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 1. (2021八上·高州月考)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 .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 .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 2. (2023·广州) 继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在广州城南靖海门东炮台又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销烟,不仅烧毁鸦片,还烧毁吸食鸦片的烟具,使广州“公开的烟馆一个也没有了”。这表明,靖海门销烟( )
    A . 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局面 B . 扭转了中国贸易顺差情况 C .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3. 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在(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4. (2021八上·高州月考) 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 .   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 . 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 .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 . 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5. 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
    A . 缺乏人才 B . 只单纯引进西方技术 C . 资金匮乏 D . 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 6. (2023·广东) 1875年,清政府决定每年从海关税、沿海沿江六省厘金等税收中,提取共计约400万两白银,作为筹建海军的专项经费。由此可见,清政府( )
    A . 控制白银外流 B . 筹划制度改革 C . 注重经济发展 D . 重视海防建设
  • 7. 下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 8. 据统计,甲午战争前,外资在华设有工厂192家,投资总额近2000万元;甲午战争后的1895-1913年间,外资在华新建厂矿达1366家,其多数资本在1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为10215.3万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列强强迫取得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权利 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 . 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的推行 D . 中国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 9. 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初期,最热卖的中文书刊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
    A . 政府支持文化事业 B . 百姓知识水平提升 C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中共宣传影响巨大
  • 10.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 )

    A .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 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C . 促进了思想启蒙 D . 抨击了封建道德
  • 11.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所属境内,如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致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的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2. 下表所示为一位伟人为中国民主革会做出的部分贡献。据此判断,他是( )

    A . 康有为 B . 孙中山 C . 李大钊 D . 陈独秀
  • 13. (2021八上·徐闻期中) 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是指(   )
    A . 张勋复辟 B . 袁世凯称帝 C . 蒋介石任总统 D . 溥仪称帝
  • 14.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言:“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抉择人间种种之思想……’这段话中“种种之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表现为( )
    A . 自强求富 B . 变法图强 C . 实业救国 D . 民主科学
  • 15.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 . 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 C . 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 . 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 16. 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 . 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 . 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 . 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 17. (2021·玉林) 下图可以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A . 农民积极参加工农革命军 B . 大量民众不断涌入解放区 C . 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 D . 抗日根据地力量快速发展
  • 18. 《新青年》在1915-1918年总篇数共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 34次,平均每篇使用1.8次;而从1919-1922年,总篇数1026篇,其中使用该词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1292次,平均每篇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 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 . 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 .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 19. 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下列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
    A .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 .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 20. (2023·聊城)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红军长征的胜利 B . 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 .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 D .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21. 1946年6月至10月,我军位于胶东的主力部队奋起自卫还击,发起胶济路阻击战。阻击战历时3个多月,共歼敌1万余人。材料中的“自卫还击”( )
    A . 意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 . 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战役 C .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D . 有利于华北全境的解放
  • 22. (2021·四川) “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 . 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 . 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 .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 23. 有人将长征比喻为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收官之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盘赢得胜利的新棋局。“新棋局”中的一步好棋是( )
    A . 胜利召开遵义会议 B . 避敌主力进军贵州 C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 . 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 24. (2021·聊城) 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   )
    A . 共御外侮 B . 铭记国耻 C . 抵制日货 D . 寻找外援
  • 25. 下图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A . 水陆交通便利 B . 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 . 对外贸易发达 D . 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 26.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次震惊中外的“事变”,该“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该“事变”是( )
    A . 卢沟桥事变 B . 九一八事变 C . 皖南事变 D . 西安事变
  • 27. 下表反映了大生纱厂发展最迅速的“黄金时段”的情况。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得到如此空前的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

    1912年以后大生两厂经营概况表

    ——卫春回《状元实业家:张謇》

    A . 社会上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 B . 张謇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 28.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来祭拜黄帝,并发表祭黄帝陵文。祭文反映出( )

    A . 抗战全面爆发激化了民族危机 B . 日本侵华加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 . 蒋介石放弃反共,团结各方力量抗日
  • 29. 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 . 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 . 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 . 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 . 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 30. (2022·邵阳)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风尚。下列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能体现出自由平等新风尚的是(    )
    A . 见长辈要跪拜 B . 女子缠足 C . 称呼“老爷”“大人” D . 行鞠躬、握手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nbsp;小题17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0分,共40分。
  • 3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是部民族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说它胜利,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皇帝不那么好做了,……而还有那么多人主张复辟,又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出现的“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是一次既胜利又失败的革命”。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部分流行歌曲名称

    材料三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 (1) 材料一中“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歌曲名称,简述1931-1945年间国内形势发生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33.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始终把民族利益和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出英明的决策,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走向了革命胜利和国家富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进行简要论述。(提示:结合表格中时间和地点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并任选其中三个事例,围绕“英明决策”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