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师范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4-03 浏览次数:1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22分)
  • 1. (2023八上·凤翔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狼籍 (jí) 蹒跚 (shān ) 琐屑 (suǒ) 情郁于中 (yù) B . 濒临 (bīn) 俯瞰 (kàn) 卑微 (bēi) 张目节舌 (jié) C . 辟邪 (bì) 吆喝 (he) 倔强 (jué 妙手偶得(ǒu) D . 倦怠 (dài) 簌簌 (shù) 踌躇 (chú) 举著提笔 (zhù)
  • 2. (2023八上·凤翔月考)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 随州市每年正月十二的“春风行动”农民工招聘现场,来找工作的人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B . 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 3. (2023八上·凤翔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 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 .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 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 4. (2023八上·凤翔月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章分别出自《告子下》和《滕文公下》。 B . 《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列子,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C .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D . 《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有“昆虫的史诗”的美誉。
  • 5. (2023八上·凤翔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 (2) ,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3. (3)  。小园香径独徘徊。
    4. (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5. (5) 追随诗人脚步,共赏山川之美。随白居易漫游西湖,欣赏“ (《钱塘湖春行》)的莺燕争春之景;随王绩登临东皋,领略山中"“(《野望》)的日暮秋色之景。
  • 6. (2023八上·凤翔月考)  名著阅读

    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下面围绕着我的,有昆虫的音乐,时起时息。微小的生命, 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

    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为什么呢?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

    上面一段话出自法国昆虫学家  写的《》一书,该书之所以引人 入胜,与他独特的研究方法有关。他用  和  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

二、阅读理解(48分)
  • 7. (2023八上·凤翔月考)  阅读理解

    材料一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 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地歌唱,只有安安静静地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 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 了观众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文的中华文化盛宴。

    1. (1) 从以上材料中你探究出怎样的信息? 
    2. (2) 某班将于本周星期五下午举行“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完成以下任务:你为活动拟写一副对联。
    3. (3) 班级想要你去邀请郝校长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 8. (2023八上·凤翔月考)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 Wifi’, 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 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 “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 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 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 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 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 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 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 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 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 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 2009年10月9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 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图表一

    项 目

    上网时间、年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图表二

    上网目的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调查资料

    所占比例

    29.63%

    49.8%

    40%

    16.3%

    1. (1)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 . 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C . 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 . 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2. (2)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 (3) “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 (5)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 9. (2023八上·凤翔月考)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 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 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 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 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 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 “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 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 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 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 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侯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 一 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 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 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⑩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 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地,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

    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 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接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 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⑩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⑪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 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 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 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⑩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 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 一定 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 (1) 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 (2) 请赏析第⑨段画横线的句子

      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 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3. (3)  细读选文①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 (4) 选文有多处与文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相照应,请说说其表达作用。
    5. (5) 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爱。
  • 10. (2023八上·凤翔月考)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 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屋 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 笑而置之。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 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 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后文的“压山”,也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即张弘 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1.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丈夫之

      ②以顺为

      ③与民之 

      ④天祥泫然出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②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3. (3) 请从乙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 11. (2023八上·凤翔月考)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2. (2) 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写作(50分)
  • 12. (2023八上·凤翔月考) 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是山峰。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你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