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卷(十三)

更新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2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下·和平期末)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 .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 . 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 .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 .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 2. (2023七上·榆树月考) 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 生活习惯 B . 生产工具 C . 自然环境 D . 生产力水平
  • 3. (2023七上·淮北期中)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 . 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 . 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 . 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 . 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 4. 下表是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了(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10

    62.9%

    6624296

    37.1%

    A . 南方的经济水平超过北方 B . 人口迁移促使北方经济的发展 C .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人口的流动与发展
  • 5. (2023七上·大名期末)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甚为欣喜,某天,他坐着轿子去某地巡游,发现当地人说话,他听不懂;写的字,他也看不懂,他很苦恼,最后,他实施了哪项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
    A . 统一货币 B . 统一度量衡 C . 统一文字 D . 统一车轨
  • 6. (2021七上·兴化月考) 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

    A . 蜀、吴、魏 B . 魏、蜀、吴 C . 魏、吴、蜀 D . 吴、魏、蜀
  • 7. (2023七下·潮阳期末) 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当时的史书对此事评价不一,下列各项中肯定澶渊之盟积极作用的有( )

    ①澶渊之盟对宋朝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城下之盟,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渊之盟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双方保持了长时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

    ③宋朝大臣说: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④(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2023七下·潮阳期末) 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 D . 江南画家增多
  • 9. (2024九下·凉州模拟)  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是因为( )
    A . 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 B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 三大战役的胜利
  • 10. (2023八上·徐闻期末) 这是毛泽东在重庆机场的讲话:“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据此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A .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B . 坚定抗战胜利信心 C .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D . 与国民党妥协求和
  • 11. (2024九下·惠来模拟) “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
    A .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 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 .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 12. (2023八上·和平期末)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而不懈奋斗,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末状元张謇采取的爱国方式是( )
    A . 变法图强 B . 实业救国 C . 著书立说 D . 武装起义
  • 13. (2023八上·和平期末) 茅盾在他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里有一段描写:“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使小说中的人物对东洋货态度纠结的历史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B . 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C .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 .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 14. (2023八上·和平期末)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键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的星星之火是指( )
    A . 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 .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遵义会议召开
  • 15. (2023八下·福田期末)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科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下列选项汇总,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 史实: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结论: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B . 史实: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打成“九二共识”结论: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C . 史实: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结论:汪事会谈是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D . 史实:2022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布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结论:党和政府开始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 16. (2024八下·陆河期中)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1984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施工单位创造了3天建成一栋楼的建筑史上的新纪录。此时,深圳街头最有可能出现的口号是(  )
    A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B .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C . “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D .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 17.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A .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 ①说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 ②属于历史史实 D . ②肯定了这一体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18. (2023八下·市南区期末)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以雷锋为代表的英模人物产生于( )
    A . 新中国成立初期 B . 抗美援朝时期 C . 三大改造时期 D .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 19. (2024九下·兴宁开学考) 14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的鼠疫至少造成欧洲2500万人死亡,包括很多神父也染病死亡。受疫情影响,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享乐,劳动力市场得以解放,城乡流动变大;科学技术取得进步,卫生观念得到更新。由此可见,这场疫情(   )
    A . 导致劳动力短缺 B . 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 C . 激化了社会矛盾 D .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 20. 1871年当巴黎公社战士还在浴血奋战时,马克思就指出,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如何,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新起点“的依据是(    )
    A .  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B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C . 成功地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战斗 D .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 21. (2023九上·剑阁期末) 古希腊有这样一位伟大人物:他博学多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还创立了逻辑学这门新的学科。他也是一个优秀的老师,他培养的学生曾经建立了一个地跨 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帝国的疆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据此叙述推断文中“他”和“他的学生”分别是( )
    A . 德谟克利特、凯撒 B . 亚里士多德、伯里克利 C . 苏格拉底、屋大维 D . 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
  • 22. (2024九下·乐昌开学考) 下列有关文学与艺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描绘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B . 荷兰画家梵高的名作《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C .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D . 法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
  • 23. (2024·中江模拟) 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大发展,以电灯、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 . 科技创新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力量 B . 科学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的“孪生兄弟” C . 资产阶级革命是美国强大的前提 D . 科学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 24. (2024九下·武威模拟) 俄国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被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可见,这场改革(    )
    A . 成为俄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点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 得益于改革者极高的执政能力 D . 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 25. (2024九下·雷州开学考) 1999年G20(20国集团)应运而生,囊括了七国集团、欧盟以及发展中国家。G20经济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5%,它既是一个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非正式论坛,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由此可知(    )
    A . 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 B . 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 C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 D . 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经济全球化
二、材料分析题
  • 26. (2024七下·期末) 边疆治理直接影响朝代的兴衰存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和谐共处】

    材料—:唐朝政府与它们(地方政权)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册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慧治理】

    材料二: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元朝设置的

    管理机构

    ①设立宣政院;②设置澎湖巡检司;③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④设置北庭都元帅府;⑤行省制度

    【寸土必争】

    材料三:至顺治十八年,清王朝虽然基本上统一了大陆,但国家的完全统一还远未完成。各种分裂势力仍然存在。严重威胁着清王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为此,清王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制止分裂、完成统一的行动。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清王朝多次反击外国入侵者,同时也进行边界谈判。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
    2. (2) 在上表中选出元政府对西藏“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对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述清王朝“寸土必争”的史实
  • 27. (2023八下·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习近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

    ——摘编自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1. (1) 材料一的表格所示理论属于哪一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作用? 
    2.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哪一项政策的出台,促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是什么? 

      ②材料三中的香港回归得益于邓小平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成了它的回归?在此构想下于1999年回归的“MACAU”是哪儿?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
  • 28. (2023九下·黑龙江期中)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请调动核心素养,参与以下探究。

    【史料实证】

    材料一: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时空观念】

    材料二:

    【历史解释】

    材料三: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法的精神与实践》

    【唯物史观】

    材料四:历史告诉我们,冲突对抗没有赢家,和平合作才能共赢。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许正中《坚决摒弃冷战思维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家国情怀】

    材料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简要分析其对秦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什么?元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了哪一行政机构?
    3. (3) 材料三中的“这部宪法”有何历史地位?
    4. (4) 结合所学回答,“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四指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对于国与国交往发出怎样的倡议?
    5. (5) 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互为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请你指出图二反映的重大战役是什么战役?图三中的人物是谁?他们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