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 | 夏桀 | 商纣王 | 秦始皇 |
政策 | 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台榭,骄横暴虐, 大肆挥霍 | 对外征伐, 修筑豪华宫殿, 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 | 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一系列大工程等 |
材料一 时甲子昧爽(意为:黎明),王(武王) 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材料二
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烺(利簋) 释文(改编)
利簋铭文拓片
材料三 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
材料四 春秋时期,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儒家经典的代表是;与历史学习辩证思维相统 的是;符合先秦历史发展特征需要的是。
材料一 春秋时期掌握了冶炼生铁的先进技术。铁器的使用使大规模开垦荒地成为可能……牛耕渐趋普遍起来,牛耕技术的发展,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
——据《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
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凿井,铸铁等技术。 | 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 玻璃等手工业品。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
材料三 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南朝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一亩二十斛(石) ”,江南三吴地区“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四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 气候温暖,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那时候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从东汉末年开始,大量人口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亡江南地区。南朝皇帝在春耕前下诏禁止杀牛,地方官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
【混战下的交融】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统一中的稳定】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征服后的融合】
材料三 在北魏前期, 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