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

更新时间:2024-08-0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18分)
  • 1. (2023八上·临湘期末) 下列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sài) (è)制 (qiú)劲 眼花撩乱 B . (rú) (àng)然 不(zhuì) 油光可签 C . (jí) (chì)热 (fěi)红 摩肩接踵 D . (zhì)留 踌(chú) (qiáo)首 坦荡如砥
  • 2. (2023八上·临湘期末) 下列加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声巨响振聋发聩 , 撕破了深夜的寂静,惊醒了熟睡的人们。 B . 有些商家与其殚精竭虑 , 只为钻空子赚更多,不如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C . 小雅聪慧好学,品德优良,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 , 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D . 教师节座谈会上,师生一个个正襟危坐 , 谈笑风生,现场充满欢快的气氛。
  • 3. (2023八上·临湘期末)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B .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快速期,建设城市的脚步不断加快。(把“快速”移至“发展”前) C . 随着秦陵兵马俑在沉寂多年后的再次发掘,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删掉“随着”) D . 通过开展“分级阅读”系列活动,使我市青少年阅读现状有所改善。(把 “青少年”改为“中小学生”)
  • 4. (2023八上·临湘期末)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②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③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④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⑤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A . ②①⑤③④ B . ②①③⑤④ C . ③①⑤②④ D . ③⑤②①④
  • 5. (2023八上·临湘期末) 选出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
    A .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这句话是感叹句。 B . “你有没有告诉他真正的原因?”这句话是疑问句。 C .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吵嘴。 D . “你看她,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 6. (2023八上·临湘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烽烟”指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B . 纪实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红星照耀中国》就属于纪实作品。 C .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和消息的共同点。消息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而特写往往报道事件全过程。 D . 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周亚夫军细柳》就是选自《史记》。
  • 7. (2023八上·临湘期末) 江畔中学拟开展“互联网与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 (1)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通过阅读经典名著,转移了对网络的依赖,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于是,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下联:

    2. (2) 网络时代,我们都喜欢给自己取个网名,以便与人交流。一个好的网名,既要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要体现高雅的志趣。请你给自己取一个别致的网名,并说说它的由来和含义。

      网名:

      由来和含义:

二、阅读与理解(52分)
  • 8. (2023八上·临湘期末)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先贤哲人用充满人文情怀的美言妙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如:《采桑子》中“”欧阳修借助听觉这一感官抒发西湖欢快的情调;《饮酒》(其五)中“”陶渊明描写夕阳、鸟儿等自然景物抒发回归田园的怡然自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阐述了磨难的意义。

  • 9. (2023八上·临湘期末)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 (1) 试分析颔联中“感”和“恨”的表达效果。
    2. (2) 这首诗是杜甫诗作中的名作,写于作者困居长安期间,试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 10. (2023八上·临湘期末)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 , 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火道。得志,与民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火丈夫。”
    【乙】天祥①在燕凡三年,上②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⑧? 愿赐之一死足矣。 ”然犹不忍……天祥临刑殊④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注释】①天祥:即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②上:即元世祖忽必烈,元朝开国皇帝。③二姓:这里指宋之外的其他朝廷。④殊:非常。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是得为大丈夫乎 焉: ②必敬必 戒:

      ③与民之 由: ④吾事矣 毕: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

    3. (3)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一处。 

      夭 祥 受 宋 恩 为 宰 相 安 事 二 姓

    4. (4) 你认为【乙】文中的文天祥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吗? 请说明理由
  • 11. (2023八上·临湘期末)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题。

    材料一:2021年初,重启后的三星堆考古工作再次引起世界瞩目。 与以往相比,这次考古工作不仅发掘出了大量的精美器物,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也是此次发掘工作的亮点之一。据参与考古工作的相关人员回忆,20世纪80年代的考古环境就是一片田野,如今的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些玻璃房子由探方工作舱、现场考古实验室、文物应急保护室、文物修复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组成。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考古发据、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另一方面,也便于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广大网友实时收看考古发掘进展。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极为复杂,难度极大,国家尤为重视。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0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之中,涵盖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技术、环境生物等9个专业,甚至为了探明祭祀坑的“火燎”情况,还邀请数十位专业消防人员参与研究。

    材料二: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精美牙雕残件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从陆续出土的精美文物看,三星堆遗址再一次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昭告世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属性。以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为带动,做好三星堆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工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汲取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给养。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华夏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凝聚着我们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这次被大家称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过程中,人们通过网络直播与新闻报道,热烈而深入地参与到考古互动中。 当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遇,人们展现出探讨历史、关注文化的浓厚兴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门”,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与尊崇。

    材料三:三星堆文化以地域性鲜明的土著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和创新,呈现出独特而规律的文明特质。

    浙江良渚、江西大洋洲、湖北盘龙城、四川三星堆,这些重大考古发现极大提升了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版图中的地位。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道路、格局、机制等重大课题。比如,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不仅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实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引发了中国文明史立足于世界的热烈讨论,并由此提出“中国方案”。这是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做出的了不起的新贡献。

