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9-0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涂)
  • 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如出现社会分工;明显阶级分化;都邑性城市;区域性政体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
    A . 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工用火遗迹 B .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 . 山西陶寺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 . 河南仰韶遗址出土几何图案的陶器
  • 2.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克己复礼。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这反映出,他们都( )
    A . 努力恢复传统制度 B . 代表旧贵族的利益 C . 奉行以民为本思想 D . 意图重建政治秩序
  • 3. 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三则史料,由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虫,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A . 三公九卿制度 B . 皇帝制度 C . 内外朝制度 D . 禅让制度
  • 4.  “五胡乱华”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了前赵政权,任命儿子刘聪为大单于,当时既有大单于台,又有三公府、尚书省。刘聪“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上述现象( )
    A . 体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 B . 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更迭 C . 助推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D . 削弱了匈奴贵族的政治地位
  •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士陶弘景将忠孝观念充实到道教理论中,并强调遵行礼教为修道成仙的重要途径;一些佛教思想家也用因果报应论警醒世人践行忠孝。这反映出当时( )
    A . 儒学的主流地位开始确立 B . 三教并行的局面正式形成 C . 思想领域交流融合的现象 D . 道教与佛教相互吸收借鉴
  • 6.  唐承隋制,以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唐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壅滞,常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翰林学士被称为“内相”。这一变化说明,唐朝( )
    A . 三省体制遭到彻底破坏 B . 君主集权趋势日趋明显 C . 中央行政效率不断提升 D . 设中朝以架空宰相权力
  • 7.  “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由此推知,两税法( )
    A . 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 . 改变了人丁为主的税收标准 C . 杜绝了官员对百姓的肆意盘剥 D . 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势头
  • 8.  北宋初年,大臣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主要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下列举措符合这一主张的是( )
    A . 在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 B . 设转运使综理地方财政 C .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D . 设宣政院掌管民族事务
  • 9.  辽朝契丹人的主要产业是放牧马、羊,其燕云地区和渤海地区以种植稻、麦为主。金朝女真族以狩猎、畜牧为主,其控制的黄河以北广大汉族地区以农耕为主。辽金的这种经济形态( )
    A . 促成了政权之间的联合 B . 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 . 抑制了经济的多元发展 D . 影响了政治统治的特点
  • 10.  有学者统计,唐代以前(包含唐代)农书总计不超过80部,而宋代农书有141部。其根本原因是,宋代( )
    A . 农业生产成就显著提高 B . 人地资源矛盾表现突出 C .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D . 活字印刷技术基本普及
  • 11.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元代行省区划打破了这一做法。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元朝的这种做法( )
    A . 拓展了统治疆域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阻断了经济交流 D . 扩大了地方权力
  • 12.  发展经济学认为传统社会的经济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业扩张式发展阶段;二是农业的商品化与专业化阶段;三是工业化阶段。有学者据此认为,明清时中国经济已进入第二阶段。下列史料可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 山西太谷曹家商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 B . 1721到1850年中国人口增长近3亿 C . 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大面积种植 D . 嘉兴、松江地区棉作和蚕桑压倒稻作
  • 13.  明嘉靖末年,苏杭一带有首民谣流传甚广:“苏州三件好新闻:男儿桌条红围领,女儿倒要包网巾,贫儿打扮富儿形。”在河南开封,女子将发髻挽起,穿宽松大袍;男子却喜好着短衣和修身裙。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专制集权的弱化 C . 思想领域的变革 D . 社会风俗的改善
  • 14. 《平定台湾得胜图》描绘了清乾隆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1786-1788年)平定台湾的战争场面。如图为其中的一幅《渡海凯旋》,该画作( )

    A . 是研究清朝军事实力的第一手史料 B . 突出彰显了清朝海军近代化的成效 C . 佐证清朝驱逐荷兰收复台湾的历史 D . 折射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5.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时任江苏布政使的李星沅十分愤慨,他认为“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些不可接受。这说明李星沅( )
    A . 国家主权意识强烈 B . 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 C . 认清了条约的本质 D . 已具备近代外交意识
  • 16.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中国思想界出现三本代表性的著作: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861年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原则;1862年郑观应的《救时揭要》,关心时务,经世济用。这反映了( )
    A . 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了政治舞台 B .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C . 民族危机下思想界出现了新动向 D . 思想变革是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 17.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中央政府共有9名部长,其中立宪派和旧官僚6人;地方政府15名都督,旧官僚和立宪派7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 . 整合各派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使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C . 实现了各革命阶层的联合统治 D . 政权建设方面具有明显妥协性
  • 18.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实质是用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这种取代既是文学语言的重建,也是思维的重建。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 把民主和科学作为反传统的理论依据 B . 具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片面性 C . 体现破坏旧传统与重建新价值的统一 D . 是反对文言文的文化运动和语言革命
  • 19.  1919年,李大钊在《五一节杂感》中指出:“我们中国今年今日,注意这纪念日的人还少。可是明年以后的今日,或者有些不同了!或者大不同了!”李大钊的这种认识基于( )
    A . 五四运动促使中华民族全面觉醒 B . 十月革命在中国引发社会反响 C .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D .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中国的影响
  • 20.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所谓“好人政府”、“联省自治”等都是不现实的空想,惟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统治,建立民主政治。这一认识( )
    A . 符合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实际 B . 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 . 肯定了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地位 D . 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 21. 如图是江西省宁都县王璜乡苏维埃政府颁发给农民温立坦的《耕田证》,上面写有:“温立坦,人口四丁,自耕流坑底中田1号十二担,马济塘下田乙号六担,分到亦仁木子山下上田1号六担。”该《耕田证》( )

