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正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4-12-31 浏览次数:1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
  • 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据考古学研究,夏、商、西周三代中原地区政治礼制继续发展,并向周边地区传播辐射。周边各区域在保持地方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中原的礼制文化。据此可知,中原地区礼制的传播推动了( )
    A . 文化交流与认同 B . 儒家观念的形成 C . 国家机构的完善 D . 中央集权的确立
  • 2.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春秋时期有楚国修建的勺陂和吴国修筑的邗沟等,战国时期有魏国的“引漳溉邺”工程、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兴建( )
    A . 体现古代重农经济主张 B . 实现了各国的富国强兵 C . 标志着中央集权的建立 D . 表明交通的决定性作用
  • 3.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枝繁叶茂时期。以下对该时期各学术流派及其提出的思想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①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②法家——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③儒家——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④墨家——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4.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如表材料摘录自司马迁《史记》,它可以用来说明( )

    武公…十年(公元前 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 312年),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赢)政代立为秦…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A . 分封制完全被郡县制取代 B . 战国时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C . 郡县制的确立是发展趋势 D . 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
  • 5. (2024高一上·武威期中) 汉承秦制,仍实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但有所损益,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但同时“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汉初做出以上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
    A . 巩固国家统一 B . 变革中央官制 C . 发展社会经济 D . 打击地方豪强
  • 6. (2024高一上·路北月考)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纺织、陶瓷、造船等行业也有明显的进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 . 大批水利工程的兴建 C . 江南自然资源丰富 D . 政府重视经济的发展
  • 7. (2023高一上·宁波期末)  学者陈寅恪先生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认为“新机重启”得益于(    )
    A . 疆域扩大 B . 文化繁荣 C . 民族交融 D . 制度创新
  • 8.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 . 社会阶层的流动 C . 科举制度的实行发展 D . 门第观念的淡化
  • 9.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知这一朝代是(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10. (2024高一上·乌鲁木齐期末) 针对五代时期反复出现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问题,北宋初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如下列中的( )
    A . 对农民进行有效编制管理 B . 以内廷司礼监控制锦衣卫 C . 增置军镇扩大节度使权限 D .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 1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据史料记载,通过王安石变法,各地兴修的较大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农田三十多万顷,北宋府库储存的钱物可供政府二十年的财政支出。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 . 缓解了财政困境 B . 损害了权贵利益 C . 减轻了百姓负担 D . 实现了富国强兵
  • 12. (2024高一上·成都期中) 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沿袭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民族平等 D . 边疆地区经济较快发展
  • 13. (2024高一上·石城开学考) 有学者指出,北宋词多娱宾遣兴之作,自然感发,率性之作;多风花雪月之吟唱,无寄托可供寻觅。南宋词多黍离芰麦之悲苦,多用比兴寄托手法,以费心构思,巧妙安排为主。这反映了( )
    A . 时代变化影响文学创作 B . 宋词迎合市民生活需要 C . 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D . 商品经济影响宋词发展
  • 14.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下面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 )

    o洪武五年八月,倭夷寇福州之福宁县,前后杀掠居民三百五十。

    o洪武十三年七月,倭夷寇劫广州府东莞等县。

    o洪武十四年七月,己巳(年) 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o洪武十七年八月,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

    A . 打击走私活动 B . 封锁日本经济 C . 限制海外贸易 D . 防御倭寇骚扰
  • 15.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中使用的“盛世”一词,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
    A . 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B . 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C . 康乾盛世的实至名归 D . 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 16.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明末清初,儒士颜元主张恢复封建,“非封建不能尽天下人民之治,尽天下人材之用”;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强调“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这些主张的提出( )
    A . 弘扬了民主法制 B . 批判了专制集权 C . 否定了伦理纲常 D . 体现了民本思想
  • 17.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下表为清朝官方统计的耕地面积及人口数据(部分)。据表推知,当时 ( )

    时间

    全国耕地面积

    全国人口

    顺治七年(1650年)

    约6亿亩

    约 1-1.5 亿

    道光三十年(1850 年)

