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遗址 | 出土情况 |
距今8000年前后 | 河南舞阳贾湖 | 随葬骨规形器、骨律管(骨笛)等可能用于观象授时的天文工具 |
距今6000年左右 | 河南汝州阎村 | 墓中陪葬的一件陶器上彩绘了具有战争纪念碑性质的“鹳鱼钺图” |
距今5000年前后 | 浙江余姚良渚镇 | 遗址有宫殿区、内外城垣,十数座高、低水坝等水利工程 |
小说作品 | 内容简介 |
《卖油郎独占花魁》 | 秦重“做生意老实忠厚”,而买油的顾客和卖油供应者“单单作成他”,使他生意愈发兴旺。 |
《徐老仆义愤成家》 | 阿寄历经艰辛,发财致富“尽从勤里来” |
《施润泽滩阙遇友》 | 施复因为拾金不昧,归还失主,致使其生意兴隆,家道殷富,子孙兴旺,还免去性命之灾。 |
《刘小官雌雄兄弟》 | 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先后救助并收养了两个落难的年轻人,“无子而有子”。 |
单位:万两
年份 | 白银输入 | 年份 | 白银输入 |
1911 | 3831 | 1916 | 一2868 |
1912 | 1925 | 1917 | 一2098 |
1913 | 3597 | 1918 | 2349 |
1914 | 一1362 | 1919 | 5313 |
1915 | 一1838 | 1920 | 9264 |
明清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
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明清时期,宗族仍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调节机制。但是,宗法的约束效力逐步涣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日趋明显。经研究者统计,至少在清代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为普遍的家庭还是由父母和子女结合成的三角。明清妇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迹象,如在一些士绅家庭中,女子读书作文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中下层家庭中,妇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商人精神与社会风尚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正式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观念,商人本身也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传统价值取向的变迁,导致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了崇商的趋势,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追求奢侈享乐的风尚。在商业繁荣的背景下,以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
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愈显苍白无力,社会道德价值体系面临深刻的危机。有悖于正统道学的理欲观念,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张扬个性、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也助长了准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之风。
——摘编自袁行宏、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有改动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的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这样的典型……当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西欧各区域和部分国家万人以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
| 1500 | 1550 | 1600 | 1650 | 1700 | 1750 | 1800 |
西北欧 | 6.6 | 7.2 | 8.2 | 10.9 | 13.1 | 13.6 | 14.9 |
中欧 | 3.7 | 4.0 | 5.0 | 6.0 | 7.1 | 7.5 | 7.1 |
地中海区 | 9.5 | 11.4 | 13.7 | 12.5 | 11.7 | 11.8 | 12.9 |
英格兰和威尔士 | 3.1 | 3.5 | 5.8 | 8.8 | 13.3 | 16.7 | 20.3 |
低地国家 | 18.5 | 19.5 | 21.5 | 26.1 | 28.6 | 24.7 | 23.0 |
意大利 | 12.4 | 12.8 | 14.7 | 14.0 | 13.4 | 14.2 | 14.4 |
注:低地国家包括今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地区
——摘编自王渊明《近代早期西欧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文明在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会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世界史或中国史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杨家埠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北,其木版年画的历史已有600多年。杨家埠版画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下面三幅图画是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
结合所学知识,以“小年画·大历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