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复习卷(...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4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2九上·南海期末)  西夏始终奉行宋朝历法,夏人“读中国书籍,用中国东服”,宋朝“许夏国用汉衣冠”,每年十月派人“押时服赐夏国”。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 . 政权对峙争锋 B . 民族交融加强 C . 商业贸易发达 D . 教育文化繁荣
  • 2. (2024七下·潮阳期末) 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
    A .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 . 派遣玄奘前往天竺 D . 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 3. (2023七下·禅城期中) 日本在隋唐时期大规模派遣使者到中国全面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成果,使日本社会发展呈现跳跃式的前进,完成了本国文化的基础和框架构建,并由此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勃兴。材料说明( )
    A . 日本文化及政治主要源自于中国隋唐的文化 B . 遣唐使传播中国的文化并推动了日本的发展 C . 日本照搬中国的隋唐文化建立本国文化构架 D . 日本学习中国文化并由此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4. 唐玄宗在位时,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皇之治 D . 开元盛世
  • 5. (2024七下·泉港期中) 作为宋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枢密院,长期由文官掌握,这种现象被称作“文臣主枢密”,宋代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 . 提升官员素质 B . 发展文教事业 C . 缓和阶级矛盾 D . 稳固国家政权
  • 6. (2024七下·南明月考)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从材料中可知(    )
    A . 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 . 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 . 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 . 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 7. (2024七下·期中) 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资治通鉴》与《史记》则是他们的史学名著。 下列历史事件在两部著作中都有记载的是(   )
    A . 武王伐纣 B . 秦灭六国 C . 安史之乱 D . 陈桥兵变
  • 8. (2024七下·漯河期中) 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 . 草市的出现 B . 商业的发展 C . 纸币的使用 D . 商帮的形成
  • 9. (2024七下·期末) 下面是某班学生在举办故事会时准备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故事是(    )

    ①收复建康

    ②取得郾城大捷

    ③"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 . 岳飞抗金 B . 文天祥抗元 C . 戚继光抗倭 D . 澶州之战
  • 10. 清朝前期,出现了许多繁荣的城镇,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县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汉口镇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这反映了当时( )
    A . 水路交通发达 B . 农业不断发展 C . 城镇商业繁荣 D . 人口增长迅速
  • 11. 康熙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讨伐回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这些措施( )
    A . 荡平了倭寇势力 B . 完善了西藏的管理制度 C . 巩固了东南海防 D . 加强了西北边疆的管辖
  • 12. (2023九上·茂名) 下组图片是学校历史长廊新一期展览的插图,主题是中外交往,符合本主题的是(   )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3. (2024·新邵)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图1(汉)坐而论道      图2(宋)站议时政        图3(清)跪受笔录

    A .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 . 内阁制度渐趋成熟 C .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 . 丞相权力日渐衰弱
  • 14. (2023九上·茂名) 图片资料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历史变迁,从图1到图3的发展变化可用来说明(    )

    图1汉代经济分布

    图2唐后期经济分布

    图3宋代经济分布

    A .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和长江 B . 政治中心转移影响经济发展 C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趋势 D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历程
  • 15. (2023九上·茂名) “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性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这段材料说明明代的科举制度(   )
    A .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 . 不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C . 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D .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16. (2023九上·茂名)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作物表。据此推知,明清时期(    )

    作物名称

    马铃薯

    玉米

    番薯

    包菜

    芒果

    菠萝

    原产地

    南美洲

    墨西哥

    中美洲

    地中海沿岸

    印度、缅甸

    美洲

    A . 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 . 已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C . 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 . 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 17. (2023九上·茂名) 某学校七年级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收集了下列三幅图片,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B . 唐朝繁荣的文学艺术 C . 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 . 明清先进的航海技术
  • 18. (2023九上·信宜月考)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
    A .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B . 造纸术、指南针、青铜器 C . 书法、火药、指南针 D . 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 19. (2024七下·娄底期末) 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
    A . 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 B .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C . 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 . 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
  • 20. 历史学家吴晗曾描述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出现的现象,“皇帝越威风,士大夫越下贱,反过来也可以说,士大夫越被制约,皇帝就越尊贵,君臣的关系一变而为主奴。”他所描述的这一现象应该是(   )
    A . 夏商周时期 B . 秦汉时期 C . 唐宋时期 D . 明清时期
  • 21. (2024七下·宛城期末) 在宋朝时期,统治者把市坊合一,对老百姓们进行营业的地点和时间少有限制,使得商铺能够24小时营业,从而形成了“不夜城”,甚至还出现了众多的跳蚤市场。这反映出当时(   )
    A . 对外贸易活跃 B . 手工业的兴盛 C . 社会秩序稳定 D . 商业经济繁荣
  • 22. 土尔扈特部从俄国出发时近17万人,回到伊犁时只剩下7万多人。乾隆皇帝得知回归消息后专门拨款20万两白银,马上派官员前往伊犁发放慰问、救济物品。乾隆此举( )
    A .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 B . 打击了分裂势力 C . 捍卫了领土的完整 D . 促进了中外交流
  • 23. (2024九下·德庆月考) 下图为唐高宗章怀太子墓的壁画《马球图》,描绘了唐代宫廷中开展马球运动的场景。作为史料,该图可用于说明唐代( )

    A . 对外交往成效显著 B . 宫廷生活奢靡无度 C .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 社会风气刚劲豪迈
  • 24. (2023七下·忠县期末)  清乾隆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对满清不利的书籍总数为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销毁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这些做法体现清朝实行的文化政策是(  )
    A . 文化专制 B . 文化保护 C . 文化开放 D . 文化自由
  • 25. (2023九上·东营期末)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说“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看,岁以百万计。”与这句话对应的历史信息是( )
    A . 北宋每年送给辽、西夏大量岁币 B . 边境交易使得北宋获益巨大
    C . 南宋每年送给西夏、金大量岁币 D . 北宋每年花费大量战争费用
二、材料分析题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摘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扩大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 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22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对中国商船的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远航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古代对外政策的变化。
  • 27. (2023九上·信宜月考) 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摘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隋唐科举制……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

    —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至隋朝,选官的标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科举制度迅速发展的原因及重大改革措施。
  • 28. (2023七下·覃塘期末) 对外交往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中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一一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材料三

    材料四 闭关锁国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自卫作用。但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朝廷在国策上鼓励海外贸易,为此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 (3) 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 (4)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