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6-04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 1. (2024七上·宁明期末) 周口店遗址的发现,尤其是众多石器和用火遗迹的发现,使周口店遗址成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A .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 . 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 . 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 .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 2.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人类发展历程中,先后使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劳动。右图劳动工具最能直接证明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状况,它提高了河姆渡人的生产能力,它是( )

    A . 石器 B . 骨耜 C . 铜铲 D . 铁铧
  • 3.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传说尧舜禹是原始社会后期著名的部落首领,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证明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这说明( )
    A . 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 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 . 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 4. (2024七上·宁明期末)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材料说明( )
    A . 分封的目的是管理边疆 B .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 5. (2024七上·宁明期末) 如果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书写“兔”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6. (2024七上·宁明期末) “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洛流域,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大小重量,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这个问鼎中原的成语故事所反映的实质是 ( )
    A . 楚庄王对青铜冶炼很有兴趣 B . 楚庄王非常贪婪有野心 C . 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渐开始瓦解 D . 楚国兵力非常强
  • 7. (2024七上·宁明期末) “在缺乏现代科学的春秋战国时期, 其工程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成功解决了鱼嘴分水、 飞沙堰泄洪排沙、宝瓶口引水等许多复杂的水利工程问题。”此材料意在强调该工程( )
    A .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 . 是一座综合性的大型水利枢纽 C . 充分发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 .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了起来
  • 8. (2024七上·宁明期末) 蔡元培说:“孔子学问文章,政治事业,朗如日月。灿如星辰,果足为万世师表。”下列属于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原因是( )
    A . 主张仁政,反对战争 B . 整理典籍,编写《论语》 C .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D . 开办私学,有教无类
  • 9. (2024七上·宁明期末) 最早实现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县级,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行省制 D . 三司制
  • 10.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一个朝代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政策密切相关。从下列表格可以看出:加速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政策因素是( )

    统治者

    夏桀

    商纣王

    秦始皇

    政策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台榭,骄横暴虐, 大肆挥霍

    对外征伐, 修筑豪华宫殿, 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一系列大工程等

    A . 实行残暴统治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实行民族压迫 D . 加强文化专制
  • 11. (2024九下·利通模拟)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随之而来的是文帝和景帝之治,两帝的性格和成就长期以来引起了中国作者的景仰。他们由于井然有序地治国和治民而受到赞誉。”下列让他们受到“赞誉”的做法是( )
    A . 统一度量衡制度 B . 延续休养生息政策 C . 统一铸造五铢钱 D . 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 12. (2024七上·宁明期末) 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易》《礼》《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这有利于 ( )
    A . 儒学地位提高 B . 科举制度完善 C . 人民负担减轻 D . 经济管理强化
  • 13. (2024七上·宁明期末) 《后汉书·皇后纪》记载:“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这体现出当时的政治特点是 ( )
    A .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 . 太后临朝外戚干政 C . 皇帝昏庸乱象丛生 D . 军阀割据混战不休
  • 14.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右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的出土反映了当时( )

    A . 中外交流的现象 B .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 宦官专权的局面 D . 儒家学说的兴盛
  • 15. (2024七上·宁明期末) 西汉时期,人们已懂造纸技术,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两汉时期,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这说明汉代( )
    A .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 . 推行盐铁官营 C . 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D . 思想领先世界
  • 16. (2024七上·宁明期末)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到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2 世纪初 B . 公元2 世纪末 C . 公元3 世纪初 D . 公元3 世纪末
  • 17.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空格处应为( )

    A . 人口迁徙 B . 八王之乱 C . 水利的兴修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18.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能证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的是( )
    A .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B . 江南地区的开发 C . 前秦东晋淝水之战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9. (2024七上·宁明期末) 《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
    A . 说汉话 B . 易汉服 C . 通婚姻 D . 改汉姓
  • 20. (2024七上·宁明期末)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农业科技”成就的是( )
    A . 《水经注》 B . 《缀术》 C . 《九章算术》 D . 《齐民要术》
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 22题10分; 23 题12分; 共35分)
  • 21. (2024七上·宁明期末) 社会历史汹涌的向前发展,我们只能通过“它”的足迹来探寻神秘历史的真相。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 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烺(利簋) 释文(改编)

    利簋铭文拓片

    材料三  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

    材料四  春秋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请你将材料一和材料二分类,属于文字史料的是;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对比材料 、二,可以证实商周时期的什么史实?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利簋代表了什么时期的文明?请你再举一例代表这一时期文明的青铜器。
    3. (3) 材料三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内容。(填序号,)

      儒家经典的代表是;与历史学习辩证思维相统 的是;符合先秦历史发展特征需要的是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历史发展中留下的文字和实物资料?
  • 22. (2024七上·宁明期末)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因此, 发展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据《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凿井,铸铁等技术。

    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 玻璃等手工业品。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南朝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二十斛(石) ”,江南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四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 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从东汉末年开始,大量人口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亡江南地区。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地方官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后期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大为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这条通道在中外往来中有何重大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取得了哪些新发展?
    4.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5. (5) 综上所述,结合四则材料提及的古代经济发展的要素以及你从中得到的启发,为市、区政府建言献策。
  • 23. (2024七上·宁明期末)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混战下的交融】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统一中的稳定】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征服后的融合】

    材料三  在北魏前期, 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时期诸侯国控制地方手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前后期汉文化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 (4) 中国古代史是一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