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致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

更新时间:2024-12-14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下图是对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存的描述。该文化遗存是(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

    ●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A . 仰韶文化 B . 河姆渡文化 C . 红山文化 D . 良渚文化
  • 2.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据考古发现,原始社会后期人们居住的房屋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富人的房屋宽敞,穷人的房屋狭小。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贫富分化的出现 B . 阶级对立的产生. C . 国家机器的形成 D . 生产能力的提高
  • 3.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史书中有关商朝的记载,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下面属于商朝都城遗址的是( )
    A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B .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C .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D . 浙江良渚古城遗址
  • 4.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在《尚书·牧誓》中,武王不仅多次自称“西土之人”,也不避讳周人与“西戎” 的民族渊源,而且还特别强调伐纣也得到了“庸、蜀、羌”等少数民族的有力支持。

    武王的这一做法旨在( )

    A . 塑造天下共拥的新政治形象 B . 宣扬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 C .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D . 营造武力伐纣的舆论氛围
  • 5.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春秋时期,随国大夫季梁对随侯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大臣史嚚劝诚虢公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反映了( )
    A . 生产的发展促使对鬼神迷信的破灭 B . 时代变革推动治国思想趋于理性 C . 人文主义成为春秋时期的重要思潮 D . 民本思想为当时统治者普遍接受
  • 6.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春秋以前,平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主要是家族村社,贵族经济的基本单位是父系大家族而不是个体家庭。这反映出(   )
    A . 贵族生活被全社会效仿 B . 奴隶制经济停滞不前 C . 宗法制对社会影响深刻 D . 分封制缺乏坚实基础
  • 7.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战国前期,布币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刀币主要流通于齐、燕、赵等国。战国中期以后,大部分诸侯国铸造圆形穿孔的货币,统称为圜钱。这反映了(  )
    A . 当时货币发展的多元化 B . 统一的货币已经出现 C . 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增强 D . 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 8.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来削弱世卿大族的权势,选用出身低层的可控人才,培养忠于国君的官僚群体。以上举措( )
    A . 消除了社会动荡 B . 确立了官僚政治 C . 促进了君主集权 D . 实现了富国强兵
  • 9.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穀梁传》记载:“朝服虽敝,必加于上;弁冕虽旧,必加于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这一观点旨在( )
    A . 维护传统政治秩序 B . 树立君主专制权威 C . 改变礼崩乐坏局面 D . 强化宗法等级观念
  • 10.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西汉陆贾说:“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吸取这一教训,西汉初的做法是( )
    A . 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B . 奉行儒学,以德治民 C . 设中朝官,强化君权 D .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 11.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如图所示的措施在当时( )

    A .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B . 巩固了政治统一 C . 激化了阶级矛盾 D . 强化了君主专制
  • 12.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据史料记载,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巡刻石提出了“义”的规范:

    “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这种“义”的规范本质意图在于( )

    A . 凸显专制皇权的政治功绩 B . 巩固儒家倡导的等级秩序 C . 践行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D . 落实家庭伦理的具有要求
  • 13. (2024高二上·澜沧月考) 秦代选官主要实行军功入仕,军功以在前线杀敌数量来计算;汉代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由地方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给中央,被察举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这反映出秦汉之际(   )
    A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 入仕通道趋于多元 C . 选官的客观性增强 D . 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 14.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

    之言”的志向,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广为

    流传。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

    A . 家国同构的政治形态 B . 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C . 责任与担当意识凸显 D . 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 15.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占地不过一郡,王国主要官吏由汉中央任免,他们失去直接治民统兵的权力,变成衣食租税的大贵族地主。这说明( )
    A . 分封制失去存在的基础 B . 汉初治国策略得到有效调整 C . 宗法制仍受到君主重视 D . 威胁皇权的因素已经被解决
  • 16.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西周周公订立“重市政,征商税,立泉府,同度量,谨门关”等相关商业法制,汉代武帝推行以盐铁官营、均输平准为核心的商业法制。这些商业法制的出现,反映了统治者( )
    A . 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 B . 践行工商食官的坚强决心 C . 实施以法治国的主观诉求 D . 协调经济利益的政策手
  • 17.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汉代遣使循行制度时间    遣使循行事例                                                      史料来源

    武帝时期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                      《汉书·汲黯传》

    元狩三年              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名闻     《汉书·武帝纪》

    元鼎四年              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汉书·终军传》

    鸿嘉元年              方春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冤狱      《汉书·成帝纪》

    汉代这一制度的实施( )

    A . 弥补了政府监察体系的不足 B . 促进了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 C . 保障了基层管理的有序运转 D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有效控制
  • 18.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韩非子把“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作为“天下之常道”。董仲舒根据“阳尊阴卑”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思想。二者思想均( )
    A . 是对法家思想的弘扬 B . 促进了国家完成统一 C . 对君主专制统治有利 D . 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
  • 19.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西晋时期,“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后,大批人口从中原地区外迁。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A . 呈现由北向南的趋势 B . 开启了经济重心转移 C . 造成中原人口大量锐减 D . 呈现由政府组织的特点
  • 20.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有学者指出,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 . 孝文帝改革废除了汉族的旧俗 B . 胡服禁令遭到了各族的反对 C . 民族交融是孝文帝改革的基础 D . 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较密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21.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文献与考古中的商周时代。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二 己巳王卜,贞岁商受(丰收)年?王占曰:吉。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西土受年?吉。北土受年?吉。

    ——甲骨卜辞《粹》

    材料三 如图为西周早期青铜文物召卣及铭文拓片,铭文记载了周王将毕地的土地 “方五十里”赏赐给召的史实。

    1. (1) 依据材料一,说明殷商在统治思想上有何特点?
    2. (2) 对于研究商代历史来说,材料一、二中历史价值较高的是哪一则?为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中铭文,说明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4. (4) 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22.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

    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 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

    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

    要前提。

    ——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经济统制”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文化一统”的措施及其目的。
  • 23.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

    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编户齐民;田庄;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

    令”;丝绸之路。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