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嘉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下列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Q1+Q2<2Q3 B . Q1+Q2>Q3 C . Q1+Q2<Q3 D . Q1+Q2>2Q3
  • 2. (2020高二上·辽源月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 . 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 .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mol N2(g)和1mol O2(g)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 . 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 C . 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 D . N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 4. 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 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48.40 kJ·mol-1 B . 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5 518 kJ·mol-1 C . 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5 518 kJ·mol-1 D . C8H18(l) + O2(g)=8CO2(g) + 9H2O(l) ΔH=+48.40 kJ·mol-1
  • 5. (2018高二上·蒙阴期中) 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

    A . ΔH1=ΔH2=ΔH3=ΔH4    B . ΔH1+ΔH2=ΔH3+ΔH4 C . ΔH1+ΔH2+ΔH3=ΔH4    D . ΔH1=ΔH2+ΔH3+ΔH4
  • 6. 反应4A(s)+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小0.6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
    A . 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mol/(L•s) B . 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 . 在2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反应物B来表示是0.3mol/(L•min) D . 在这2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相同的
  • 7.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期末) 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 ,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 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0.4 mol·L-1 , c(X2)=0.8 mol·L-1 , c(Z)=0.4 mol·L-1 。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
    A . X2+2Y22XY2 B . 2 X2+Y2 X2Y C . 3 X2+Y2 2X3Y D . X2+3 Y22XY3
  • 8. 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 . 逆反应停止进行 B .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C . 正反应与逆反应停止进行 D .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 9. 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O和水蒸气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H2O(g)CO2(g)+H2(g),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对该平衡状态描述正确的是( )
    A . 正反应速率等于零 B .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 . 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 . 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 10. (2020高二上·华宁期末) 在恒温、恒容下,当反应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下列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A . A(g)+B(g) C(g) B . A(g)+2B(g) 3C(g) C . A(g)+B(g) C(g)+D(g) D . 以上都达到平衡
  • 11. (2020高二上·延寿期中) 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H1<0

    x(g)+3y(g)⇌2z(g);△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作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 . 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 . 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 . 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 12. (2021高二上·长春月考) 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 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3. 溶度积常数表达式符合Ksp=[c(Ax+)]2·c(By-)的是( )
    A . AgCl(s)Ag+(aq)+Cl-(aq) B . Na2S = 2Na++S2- C . Ag2S(s)2Ag+(aq)+S2-(aq) D . PbI2(s)Pb2+(aq)+2I-(aq)
  • 14. 某温度下,(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 , 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B . 加适量固体可使溶液由点变到 C . 两点代表的溶液中乘积相等 D . 分别在两点代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 15. 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3 min内,各物质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时间

    X

    Y

    Z

    Q

    起始/mol

    0.7

     

    1

     

    2 min末/mol

    0.8

    2.7

    0.8

    27

    3 min末/mol

      

    0.8

     

    已知2 min内v(Q)=0075 mol·L-1·min-1=0.5

    1. (1) 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n(Q)=
    2. (2) 方程式中m=,n=,p=,q=
    3. (3) 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
  • 16. 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 (1) 如图中表示的变化的曲线是。用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2. (2)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d.

  • 17.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 H2O(g) = CO(g)+3H2(g) ΔH =-206.2kJ·mol-1

    CH4(g)+ CO2(g) = 2CO(g)+2H2(g) ΔH =-247.4kJ·kJmol-1

    2H2S(g) = 2H2(g)+S2(g) ΔH =+169.8kJ·kJmol-1

    1. (1) 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2) 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 , 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A、B表示的物质依次是

  • 18. 在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我们通常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或三合板)上,然后再加入约10 g 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中要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的原因是什么?
    2. (2) 如果实验中没有看到“结冰”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回答出三个以上的原因)
    3. (3) 如果没有看到“结冰”现象,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说明该反应吸热?(回答出两种方案)
    4. (4) ①实验中即使不“结冰”,将烧杯提起的时候,发现烧杯与玻璃片也“黏在一起了”,原因是什么?

      ②试用简单的方法说明烧杯与玻璃片之间是因“结冰”而黏在一起的。

  • 19. 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
    1. (1) 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
    2. (2) 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
    3. (3)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L-1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 (1) 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0.5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
    2. (2) 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3. (3) 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溶液温度

      中和热

      t1

      t2

      ΔH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

      50 mL0.5 mol·L-1HCl溶液

      20 ℃

      23.3 ℃

      50 mL0.55 mol·L-1NaOH溶液

      50 mL0.5 mol·L-1HCl溶液

      20 ℃

      23.5 ℃

      已知:Q=cm(t2-t1),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kJ·℃-1·kg-1 , 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 g·cm-3

      ①计算完成上表

      ②根据实验结果写出NaOH溶液与HCl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4. (4) 若用KOH代替NaOH,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