    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离不开数字化,博物馆应顺应时代要求,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提高文化文物传播的辐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让博物馆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让文物的价值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民族的精神力量。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1年重启的三星堆考古工作,与以往相比,不仅发掘出了大量的精美器物,也在考古工作中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B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和 500多件重要文物,在社会上掀起了新一波“考古热”“文保热”。 C . 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观看“三星堆上新”的新闻报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D . 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提升了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版图中的地位。
    2. (2) 材料一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考古意义。
    4. (4) 综合二则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说说通过哪些方式可以提高文化文物的影响力。
  • 12. (2023八上·临湘期末)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题。

    抹不去的记忆

    夏树

    ①袁隆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时常有人将金黄的稻穗摆在他的墓前,这是绵延无尽的追忆和思念。

    ②去年8月,我接到农业农村部机关党委的来电,说部里要组织袁隆平先进事迹报告会,希望我能参加这项工作。在组织事迹报告会的日子里,我时常被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感动着。

    ③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告诉我们,袁老师91岁高龄还坚守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稻田旁,这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他完全可以坐在长沙的办公室里,听学生给他汇报科研数据,也可以让学生站在稻田里和他视频。

    ④年近花甲的赵炳然研究员,三十多年来一直跟随袁老师南繁育种。他说,袁老师有三个孩子,因为科研工作太忙了,一直顾不上,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就急匆匆地去了海南,临行前他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又亲,深情地对妻子说:“我要去找我科研上的孩子了,你就支持我吧,谅解我吧!”赵炳然说:“袁老师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摸一摸他心爱的稻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从骑自行车下田、骑摩托车下田、自己开小轿车下田,一直到我们开车搀扶着他老人家下田。在他一生的科学实践中,始终要求自己亲自下田,掌握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也要求我们所有科研人员必须下田,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电脑里长不出水稻’。”

    ⑤杂交水稻中心的吴俊研究员说,袁老师73岁那一年,大家无论如何也不同意他再骑摩托车下田了,于是,他得到了一本由交管部门颁发的小汽车“特别驾照”,这个“特别”在于只能从院内开到试验田。“有一次,记者采访袁老师,他得意地说:‘我就是喜欢飙车。’我们在一旁就想笑,心想,您那算什么飙车啊! 但袁老师就是这样,永远自信爆棚。”

    ⑥吴俊也曾见过袁老师开会时发火。那是2018年,在讨论一个粮食高产项目指标时,有人提出种植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稻,有人提出稻田养虾等混养模式,只要收入能折合1200公斤稻谷就算达标。那年已经88岁的袁老师,一听这话就生气了,把本子往桌上一摔,非常严肃地说:“我不同意! 到了缺粮的时候,钱管什么用? 两个金元宝也换不来一个大馒头。”

    ⑦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副主任李莉,原本是一个学油菜的硕士,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一生的专业方向。

    ⑧2006年5月,马上就要毕业的李莉,正到处投简历找工作。一天,在湖南省农科院杂优中心的办公楼里,袁老师正好迎面走来,这是李莉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还没有回过神来,袁老师就亲切地问她:“你找谁?”“我找工作。”袁老师说:“那到我办公室来吧。”短短十几分钟的英语对话,竟让李莉完成了入职面试。

    ⑨袁隆平用他严谨的科学态度,把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当成一棵小苗,用心去浇灌、培育。他希望李莉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像他那样热爱种子的人。他对李莉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

    ⑩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记者们含泪拍下了这样的画面:工作人员用轮椅推着袁老师进入会场,已行动不便的他仍记挂着第三代杂交水稻,希望推广的步伐快一些,再快一些。

    ⑪弥留之际,守在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新品种的耐盐浓度达到0.9%,提前两年达标,袁老师听后,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点了点头,然后闭上了眼睛。站在病床前的家人和学生,轻轻地唱起了他一生最喜爱的歌曲《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

    ⑫送别的那一天,长沙花店里的菊花售罄,明阳山殡仪馆外排起了长队,足有两公里,三十万人冒雨送先生最后一程。我想起诗人臧克家的那句诗:“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⑬他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给全世界。他憧憬着禾下乘凉的美梦,希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希望全人类都吃饱、吃好。他以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家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1. (1)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第②段中“鲜活的故事”是那些事。
    2. (2) 文章第⑥段是如何塑造袁隆平的人物形象的?
    3. (3) 作者在叙事中,多次引用他人的转述或回忆来展现主人公的形象。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4.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 13. (2023八上·临湘期末) 名著阅读。

    请你为《寂静的春天》设计一段推荐词(可从内容、人物、语言、影响等任选两个角度写)。

三、作文(50分,其中书写5分)
  • 14. (2023八上·临湘期末) 命题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惊喜”的解释是:又惊又喜。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