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 1. (2023九上·宁津月考)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冬眠是动物对恶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

    A . yìng liè zhé shú B . yìng liè zhē shóu C . yīng   luè   zhé    shóu D . yīng   luè   zhē    shú
  • 2. (2023九上·宁津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语说得好,“如事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B .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查言观色 , 试探什么。 C . 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 , 不停地抱怨着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掉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D . 也是无意识的,在闲暇时甚至睡梦中,她身处的环境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那封闭窄小的控制舱,奇怪的隔热太空服……后来这些东西在我的意识中都隐去了,只有一样东西凸显出来。
  • 3. (2023七上·灵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 .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 4. (2023九上·宁津月考)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蕴含”“提升”是动词,“整合与凝结”是并列短语,“统一的国家”是偏正短语。 B . “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一句中“文化”是主语。 C . “不是外在的黄皮肤、黑头发、黑白分明的眼睛,而是华夏儿女有着赤子之心”是转折复句。 D .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全国各族青年施展才华、实现志向提供了广大的舞台”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舞台”。
  • 5. (2023九上·宁津月考) “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或诗词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庄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 6. (2023九上·宁津月考) 下面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

    文章传本色,赋他些皓月思幽,乱石穿空,引领稼轩开一派;

    宦海秉初心,误我在乌台蒙垢,九州辗转,笑求愚子到公卿。

    A . 李清照 B . 王安石 C . 辛弃疾 D . 苏轼
二、句子默写(6分)
  • 7. (2023九上·宁津月考) 根据提示默写。
    1. (1)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 (2)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3) 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4)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5. (5) ,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
    6. (6) 《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
三、名著阅读,完成下题。
  • 8. (2023九上·宁津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选文甲

    A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氏慌忙楷楷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他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选文乙

    B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入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1. (1) 以上文段选自我国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其作者是。选文甲中A处的人物是,选文乙中B处的人物是
    2. (2) 人物A临死前“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从此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四、古诗词阅读,完成9题。
  • 9. (2023九上·宁津月考)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辋口①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唐〕裴迪

    积雨晦空曲②,平沙灭浮彩。

    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答裴迪

    〔唐〕王维

    森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注释】①辋口,辋谷口终南山辋川是王维的居住地,②空曲:高峻险要的山峰。

    1. (1) 这是一组赠答诗,裴诗中的“积雨晦空曲”与王诗中的“”相应和。
    2. (2) 裴迪问“南山复何在”,王维答“心知白云外”。这问答传达出彼此怎样的情谊?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 10. (2023九上·宁津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濂《王冕传》)

    【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录毕,送之(走:行走) B . 同舍生皆绮绣(被:同“披”,穿) C . 入学舍(窃:偷偷地) D . 安阳韩性闻而之(异:诧异,对……感到惊讶)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冕因去,依僧寺 B . 其:门人弟子填室/暮归,忘 C . 而:足肤皲裂不知/安阳韩性闻异之 D . 之:况才过于余者乎/父怒,挞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第①段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 B . 甲文第②段中,“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缊袍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充实与强大。 C . 乙文中,王冕因为“听书忘牛”遭到了他父亲的鞭打,后来变得有些痴呆。 D . 乙文中,王冕“僧寺夜读”,表现了他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的可贵品质。
    4. (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5. (5) 【甲】文宋濂和【乙】王冕的经历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题。
  • 11. (2023九上·宁津月考)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榜样教育历来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处在“拔节孕穗期”,加强榜样教育,引导他们领悟榜样的力量,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尤为重要。近年来,榜样模范集出,先进典型不断。从全国道德模范到时代楷模,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到“七一勋章”获得者,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到“最美大学生”……他们的崇高精神令人感动,他们的责任担当令人敬佩。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因此,我们要注意选择好这些先进典型和榜样,并把它们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选自“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年1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二】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教授高德胜看来,榜样和偶像明显不同。“榜样永不过时。只要有人类的生活,个体在成长中就会选择自己学习的榜样。原因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人有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而榜样提供了理想自我的具体存在样态。可以说,榜样为个体追求理想自我的实现提供了‘模板’。”他认为,榜样是人自身所选择的“典范”,寄托着个人对美好个性、良善人格的追求。从方式上看,是个人理性选择的结果。总而言之,榜样是在对理想自我的追求的基础上所选择的某个方面或整体人生的典范,对榜样的学习永远不失自我,不失理性选择,都是为理想自我发展服务的。

