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8-14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1) 中国人向来安土重迁,思乡怀人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幽幽,触动征人乡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直抒胸臆,表达游子思乡之苦;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他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2. (2) 惜时当下,才能无憾明朝。《〈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诫子书》中诸葛亮用“”告诫子侄辈要珍惜时间,虚度光阴只会让你变老,失去志向。
  • 2. (2023七上·扶沟月考)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题。

    ①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xiānɡ金的茶钟;又一童,提一把白铜壶儿,斟了三杯香茶。真个是色欺榴蕊艳,味胜桂花香。三藏见了,夸爱不尽道:“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那老僧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老爷自上邦来,可有甚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三藏道:“可怜!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有时,路程遥远,也不能带得。”

    行者在旁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何如?“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行者道:“你笑怎的?”院主道:“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拿出来看看。”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 , 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罗。

    ③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地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地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dǒu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众僧见了,无一个不心欢口赞。真个好袈裟!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xiāng( )金 卖( ) dǒu( )开 ( )罗

    2. (2) 这个故事可以分为七个小节,请梳理选文内容,把下面的情节链补充完整。

      三藏夸爱赞宝→→三藏只说无宝→→众僧称赞袈裟

    3. (3) 选文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了唐僧和孙悟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
  • 3. (2023七上·扶沟月考)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复兴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七年级(1)班的班主任袁老师对王芳说:“我们班后天下午两点半在班里举办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班会,我想邀请语文陈老师来参加并讲话,你去问问她能不能来。”第二天,王芳来到语文老师办公室,她应该怎样向陈老师转述班主任袁老师的话?
    2. (2) 小文搜集到一段名家谈读书的材料分享给同学,其中有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甲】最近我读了很多书,《红楼梦》就是其中之一;这已经是我人生之中第8次读《红楼梦》了,每一次都有一些新的体悟。读得多了,自然就有了与别人交流的欲望——【乙】我想把我读到的认识和读到的知识都分享给大家。这也让我发现,对于很多问题我会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蒙曼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写出修改建议。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建议。

    3. (3) 下面是我国国民各类阅读媒介时长数据统计表,请你写出一个探究结果。

      我国国民各类阅读媒介时长数据统计表(单位:分钟/每天)

      纸质媒介阅读

      网络媒介阅读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20.4

      12.0

      6.9

      60.7

      80.4

    4. (4) 小文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读书感言交流活动。请仔细阅读,将下列句子填写到文段空白处。(填写序号即可)

      小语: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读书不仅会使我们增长知识,而且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豁达。

      小文:,我们可以凭借书本跨越时空,在人类的精神殿堂内寻找到财富,用最美好的东西培养我们的情操。

      小思:,读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改变是我变得快乐了,我不再心浮气躁,能渐渐地从阅读中体会到至纯的宁静之乐。

      A.读书可以净化心灵 B.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读书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55分)
  • 4. (2023七上·扶沟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条找不到家的土著狗

    阎连科

    ①有一次和家人一块儿去八达岭,回来到沙河那儿,看到一只狗在封闭的高速公路上逆行着疯跑和寻找。我们担心它最终会和某辆车撞在一块儿,几经周折,我们用食品和水换取了狗的信任,并把它带回了家。

    ②它是一只黑白相间的花公狗,土著,有40厘米高。从它的体态、胖瘦和对人的信任来看,可以肯定它不是一条流浪狗。流浪狗的目光都是警觉而又乞求的,而它在吃了蛋糕喝了水后,那目光中的警觉很快就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焦虑和不安。由此可以判断,它是一只有家、有亲人的狗。

    ③把它放在我家院落里,它除了身处陌生环境的不安外,没有了在高速路上对汽车与死亡的焦虑和紧张,看到我们一家人时总是摇着尾巴,舔我们的手。看到有同类被人牵着在院子里溜达时,它会发出示好和相邀的叫声。

    ④狗对家是有超强记忆能力的。几年前,报纸上曾登过一则消息说,有一个人用汽车把一只狗从北京拉到几百公里外的唐山,结果那狗过了20多天,又从唐山跑回了北京家里。由此我推测,土著花狗眼神中的不安和陌生,其实是对主人的思念和怀想。

    ⑤果然,在我的观察中,这只土花狗每天半夜都在喝完半盆水后离开我家,走出院子,不知去了哪里。天亮前,它又精疲力竭地回来,卧在我家院里,一脸的失落。

    ⑥就这样,半月后的一天早上,我起床出门,发现它没有如往日那样疲惫地卧在食盆边上,直到中午、晚上它都没有回来。

    ⑦从那以后,每天早上,一家人无论谁先起床,都要首先开门看一看,院里的那棵椿树下是否卧着一只土生土长的大花狗……随着时间的昼走夜来,我们对于花狗的记忆渐渐淡薄了。

    ⑧事情的戏剧性变化是在一个多月后,秋天到来时。有一天下午,我正在院里摘豆角,忽然听到栅栏外有“汪汪”的狗叫声。抬起头,看见那只花狗站起来把它的前爪搭在门上,目光中的热切像寒夜中的两把火。在那狗的身后,是它的主人,一个60多岁、秃了顶的大兴农民,怀里抱着两个巨大的西瓜,累得满脸是汗。

