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对应题目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
  • 1. (2024八上·宁明期末) 1838年,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 “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由此得出,他主张严厉禁烟是因为( )
    A . 闭关锁国,腐败不堪 B . 惩治毒贩,打击侵略 C . 列强瓜分,国家危亡 D . 兵弱银荒,国力日衰
  • 2.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从下列表格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

    A . 两次战争都发生在18世纪 B . 两次战争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C . 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日益增多 D . 两次战争侵略国家都是英国
  • 3.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 )
    A . 林则徐 B . 洪秀全 C . 关天培 D . 邓世昌
  • 4. (2024八上·宁明期末)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 .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 洋务运动以“自强” “求富”为口号创办企业 C .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 .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 5.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为民族第一功臣,此左宗棠也。”该文字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 )
    A . 奉命出征,收复新疆 B . 廊坊阻击,围歼八国联军 C . 黄海大战,勇战日舰 D . 镇南关大捷,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
  • 6. (2024八上·宁明期末) “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敌舰‘吉野’号,准备与敌军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材料中的敌军是指( )
    A . 英军 B . 日军 C . 英法联军 D . 八国联军
  • 7. (2024八上·宁明期末)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他们要求变的是( )
    A . 习俗 B . 技术 C . 制度 D . 思想
  • 8. 从1916年到1928年间,“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据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 . 军阀的割据混战 B . 袁世凯复辟帝制 C . 清政府腐败无能 D . 革命派软弱无力
  • 9. (2024八上·宁明期末)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20世纪初,被读者评为启迪了民智,传播了西方民主、 自由精神,为知识青年吹响了奋进的号角,促进了他们觉醒的出版物是( )
    A . 《国闻报》 B . 《民报》 C . 《新青年》 D . 《时务报》
  • 10.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这里是 ( )
    A . 上海 B . 广州 C . 北京 D . 南京
  • 11.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材料陈述相吻合的事件是 (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 12. (2024九下·延长模拟) 1928年,毛泽东总结道:“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作为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的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家”是 ( )
    A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 .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 13.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从血战湘江到四渡赤水,从爬雪山到过草地,红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铸就了 ( )
    A . 五四精神 B . 红船精神 C . 井冈山精神 D . 长征精神
  • 14. (2024八上·宁明期末) “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 B . 七七事变 C . 南京大屠杀 D . 一二•九运动
  • 15.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请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 北伐胜利进军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国共两党合作 D . 国民党革命历程
  • 16. (2024八上·宁明期末) 一次战役中, 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这次战役是( )
    A . 百团大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平型关大捷 D . 武汉会战
  • 17. (2024八上·宁明期末) 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发表的社评中写到: “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的原因是( )
    A .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 . 宣告重庆和平解放 C . 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D . 避免内战实现和平
  • 18. (2024八上·宁明期末)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人民解放军( )
    A . 解放战争的打响 B . 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 战略决战的开始 D . 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 19. (2024八上·宁明期末) 观察右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A . 力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 . 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 . 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 . 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 20. (2024八上·宁明期末) 20世纪初,中国近代在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以及社会生活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在教育制度方面千年的重大变化是( )
    A . 废除跪拜礼 B . 科举制度被废除 C . 白话文普及 D . 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21小题11分, 22小题11分, 23小题13分, 共35分)
  • 21. (2024八上·宁明期末)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的独立、 国家的富强,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对国家出路勇于探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等筹思长久之策, 与各疆臣通盘熟算,如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制造机器各法,教练洋枪队伍, 派赴周游各国访其风土人情,并于京畿一带设立六军,藉资拱卫:凡此苦心孤诣,无非欲图自强。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

    材料二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

    ——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

    材料三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大臣欲图自强策略。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的中国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的具体成果。请用一句话评价孙中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的名称。指出该运动兴起的原因。
    4. (4)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奋斗不已。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和品质? 
  • 22. (2024八上·宁明期末) 回顾近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国共对峙时期

    《井冈山土地法》节选(1928年12月)

    第一条,土地的分配方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具体有三种分配方法:; (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以第一种为主体。第四条, 土地分配的数量标准: (1) 以人口为标准, 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以第一种为主体。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 决 定 》 节 选(1942年1月)

    (一) 承认农民(雇农包括在内) 是抗日与生产的基本力量。故党的政策是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 实行减租减息。(二)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故于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土地法 大纲》节选(1947年9月)

    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二条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第六条(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 不分男女老幼, 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材料三 人民军队的建设

    重要史实

    具体说明

    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领导起义军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部队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将党支部建立在连队上; 实行民主管理……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县召开的古田大会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在军队建设方面,规定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强调要加强政治教育工作。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提出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原则方向。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三大纪律是: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 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 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 不调戏妇女; 不虐待俘虏。

    1. (1) 对材料一中四则史料进行分类,将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实物史料: 图像史料: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三个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请拟一个合适的主题。回顾28年的英勇奋斗,从党的光辉历程中,你有什么感悟?
  • 23. (2024八上·宁明期末) 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百年巨变,某中学历史小组以“见证中国近代变迁”为主题开展对北京相关史料的考察活动。

    【屈辱的见证】

    材料一

    【进步的见证】

    材料二 五四运动大事时间轴

    【抗战的见证】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第二天, 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抗战宣言: “全中国同胞们!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

    【解放的见证】

    材料四 《晋绥日报》1949年2月6日援引新华社北平2月3日电称: “人民解放军进驻古都北平的庄严的入城式, 已在今日上午10时举行。”当入城式部队经过东交民巷使馆区时,官兵们个个昂首挺胸,威武雄壮。这是平津前线司令部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特别安排的。 东交民巷使馆区在旧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天地,是在中国国土上的“国中之国”,中国军警不得进入。现在北平回到了人民手中,中国人民任人宰割欺凌的时代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郑学富《从新华社报道看解放军是如何进入北平的》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图1和图2对应发生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遗址带来的历史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五四运动前后阶段运动中心和主力的转变。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主张。分析这一主张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北平解放的方式和意义。
    5. (5)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的见证”带来的变化或影响提炼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