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镇 | 时间 | 将领 | 将印 | 资料来源 |
两广 | 建文四年 | 韩观 | 征南将军 | 《明太宗实录》卷19 |
江西 | 永乐元年 | 李浚 | 无 | 《明太宗实录》卷19 |
湖广、贵州 | 永乐十四年 | 梁福 | 无 | 《明太宗实录》卷174 |
项目 内容
基本编制 | 8人为1排,3排为1列,共25人;4列为1队,共107人;4队为1营,共444人;4营为1标,共1800人。1标中设1个炮队、1个工队、1个医队、1个辎重队(编制暂由标统决定) |
相关待遇 | 步兵每月饷银10元,排长20元,副排长15元,号旗手、号筒手15元,鼓乐手、旗手20元,列长40元,队长100元,营长300元,标统500元 |
国内生产总值(汇率法) | 国内生产总值(PPP) | 货物出口总值 | 外汇储备 | 科技实力 | 综合国力 | |
2010 | 3 | 2 | 2 | 1 | 3 | 2 |
2015 | 2 | 1 | 2 | 1 | 2 | 2 |
材料一 汉武帝时,皇帝开始任用一些出身低贱的人加以中大夫等官,形成内朝。后来,汉武帝设置大司马统领内朝官。汉武帝以后,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丞相更名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并称“三公”,三公制度逐渐建立。东汉时,一切机要政务皆由尚书台控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八座”之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其时有八座联名署事制度。唐朝建立后,以尚书令、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为“八座”。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八座”往往需要听取和集中省内各部门和官员的意见,召开月例会和专题会等会议。
——摘编自方本新《唐代尚书“八座”会议初探》
材料三 宋初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民政与军政,互相牵制有贻误军国大政的弊端。为调整这种权力关系上的矛盾,常在战时以平章事兼枢密使。南宋宁宗以后,以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设立“平章军国重事”这一官衔。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四 清代前期,军机处设立之前,先后协助皇帝处理题本奏折的是内阁和南书房。军机处设立之后,由于地近禁廷,便于宣召,深受皇帝宠信。军机处最主要的人员可分为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乾隆朝之后,军机处奠定了其成为朝廷“行政枢纽”“行政总汇”的地位。
——摘编自郑伦班《军机处与清末中枢机构改革初探》
材料一 明清两代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依据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而民营手工业则是依靠市场作为导向,雇佣的劳动力作为血液,进行某一产品的生产活动,因为交通运输、生产技术或生产资源等原因,部分手工业在特定区域发展迅速,并成为该区的代表行业。也正是因为手工业生产管理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才促成了手工行业早期工业化的发生,从而继续推动手工业前进。
——摘编自吴兰兰《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针对晚清小型兵工厂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粗糙等状况,李鸿章等人逐渐形成了创办近代大型军事工业的认识。如1865年,得知美商出售上海虹口的旗记铁厂时,李鸿章授意丁日昌购买。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为“期渐收回利源”,使“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运贩;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企图以此来克服由于海关入超递增而造成的财政危机。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期和后期,它们的发展比军事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新转化的历史产物,促进了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摘编自冯元魁《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等
材料三 下表近代企业性质与资本组织关系表
企业性质 | 资本组织形态 | 资本与经营之关系 |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国营近代企业) | 官办(独资) | 官资官营 |
官督商办(股份制) | 商资官营 | |
官商合办(合伙、股份制) | 官商合资、官营 | |
民间商办企业(民营近代企业) | 独资 | 独资者自营 |
合伙 | 资本家合伙经营 | |
股份制 | 大股东经营 |
——摘自王处辉《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 | 时期 | 主要特征 |
1921—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
1949-1978年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
1978—2012年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
2012年以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156个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化建设,发展合作社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上述基本任务,“一五”计划还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和相应的重要指标: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也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贸易业,培育各方面的人才,加强人员综合素质,要逐步改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继续创新手工业,加大生产和出产速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席芬芬《建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确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它是在汲取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双百”方针非一朝一夕之功。1951年,毛泽东谈到了“百花齐放”;1953年提到了“百家争鸣”;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明确了其地位。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