    约 12.10 亿亩

    约4.1亿

    A . 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B . 人地矛盾渐趋紧张 C . 西方工业品的大量涌入 D . 财政收入日益萎缩
  • 18.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陈旭范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 )
    A . 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B .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 中国开始政治民主化
  • 19.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服务于北洋舰队的外籍人士肯宁咸说:“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 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装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由此可见,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B . 装着泥沙的炮弹 C . 明治维新促使日本实力大增 D . 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20. (2023高一上·天津市期末) 《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    )
    A .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 B .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 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 . 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 21. (2023高一上·海安期末) 阅读下列革命党人发布的军事命令。该命令反映的是( )

    一、本军于今夜十二时举义,兴复汉族,驱除满虏。

    ……

    八、武昌弹药枪支,暂由楚望台军械库接济。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 和团运动 C . 武昌起义 D . 南昌起义
  • 22.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很快结束。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客观环境 B . 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C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本身具有较大缺陷 D .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
  • 23. (2023高一上·新乡期末)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对于传统儒学,要反对调和,因为评判的态度只有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没有古今中外的调和。所以革新家的责任只是认定“是”的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讲调和。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
    A . 封建专制思想的根深蒂固 B .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传播 C . 民族资产阶级的逐渐壮大 D .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影响
  • 24.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陈独秀早期推崇英雄主义观念,对华盛顿、拿破仑、蔡松坡、曾国藩…一概加以敬佩。1920年,他则认为“今日的世界,不是资本家创造出来的,乃是数千年来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 这一变化表明( )
    A .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 . 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C . 国人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D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25.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意义是( )

    ①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③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6.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肩章。这一时期应该是(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27.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抗战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试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举动( )
    A . 奠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 B . 有效地牵制日本军队在华的兵力 C . 配合了敌后抗日根据的游击战争 D . 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 28.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1949 年5 月解放军占领上海,胜利之师在雨夜露宿街头。土木工程专家,时任上海工务局副局长的徐以枋后来追忆道“…解放军这样军纪严明,对人民如此秋毫无犯,历史上哪有这样的好军队!”。这反映出( )
    A . 全中国的解放已经基本完成 B . 党领导的军队赢得了民心 C .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宣告结束 D .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 29. (2024高一下·文昌月考)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说: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会议上中国倡导的方针( )
    A . 标志我国外交走向成熟 B . 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C .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政治解决
  • 30. (2023高一上·通州月考) 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 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 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
    A .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C . “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 31题24分, 32题16分)
  • 3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生产和输入香料的国家之一。 由于中国仅能生产麝香、 肉桂等部分香料,因此从汉代开始,所需的大量香料就从阿拉伯、非洲等地区进口。至唐代,香料在医药领域和日常生活中获得更为广泛的使用。唐代从域外输入的香药更多,其中相当部分来自大食(阿拉伯) 地区。与此同时,沉香等中国特色的香料也对外广泛输出。源源不断的香料船,使广州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香料市场之一。由于广州市舶税收数额相当大,已在唐代财政收入中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香料在内的诸多来自阿拉伯等地区的货物已逐渐成为唐政府不得不进口的特需商品,进一步刺激了中阿间香料等互补性商品贸易的发展。

    ——摘编自景兆玺《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海路香料贸易初探》

    材料二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请座使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时期香料贸易盛行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
  • 32.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所示是戊戌变法时期推行的措施。

     

    措施

    政治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裁汰冗员,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经济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裁撤驿站

    军事

    改习洋操, 扩建海军, 实行征兵制; 裁撤绿营

    文教

    开办京师大学堂, 兼习中西科; 开设经济特科;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1日第1版

    材料二 1898年,晚清时期维新派依托光绪帝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针对变法运动的形式,变法者的缺点有三:其一、 “卷入经学纷争之无益” “徒然增加了意识形态的争议性,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加大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而且“学术不正又引发人品不端的联想,继而又使人对康有为改革的动机产生了怀疑”;其二、“全变战略之失宜” “徒然增加了改革的难度和加大了反对派的力量”; 其三、 “躁进举措之不当”,增加了对立面,削弱了改革派的力量……戊戌维新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戊戌变法时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摘编自近代史研究编辑部《戊戌维新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学术座谈会综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措施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