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4-12-12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 最多的达 77 件,最少的也有 19 件,都包括陶器、 玉石器、 猪头等; 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 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 )
    A . 手工技艺高超 B . 文化礼制产生 C . 经济发展繁荣 D . 阶级分化明显
  • 2.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早在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就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 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 ( )
    A . 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社会现实 B . 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C . 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 . 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
  • 3.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据学者考证,“大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诗经·商颂》, 此处的“水”仅指黄河中下游的河济地区。而在战国《尚书·禹贡》中, 禹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其活动范围远远超越了商周之地,甚至达到了钱塘江地区。这可以说明( )
    A . 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 . 夏统治区域范围较大 C . 战国时期水患频发 D . 传说故事无史料价值
  • 4.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安阳、济南分别出土过商朝青铜铲、青铜镰刀

    商朝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

    甘肃灵台的春秋早期墓中出土了人工冶炼的铁剑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够生产铁器

    C

    春秋时期, 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 遭到周王拒绝。熊通“乃自立,为(楚) 武王”

    分封制度消亡

    D

    洞庭泰(太) 守木牍: 这片木牍属于郡县职官简,太守即郡守的尊称。

    郡县制最早在湖南推行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潮中,儒家的“大同”,墨家的“尚同”,道家的“小国寡民”和法家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反映出当时( )
    A . 士人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B .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诉求 C . 文化发展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D . 分封制下权力格局彻底瓦解
  • 6. (2024·) 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秦王) 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故其亡可立而待。”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A . 废分封制,行郡县制 B . 大兴土木,焚书坑儒 C . 统一文字,统一车轨 D . 编制户籍,整顿风俗
  • 7.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 (人口)流寓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东晋政府允许侨人(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 在户籍上注明本人原籍,并给予免除正常赋役之优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安史之乱导致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B . 政府优待政策利于江南地区开发 C . 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 .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的民族交融
  • 8.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云冈昙曜五窟开凿于 460—465年,其中露天大佛将拓跋鲜卑的勇敢与睿智、剽悍与豪放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 466年献文帝即位到 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云冈石窟建设进入鼎盛阶段,有些佛龛出现了清秀端正、褒衣博带的法相。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 . 佛教文化占据主导 C . 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D . 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 9.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河南志》这样描述隋唐时期大运河洛阳段:“天下之舟船所集, 常万余艘,填满河路,商旅货易,车马填塞。”这说明隋唐大运河的基本功能是( )
    A . 用于战略防御 B . 发展对外贸易 C . 掌控经济命脉 D . 沟通南北经济
  • 10.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唐都长安,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有粟特人、大食人、波斯人和天竺人等。粟特人带来了深受中原人喜爱的音乐舞蹈:胡腾舞、柘枝舞、胡旋舞;波斯人带来了自己的信仰和宗教(袄教); 来自天竺的瞿昙悉达把印度的《九执历》翻译成中文。这些现象反映出唐朝( )
    A . 对外政策较开明 B .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 . 形成中华文化圈 D . 文化遥遥领先世界
  • 11.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两税法最基本的特点是征收对象的相对广泛性与稳定性,改变了租庸调制下赋役征收对象狭窄并且极不稳定的状况。这有助于( )
    A . 放松政府对老百姓的人身控制 B . 加强中央经济实力 C . 缓和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 D . 削弱地方长官特权
  • 12. (2024高一上·德清月考)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唐代为了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采用的制度是( )
    A . 三公九卿制察举制 B . 三省六部制察举制 C . 三公九卿制科举制 D .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 13.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
    A . 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 B . 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 . 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 . 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 14.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辽朝皇帝每年春捺钵期间巡视东北地区,在其南部修筑了军事重镇黄龙府,在长春州设置了东北路统军司,在这些军事重镇的周围还修建了很多中小规模的城堡。这些军事重镇和城堡里面驻扎着辽朝的部族军。这主要是为了 ( )
    A . 强化辽朝统治 B . 开发东北地区 C . 震慑边疆地区 D . 宣扬皇帝权威
  • 15.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金大定时期(1161—1189年),随着猛安、谋克私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计口授地的大家族土地经营向个体家庭的独立经营转化。奴隶主出售奴隶,扩大私人所有的土地,把土地出租给汉人耕种,女真族的个体经营者转化为国家佃租者和自耕农。这些做法( )
    A . 促使金宋全面对峙局面出现 B . 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C . 强化了佃农与金统治者矛盾 D . 为金灭北宋奠定了基础
  • 16.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明朝洪武年间到嘉靖年间,朝贡次数如图所示,朝贡次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不断侵扰 C . 财政能力下降,相关政策不断调整 D . 国家实力下降,宗藩体系宣告瓦解
  • 17.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徽商形象反差很大,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徽商吝啬贪财。在现实中,徽商是明清最重要的商帮之一,生活作风克勤克俭、创业精神吃苦耐劳。 此现象能够说明 ( )
    A . 明清闭关锁国,徽商地位没落 B . 小农经济主体,商帮影响力有限 C . 传统思想观念,商人地位不高 D . 政府有意引导,巩固统治的需要
  • 18.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清朝奏折制度,拥有具奏权的地方督抚,通过密折,与皇帝商议大事,整个过程是单线联系。某个大事决定前,其实皇帝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中央部臣讨论往往流于形式,部臣的反对意见也基本无效。由此可见,奏折制度的运行( )
    A . 制度异化,容易任用奸佞 B . 加强君权,削弱部臣权力 C . 制度规范,政务运行通畅 D . 提高效率,中枢决策快捷
  • 19.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处于新疆的博克达山被关外之民奉为圣山,在1759年,清乾隆皇帝举办“定西域祀典”,把博克达山与泰山等名山同列,奉为山川祭祀对象。这一做法( )
    A . 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治理 B . 重视对边疆地区思想的控制 C . 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D . 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日益严密
  • 20.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合作修订历法、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深刻地认识到几何学在数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当中的基础作用。此外,利玛窦还绘制并交付刊印《坤舆万国全图》等多幅世界地图,具体介绍了全球地理知识。这些反映出( )
    A . 西学东渐成为当时主流 B . 中国传统科技已走向衰落 C . 部分士大夫拥有包容开放的心态 D . 传播西方科学知识是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
  • 21.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19世纪30、40年代,部分开明官员热衷于放眼世界和研究中国边疆的史地之学,并撰写了如《四洲志》《海国图志》等著作。据此可知当时( )
    A . 夷夏观念受到冲击 B . 中西思想深入融合 C . 中体西用顺应统治需要 D . 西方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22.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不是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清政府(   )
    A . 近代外交经验缺乏 B . 不了解世界形势 C . 政治制度落后 D . 不懂得国际公法
  • 23. (2024高三下·石柱模拟) 张之洞掌管湖北期间,重点发展汉阳当地工业,建设长江中游交通网;左宗棠掌管福建期间,大力发展当地沿海区域的航海及船舶工业,并建立了厦门这一近代化城市。据此可知,洋务运动(    )
    A . 成立了总理衙门 B .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创办了新式学堂 D .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24.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据统计,1902至 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 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民变中既有旧的力量,也有新的力量彼此呼应。 当时兵变有20多次,学生也经常闹学潮。 因此,有人说,武昌起义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反映了( )
    A .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B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胜利 C . 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 . 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25.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1912年 1月,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撰发《告各友邦书》,明确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这表明辛亥革命 ( )
    A . 得到了帝国主义的支持 B .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 . 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 D . 没有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
  • 26.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凸显的共同主题是 ( )