    A . 满足了全国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 B . 为研究国民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提供佐证 C . 反映了农民与中国共产党鱼水情深的关系 D . 是土地革命时期土地分配制度的重要见证
  • 22.  1935年,中国共产党倡议成立国防政府,“这种国防政府,应当设法召集真正代表全体同胞的代表机关……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绝对尽力赞助这一全民代表机关的召集,并绝对执行这一机关的决议。”这一主张( )
    A . 推动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 . 利于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 23.  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在重庆召开东亚军事会议,通过《远东联合行动初步计划》;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决定成立军事会议,以加强对日作战的协调。这表明( )
    A .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已经成立 B . 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C .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反攻 D .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改变
  • 24.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从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国民党军队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可用于一线的兵力仅198万人。在此之后,人民解放军( )
    A . 发动了三大战役 B . 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 . 启动了土地改革 D . 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 25. 如图是1950年11月7日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一副漫画,符合该漫画主旨的是( )

    A . 揭露美帝侵略朝鲜的阴谋 B . 宣传中苏友好互助的关系 C . 表达向往世界和平的愿望 D . 坚定抗美援朝胜利的信心
  • 26. 如表为1953—1957年间农民货币收入购买力情况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年份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153.2

    167.7

    168.9

    194.8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137.8

    157.6

    160.2

    179.4

    A . 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B . 农业合作化在全国的积极推进 C . 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 D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 27.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削减行政级别三级以下干部的工资:三级降12%,四级降10%,五级降8%,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九至十七级降1%。这一举措旨在( )
    A . 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B . 调整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困难 C . 减少公共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D . 发扬党员风格树立节约意识
  • 28.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拥护。同时,也有不少人质疑、犹豫、反对、抵制,认为文章是“砍旗”、“丢刀子”,是“方向性错误”。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毛泽东思想影响深远 B . 封建观念根深蒂固 C . 党中央思想尚未统一 D . 思想解放阻力重重
  • 29.  1992年,邓小平曾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此评论( )
    A .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B . 坚定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 C . 统一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D . 维护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 30. 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强调中方愿同各方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不懈努力。这体现出当代中国( )
    A . 自觉肩负大国使命与担当 B . 深化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C . 致力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 D . 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5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31. 自秦至清,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帝制中央集权,内而废封国,以郡县官僚制直辖编户,变更“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旧状,外而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汉继续实行编户授田和军功爵奖励耕战,又“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完善郡县制,推行五铢钱,凿空西域,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连成一体。汉武帝诏书曰“中国一统”,当是秦汉以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为基本疆域的郡县制大一统。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材料二 在历代封建王朝和边疆各民族共同经营的基础上,边疆地区经过清代前期的治理和开发,自然凝聚成中国古代疆域。这一时期,清朝的疆域“东极三姓所属库页岛,西极新疆疏勒至于蕙岭,北极外兴安岭,南极广东琼州之崖山”,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包括拉达克在内,陆地总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在全国设置了18个省,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以及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蒙古的盟旗,并通过改土归流等措施扩大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范围。

    ——摘编自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在维护“大一统”方面的共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前期在边疆治理方面的表现,并概述其意义。
  • 32.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等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与列强的不平等关系。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追寻现代化之路。这种追寻在晚清时期经历了“求富自强”、“变法自强”、“立宪自强”三个阶段的演进。然而,中国早期现代化仅仅是清延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未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1912年至1920年间,中国现代化进一步推进。

    ……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5万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总额为11743万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和面粉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摘编自《中国年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现代化三个阶段的具体历史事件,并评价“求富自强”这一阶段的现代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 33. 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过很多体育口号,体育口号的变化是体育事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体育口号

    1952年

    毛泽东为中华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971年

    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前夕,周恩来在接见即将出征的中国乒乓球队时提出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

    1981年

    中国男排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战胜韩国队,北大学子闻此消息,在未名湖畔庆祝游行并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1997年

    江泽民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慰问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我们每个人的梦想追求、体育强国之路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2017年,在第13届全运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体育应当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作为一个“体育强国”仅在竞技赛场上逞英豪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要有健康的人民,人民健康是强大综合国力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因此全民健康被提到了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摘编自高慧妮《新中国体育口号演变及其功能研究》

    1. (1)  从表中任选一句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提出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