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重点中2023-2024学年学高三上学期历史月考...

更新时间:2024-09-02 浏览次数: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 )
    A . 土地兼并现象趋向激烈 B . 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 C . 封建小农经济尚未确立 D . 铁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
  • 2. (2023·青岛模拟) 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 )
    A . 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 B . 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 C . 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 D . 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
  • 3.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饮酒二十首》是东晋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其中一首写到:“有客常同止,取舍邀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这些诗句从侧面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 )
    A . 门阀士族的发展 B . 崇尚清谈和玄学 C . 现实社会的黑暗 D . 社会生活的奢靡
  • 4. (2023·吉林模拟) 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了若干册《论语》手抄本。其中363号墓葬出土的《论语》郑注,其文本最后有“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状”字样。184号墓出土的《论语》郑注共4件内容有重复,但笔迹不同。其中,第三件文本末记“高昌县学生贾忠礼写”。这反映出唐代(   )
    A . “四书”地位逐渐上升 B . 书院教育在边疆的发展 C . 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 D . 边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 5.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门下省给事中卢粲根据贞观旧制,反对将驸马武崇训的墓地称为陵,两次封驳皇帝的制书,直至获准。这表明当时( )
    A . 给事中执掌决策权 B . 皇帝独尊地位削弱 C . 礼仪严格承袭惯例 D . 中枢机制运行正常
  • 6.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
    A . 还原当时真实历史 B . 蕴含历史时空要素 C . 具备一定史学价值 D . 反映特定物情风貌
  • 7. 北宋时期,宋真宗重用王钦若、丁谓等人,东封西祀,大营宫观。在此背景下,位居宰相的王旦以“祖宗之法”为旗帜,对抗真宗等人越轨的政治行为。由此可见,北宋的祖宗之法( )
    A . 导致了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B . 有利于稳定政治格局 C . 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隐患 D . 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 8. 金朝初年实行带有氏族残余的贵族会议制度。金熙宗即位后进行了改革,在中央设置三省六部制,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实行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据此可知,“天眷新制“( )
    A . 促使金朝步入文明时代 B . 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 C . 旨在消除贵族制度残余 D . 实现了金朝长治久安
  • 9. 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宋代二程认为佛教“以生死恐(吓)动人”,只是理会生死,其他都不理会。他们的主张体现了(   )
    A . 学者积极推动儒学复兴 B . 佛教尚未获得国人认同 C . 唐宋文化政策包容开放 D . 士大夫与皇权矛盾尖锐
  • 10. (2024高三上·佳木斯开学考) 唐人小说以描写达官贵族和名士贤媛为主,而在宋代,无论话本还是文言小说,普通民众中的小市民、工匠、商贾、农民、医巫、僧道、店员、伙计、村姑、婢女,都能荣膺小说主角。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 . 程朱理学兴起导致民众价值观念的改变 B . 社会阶层流动增强加剧门第观念的淡化 C . 印刷术的兴盛促进了书籍出版业的发展 D .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文学受众群体的变化
  • 11. 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且终生不用,并说“其小忠小信足以团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这反映出该时期( )
    A . 宦官专权的严重性 B . 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C . 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D . 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 12. (2023高一下·大庆开学考) 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   )
    A . 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 . 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C . 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 . 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
  • 13. 明朝建立后,复兴的儒学成为正统学说的基础。但在王守仁看来,儒家正统学说似乎已经僵化并误入了歧途,他认为无论真理、知识还是美德都属于人心中的“天理”,无需经过儒家学说的长期训导而获得。这一思想( )
    A . 动摇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B . 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 . 否定了伦理道德的标准 D . 影响了哲学的发展趋势
  • 14. (2023·南海模拟) 历史学家徐中约在论及鸦片战争时说:“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造成上述冲突的根源是(   )
    A . 思想观念方面的分歧 B . 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 C . 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D . 国家治理措施的区别
  • 15. (2023高三上·福州月考)  据文献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称涂山之会;启召集方国首领,祭祀上天众神,“大飨诸侯于钧台”,史称钧台之享这种盟会( )
    A . 体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制度 C . 保留了原始民主的残余 D . 标志“家天下”的形成
  • 16. (2023高二下·衡阳开学考) “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有两例。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这一变化(   )
    A . 说明中央官制日趋完备 B . 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C . 表明地方监察体系健全 D . 主要得益于史学著作的涌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考古发现与历史新知】 

    材料: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 

    1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

    2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3

    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4

    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5

    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6

    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反映的西汉中晚期的社会状况。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昏侯墓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叠床架屋”

    宋代本身的统治体制,在中国列朝之内缺乏先例,乃是“叠床架屋”、缺乏有机结构的官僚系统。宋代的文官,凭着“差遣”担任指定的工作,大多数官职都是由带着其他官职的人员出任,而那些官员的本来职务,却是由另外一些被“差遣”的官员处理。此外,大多数职位不仅只有一位官员担住职务,同时会有别的官员以“同知”“通判”这一类的名称,与本来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在各路以及路下的州县,都有直接由中央管辖的单位派驻,还有分别管理财政、司法、教育、军事的各种官员。但是,这几个单位之间,并没有一些协调的地方主管。

    ——据许倬云《说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叠床架屋”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19. 【时代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6世纪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

    17-18世纪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

    ——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

    如表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