    ⑨“喂——是你收留过我们家的花花吧?”老人大声地问着我,把那两个西瓜放在低矮的栅栏外。

    ⑩老人把这只狗从小养到大,两个月前,狗出门去追一只发情的野狗,追着追着就跑丢了。半个月后,有天早上一起床,门一开,它却又突然回去了。

    ⑪老人今天到世界公园这边卖西瓜。卖着卖着就见花狗不停地要往这个院子跑,跑到院子门口,重又回到他的瓜车旁,回到瓜车旁又心神不宁地朝这院子跑,有几次还咬着他的裤腿朝院子门口这边拉,弄得他生意都没法畅畅快快地做,最后他忽然想起它失踪半月的事,估摸这院里有人曾在那半个月里收留过它,就跟着花狗到了我家。

    ⑭花狗和它的主人离开我家时,夕阳西下,院子里一片彤红温暖的光

    (选自《小品文选刊》)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观察”体现出我们一家人对花狗全方位的关心。 B . 第④段引用报纸上的消息,验证狗对家有着超强的记忆能力,表现花狗对家的思念。 C . 文章明线写“我们”得狗失狗重见狗的过程,暗线写花狗迷路寻家的经过。 D . 第⑩段和第⑪段运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花狗丢失的过程。
    2. (2) 文章以“我们”和“老人”的双重口吻叙述了一只狗的故事。请从狗的角度完整梳理故事的过程。
    3. (3) 请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这段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5. (5) 最后一段中画波浪线的景物描写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5. (2023七上·扶沟月考) 现代文阅读

    油桐花开入梦来

    柳格杉

    ①我老家的屋后有一株几十年高龄的油桐,今年立春以来,友人微信群里时时晒出美丽的桐花,其时,我老家屋后的油桐,应该也在次第开放吧?

    ②油桐属落叶乔木,一般而言,高度应该在3~8米,树冠也不甚宽大。而这株油桐,由于生长在屋后坡上的竹林间,竹子较高较直,又很密,它为了喝到露水,见到阳光,也铆足了劲,长出十几米高,这也许正应了那句“莲生麻中,不扶自直”吧。然而,你若要说它“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油桐的树冠也会像竹顶那样瘦小且朝向单一,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这株历经千辛万苦、艰难跋涉总算从四周竹冠的围困中熬出头,见着青天的油桐,并没有停止生长的步伐,它抓紧好不容易翻身的机会,贪婪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大口地畅饮着四季的甘霖,尽情地舒展开四肢、活动着筋骨,在如歌的岁月里,早已长出了一顶巨伞般的树冠。

    ③几场细雨的滋润后,某个清晨,悄悄绽放开的花朵,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清香,我站在窗前望过去,那树冠上是白里透红的一大片,煞是壮观。走近去看,那花儿有半枚鸡蛋大,五片花瓣根部连在一起,上半部打开,每片花瓣的底部都有很多条向外呈放射状的鲜红的细条纹,而每条细条纹之间又充满了柔和的淡黄色,花瓣的正中间是几粒高举的花蕊,也是淡黄色的。红条纹像血管,淡黄部分似皮肉,这样看来,越发和人的肌肤有几分相似,难怪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④20世纪八90年代及以前,农村的生活器具大多都是木制品,木盆、木桶、木柜、木箱、木桌、木椅、板凳、楼梯、木屐、扁担、木瓢、木门、木窗……甚至还有木屋,这些木器,用久了会开裂老化,南方气候潮湿,还容易被蛀虫光顾。木器抹过桐油后,能防晒防水防裂防虫,一举多得,而且自然环保,对人体没有任何刺激。只是,上过桐油的木器,表面难免有一点儿黑乎乎的,我想。应该是桐油非常稠密,容易吸附灰尘所致吧。然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附着的灰尘不正好将木质上的裂纹补上了吗?尽管看相不佳,但表面散发着的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更重要的是,这气味能驱逐很多蛀虫。

    ⑤物资匮乏的年代,供销社大量收购油桐子,屋后的这株老桐树可为我们家造福不少。每到秋天,我们小孩就扒开落叶,捡拾桐子,力争颗粒归仓。晒干后拿去街上卖,换回一些生活用品和学习文具。后来才知,油桐可以说浑身都是宝,不但桐油为油漆、印刷油墨的优良原料,还有树皮可制胶,果壳可制活性炭,根、叶、花、果均可入药。

    ⑥夜已深,阵阵凉意袭来,窗外又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而我,正如那风飘雨摇中痛失老巢的雏燕,永永远远地离开了往昔栖身的老家的油桐。

    (选自《散文选刊》)

    1. (1) 文章第②段中有两处引用,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2. (2)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第②段中加点词“如歌的岁月”具体指怎样的岁月。
    3. (3) 在作者的笔下,老家的油桐是那样美好,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它的?
    4. (4) 文章主要写老家的油桐树,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6. (2023七上·扶沟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制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行室:农民临时搭盖的草棚。②苫:用草编的席子。③豕(shǐ):猪。④移时:过了一段时间。⑤乌;哪里,怎么。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野有麦场 顾: ②目似瞑,暇甚 意:

      割破狼爪下皮 遂: ④直不能屈 股:

    2. (2)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极 力 吹 移 时 觉 狼 不 甚 动 方 缚 以 带

    3. (3)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惟有小刀不盈寸。

    4. (4) 【甲】【乙】两文都是写屠夫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写法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
三、写 作(55分)
  • 7. (2023七上·扶沟月考)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名人说,感动是一种美德,感动是一则芬芳的誓言,感动是一种幸福,感动更是一个永恒的支点。生活中,总会有触动人心的地方,要么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要么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要么是一段感人的故事,要么是一次简单的接触;要么是一种品质,要么是一处风景……

    请你联系生活经历,以《生活中的微感动》为题目作文,分享你的发现和体验。

    要求:①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②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