    A . 国家出路的探索 B . 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 . 思想解放的潮流 D . 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 27.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1920 年秋,蔡元培率先在北大开放大学女禁,招收九名女学生,首开大学教育男女同校的先河。上海、南京、广州、天津等地竞相仿效,女生络绎进入各地大学,蔚成风气。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 C . 倡导解放妇女和文明开化 D . 批判封建旧道德和旧礼教
  • 28.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我国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情况表(单位:%)。据表可知( )

    时期

    外国资本

    (单位:%)

    官僚资本

     

    (单位:%)

    民族资本

     

    (单位:%)

    1894—1911年

    15.98

    14.36

    14.99

    1911—1920年

    4.66

    4.37

    11.18

    1927—1936年

    13.89

    11.76

    14.28

    A . 民族资本总额逐渐超过官僚资本 B . 近代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发展 C . 外国在华资本体系逐步走向崩溃 D .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 29.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五四运动后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长篇文章中,不再侧重经济学和哲学方面,而是侧重在政治学方面,多涉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学说。这种变化反映出当时马克思主义者(   )
    A . 不再关注经济和哲学方面的内容 B . 脱离实际照搬西方学说 C . 认为政治学内容更加具有科学性 D . 立足现实探索救国方案
  • 30.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中国共产党在某一时期提出了“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人”“红军是工农群众的红军”等宣传标语。据此判断,这一时期是 (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31.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下图反映的革命运动 ( )

    A . 引起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 B . 是中国社会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 .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 直接冲击中国旧式官僚体制
  • 32.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如图为 1948年米谷创作的漫画《伪金圆券:这难道是我昨晚脱下的鞋子吗? 》。漫画中,画家把金圆券画成人形,一夜之间身体缩小了几十倍。昨晚穿的一双鞋比它的身体还要大,如同两条船。该漫画反映的现象( )

    A . 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 B . 加速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C . 源于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 D . 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题, 第33题20 分, 第34题 16分, 共计36分。)
  • 33.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施。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在边疆治理上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予抚慰),以各边疆民族部落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 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羁府州有的边疆民族百唐王朝缴纳赋税,户口也不上报户部,但各边疆民族的部落首领要向唐王朝缴纳贡赋,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所采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羁縻府州政策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和唐朝在边疆地区管理上的不同,并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历史意义。
  • 34.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的“大陆政策”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策。 它的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 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侵占中国……在其“大陆政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1941 年, 日军进攻国殖民地缅甸,应英方要求, 中国筹组远征军入缅协防。滇西方面,设立了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远征军一部渡过怒江,与沦陷区各族民众抗日武装一道,开展艰苦的敌后游击战争。入缅后, 军深刻感受到中国军队“战斗意志始终旺盛,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确实十分英勇”。印度方面, 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进行了扩充、整训, 中美联合开通了印度阿萨姆到国的“驼峰航线”。 1943年10月, 中国驻印军和中美混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序幕。 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歼敌2多人 , 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       ——摘编自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14年227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日本是如何实现“大陆政策”中第一步、第三步计划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的原因,说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军事作用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