    “偶像则不同,当一个人崇拜偶像的时候,是让渡自我、不要自我,将自己全部奉献(献祭)给偶像的。与榜样不同,偶像崇拜不是以自我为根基,而是对自我的放弃,是失去自我。学术上常说,偶像崇拜是非理性的。确实,与对榜样的理性选择不同,偶像崇拜的非理性色彩非常明显,但与偶像崇拜的献祭自我、失去自我相比,非理性只是偶像崇拜的次要特征。在学术上,榜样与偶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但日常生活中,二者有混用、替用的现象。比如,我们经常说‘谁是我偶像’,其实含有敬佩对方、将对方视为榜样的意味。”高德胜说。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材料三】更新榜样教育的理念,能使教育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结合起来。多年来,榜样教育始终是我国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有力抓手。在新的时代如何能让榜样教育对少年儿童更有影响力,让榜样教育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教育者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战。榜样教育的基础是榜样宣传,在当代宣传手段多元、宣传途径丰富的时代背景下,对榜样的宣传更要贴近少年儿童的兴趣,要把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使榜样精神更好地被少年儿童理解与学习。因此,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既要重视教育性又要重视趣味性,把图画、视频、文字、故事、哲理等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和宣传榜样人物。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挖掘榜样人物的新时代精神内涵,使传统榜样人物焕发新魅力。对新选树的榜样,也要重视对其精神内涵的宣传与展示,从而得到少年儿童内心的认可与接纳。

    除了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进行的比较外显的榜样教育之外,我们还要特别重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隐藏款”的榜样教育内容,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例如,校园的文化墙、横幅,家庭中的亲子话题,公共场所的滚动屏、雕塑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能够让少年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地看到、接触到,从而见贤思齐。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3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加强榜样教育,引导青少年领悟榜样的力量,这只是对当代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B . 在学术上,榜样与偶像可以清楚地区分开来。但日常生活中,二者有混用、替用的现象。 C . 在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时,趣味性比教育性更重要,这样才能使榜样宣传直达少年儿童的内心。 D . 利用校园的文化墙与公共场所的滚动屏等对榜样人物进行宣传,是显性的教育资源。
    2. (2) 在日常生活中,“榜样”与“偶像”常常被混用或替用,它们有哪些不同点呢?请结合【材料二】分点概括。
    3. (3) 如何做好青少年榜样教育?请结合链接材料和选文简要回答。

      【链接材料】

      隆天磊,男,凤凰县山江镇人,凤凰思源学校毕业生,荣获2022年湘西州第六届“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奖。2021年6月25日凌晨2点左右,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震兴武馆突发大火,正值16岁的隆天磊当时正在武馆学习,从睡梦中惊醒安全逃生后他听到一楼传来呼救声,隆天磊与室友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冲入火场救出两名昏迷的学生。在同学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他挺身而出,英勇救人,展现了凤凰县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精神品质!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题。
  • 12. (2023九上·宁津月考) 现代文阅读

    父亲和树

    陈宝全

    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

    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因。

    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

    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

    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

    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

    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

    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

    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遇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

    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

    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

    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

    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抽了一根烟,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请用词语概括父亲对苹果树的感情变化。  

      抗拒——( )——( )——( )

    2. (2) 请分析文章标题“父亲和树”的好处。
    3. (3) 请结合上下文,概括父亲身上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4. (4) 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对第⑭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八、综合性学习
  • 13. (2023九上·宁津月考) 某中学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活动一】初三(1)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时事讲堂活动,活动主题是“责任·担当”。整个过程以研讨为主,开展社会责任大家谈。活动中,40多名同学踊跃发言,讨论“子女、学生和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应该怎样担当起对社会的责任”等热点问题。

      请将此活动写成一句话新闻。(30字左右)

    2. (2) 【活动二】3月5日,学校组织团员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晓华参加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这次微公益活动既给老人带去了温暖又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

      赵老师觉得,晓华的感言前后分句有递进关系,关联词用得不妥,于是针对修改方法向他解说:“

    3. (3) 【活动三】学校组织参观了“中华英模事迹展览馆”后,晓华同学要给这次活动拟-副对联,但只拟好了上联,请你运用下列备选短语拟写下联。

      备选短语: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

      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

      下联:

九、写作
  • 14. (2023九上·宁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相逢是首歌。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陪伴,使我们沐浴在爱的海洋;老师的教导,引领我们翱翔于知识的天际;好友相携,演绎着一支支共进的奏鸣;与书籍相约,便坚实了成长的脚步……人生之路上,正是那一次次美丽的相逢,才使我们一路欢歌,一次又一次的美好的相逢演绎着我们成长的奏鸣。

    请以“相逢是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