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4九上·惠水期末)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 . 为方便生活,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C . 植树造林,营造“绿水青山” D . 节约生活用水,降低人均用水量
  • 2. (2024九上·惠水期末)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液体 B . 熄灭酒精灯 C .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 连接仪器
  • 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 )
    A .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B .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可用于制铅笔芯 C . 明矾能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可作净化水的絮凝剂 D . 干冰升华需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 4. (2024九下·凉州模拟) 溴酸钠(NaBrO3)可与溴化钠混合用作金的溶解剂。NaBrO3中Br的化合价是( )
    A . B . C . +2 D . +5
  • 5. (2024九下·甘谷模拟) 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B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C . 烧煤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 6.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如图所示,“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下列关于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元素 B . 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质量守恒 C .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减少 D .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 7. (2024九下·舞阳模拟) “洁厕灵”和“漂白精”不能混用,两者混合后会发生下列反应:NaClO+2HCl=NaCl+X↑+H2O 则X的化学式( )
    A . Cl2 B . ClO2 C . O2 D . H2
  • 8. (2024九下·凉州模拟) 惠水金钱桔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特产。惠水金钱桔酸甜适口,桔味浓郁,其中维生素C(C6H8O6)含量丰富。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维生素C中含有氧气分子 B . 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C . 维生素C分子由碳原子、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 . 维生素C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9. (2024九下·凉州模拟) 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 . 加热氧化汞: D .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 10.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如图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两极都有气泡产生,实验结束发现a、b两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大 B . 与a玻璃管相连的电极为电源的正极 C . 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水分子 D . 打开b玻璃管活塞,在活塞口点燃会产生淡蓝色火焰
  • 11. (2024九上·惠水期末)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塔所使用的燃料是甲醇(CH3OH),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和氢气通过科学的催化反应合成甲醇,其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B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D .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 12. (2024九上·惠水期末) CO2含量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O2的低能捕集、转化和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题35-图是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C)的太阳能工艺简易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I为分解反应 B . 生产过程中Fe3O4可以循环使用 C . 该方法有利于减弱全球气候变暖 D . 反应Ⅱ中C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 13.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向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容器中甲、乙、丙、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中乙和丁是反应物,甲是生成物 B . a的值为13 C . 丙一定作催化剂 D . 该反应中,甲与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4∶1
  • 14. (2024九下·武威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B

    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

    高温煅烧

    C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炭层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a g(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in内,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 . 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b g C . 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分别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D . 若M点二氧化锰的质量占固体总质量的25%,则此时已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共55分。
  • 16.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化学作为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在认识自然、服务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1) 2023年10月26日,三名中国航天员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空间站所用的呼吸系统,叫空气循环与过滤系统,该系统能为航天员提供的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2. (2)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
    3. (3) 惠水马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镁、锌、硒等矿物质,这里的“钙、磷、铁、镁、锌、硒”指的是(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4. (4) 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单质碳
    5. (5) 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单质碳和碳酸钠,请你写出该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6. (6) 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乙醇(C2H5OH)和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 (2024九上·惠水期末)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清除CO2是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的重要问题,目前主要包括LiOH清除、固态胺吸附和分子筛吸附等方式。

    LiOH清除利用了LiOH与CO2反应生成Li2CO3和水,由于LiOH不可再生,该技术目前多用于短期载人航天任务。

    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因此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和温度对CO2吸附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

    分子筛中的吸附剂是沸石。沸石的吸附能力强,且能在高温条件下再生,因此多应用在多人长期航天任务中。水会影响沸石的吸附性能,通常需对沸石进行干燥处理。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对不同种类沸石的CO2吸附量的影响如图2所示。

    科学家们会依据任务持续时间、成员人数及对应的消耗品、设备质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CO2清除技术,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1. (1) 目前航天器中的CO2清除技术有(写出一种即可)。
    2. (2) 写出Li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分析图1,可得出结论:相同温度下,在0~2.0kPa范围内,CO2分压越大CO2吸附量越(填“大”或“小”);分析图2,可得出结论:相同温度下,干燥时间相同时,沸石A的CO2吸附量(填“小于”或“大于”)沸石B的CO2吸附量。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由于LiOH不可再生,因此不能用于载人航天任务 B . 固态胺能吸附CO2和水蒸气,且可在真空条件下再生,可用于中长期载人航天任务 C . 分子筛对CO2的吸附能力强,且可循环利用,多用于长期航天任务
  • 18. (2024九上·惠水期末)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 (2) 在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从A~E中选,填字母序号)。
    3. (3) 若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你的改进方法是
    4. (4) 实验室常选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则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从A~E中选,填字母序号);若用装置F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要在实验室点燃氢气,一定要先
    5. (5) 实验室常用装置G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
    6. (6) 如图2所示是一种紧急供氧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使用时按动点火装置,金属粉末反应放热,使药块分解持续供氧,并有氯化钠生成。其中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2024九上·惠水期末) 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知识和一些实验用品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探究】小雪和小林分别设计并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讨论交流】

    1. (1) 甲实验中观察到锥形瓶中的现象为暗红色固体燃烧,发光、放热、产生黄白色火焰、冒出浓厚的,生成白色固体;待锥形瓶冷却后,将装置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该实验中小气球的变化是,其作用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乙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小林发现天平指针(填“偏左”“偏右”或“指向分度盘中央”)。
    3. (3) 【交流评价】

      小雪的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林的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相等。

      你认为的结论正确,另一位同学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4. (4) 【结论分析】

      从原子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必然相等。

    5. (5) 【反思总结】

      对乙实验进行反思,对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的方法是

  • 20. (2024九上·惠水期末)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氧化铜与炭粉的反应实验,并对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NaOH溶液能吸收CO2

    1. (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生成气体的成分作出如下猜想:①只有二氧化碳;②只有一氧化碳;③。写出猜想①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弹簧夹K,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然后关闭弹簧夹K,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3. (3) 装置A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装置B中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C的作用是
    4. (4) 小组同学观察到装置E中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则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综合实验现象可知猜想成立。
    5. (5) 小组分析讨论后认为:CO可能是反应生成的CO2和过量木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6) 当装置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反应停止,待装置A中玻璃管冷却后倒出固体残留物,其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
    7. (7) 该实验装置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 21. (2024九上·惠水期末)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CO2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习内容。

    1. (1) 【活动一】探究CO2的实验室制法。
      在实验室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 , 其主要原因是(答出1条)。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我们通常采用法收集二氧化碳。
    3. (3) 【活动二】探究CO2在水中的溶解。

      探究溶解速率:该小组用排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的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时间/h

      0

      0.5

      6

      12

      CO2体积/mL

      100

      98.5

      85.5

      77

      小组同学分析上表数据,得出也能用排水法收集CO2 , 写出判断依据:

    4. (4) 探究溶解能力:如图2所示,用大号针筒抽取200mL二氧化碳气体,试剂瓶中加入200mL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mL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体积二氧化碳。
    5. (5) 【活动三】探究CO2的重要性质。

      将二氧化碳气体缓慢通入如图3所示装置,并观察实验现象。

      ①实验中观察到,说明使紫色石蕊纸条变红的物质不是CO2而是

      ②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下层蜡烛比上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22. (2024九下·印江模拟) 某同学称取2.4g镁条进行燃烧实验,请计算镁条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