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期中测试卷(2)--【高效复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17 浏览次数:7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珊瑚虫的有关信息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中文学名

    珊瑚虫

    珊瑚纲

    动物界

    分布区域

    赤道及附近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腔肠动物门

    受精场所

    水中

    A . 珊瑚虫只进行无性繁殖 B . 鲫鱼的受精场所与珊瑚虫相似 C . 珊瑚虫的胚胎在体外发育,蜥蜴的在体内发育 D . 珊瑚虫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母体
  • 2. 冬小麦必须经低温处理才能抽穗,科学研究表明:低温处理的感受部位必须是胚。取数十粒冬小麦种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给予低温处理,乙组不处理。将每粒种子切为两半,按如图方式粘合(粘合后种子仍有活力),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适宜环境下,可能抽穗的是①③ B . ②不能抽穗是因为没有完整的胚乳 C . 小麦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D .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子叶
  • 3. 下图表示植物的几种生殖方式,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心插柳柳成荫”采用的繁殖技术是① B . 神奇的“一树开两花(紫玉兰、含笑花)”可通过②实现 C . ⑤中红薯块状根发芽长出新植株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D . 图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③
  • 4. 在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婷婷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青春美少女(如下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 a表示正在受精的卵细胞,此过程是在妈妈体内的子宫内完成的 B . d是由b经分裂和分化等过程形成的,能通过自身消化系统从妈妈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C . 婷婷上了初中后眼睛就近视了,这跟进入青春期有关 D . 进入青春期后,婷婷体内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是月经,这与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 5. 如图表示无壳孵化小鸡的孵化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②和③为小鸡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B . 鸡卵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② C . 孵化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 D . 小鸡由①发育而来
  • 6. 将某种细菌接种于已消毒的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方式处理,并置于不同温度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培养基

    处理方法

    温度/℃

    观察现象

    1

    接种细菌

    40

    全表面呈浑浊

    2

    接种细菌

    0

    全表面清晰

    3

    接种细菌

    100

    全表面清晰

    4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X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全表面呈浑浊

    5

    接种细菌,并置一张吸有抗生素 Y 的圆纸片于其上

    40

    纸片周围呈现一清晰区,其余表面则呈浑浊

    A . 1、4、5 培养基中观察到的浑浊现象是细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 B . 将培养基 2 和 3 再放在 40 ℃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都是全表面清晰 C . 依据实验结果推测,如果人体感染该种细菌,可用抗生素 Y 进行治疗 D . 以上实验运用对照实验方法,探究温度、抗生素对该种细菌生活的影响
  • 7. 如图是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选择的种子要有完整的、活的胚且度过休眠期 B . 该实验探究的是空气、温度、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 . 该实验不能说明种子萌发与光照有关 D . 甲和丁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用来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
  • 8. 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时,一方面通过过滤、沉淀工业、生活污水中大的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又利用细菌分解水中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水以及无机盐,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但利用细菌处理时,需向水中大量通气,原因是()


    A . 说明污水中有机物必须先经过通气形成均匀混淆液体才能被细菌分解 B . 说明水中细菌是需氧细菌 C . 通入空气是杀死除细菌外其他的微生物 D . 因为氧气本身就能分解有机物
  • 9. 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烛焰,现保持小孔和蜡烛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 若内筒位置不变,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 . 若内筒位置不变,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 . 若向右拉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 . 若向左推动内筒,则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 10. 如图所示为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等于30° B . 折射角等于50° C . MM'的右侧是玻璃 D . NN'是界面
  • 11. (2023七下·上城期末)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种反射类型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如图甲所示 B . 新黑板从各个方向能看清字,其原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 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如图乙所示 D . 用久的黑板会出现反光,其原理不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12. (2023八下·鄞州期末) 如图所示,小宁利用激光笔、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关于他的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入射光线靠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远离平面镜 B . 为了显示光路,实验时宜选用光滑的黑色硬纸板 C . 让一束光沿B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不会沿OA方向射出 D . 为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可以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
  • 13. (2023七下·常山期末) 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应选粗糙的硬纸板 B . 图甲,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 C . 图乙,反射光线仍然存在 D . 比较图丙、图甲的现象可以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 14. 如图所示,两平面镜垂直放置,某光线PA以入射角α入射到镜面M上,经平面镜M和N 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 BQ与PA平行。现将两平面镜以过O点且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同时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β(β<α),假设镜面足够大,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距离将 ( )

    A . 增大 B . 减小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
  • 15. 如图所示,将平面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铅笔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 .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 16. 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 .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 . 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 .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
  • 17. (2024七下·长兴月考) 如图是绿色植物植株、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甲中的①是由图丁中的(填标号)发育而来的。
    2. (2) 图乙中最重要的结构是(填结构名称)。
    3. (3) 图丙中的①是由乙图中的(填标号)发育而来的。
  • 18. (2024七下·临平月考) 图甲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 (1) [A](填写名称)有长长的尾巴,能游动。
    2. (2) 结合产生[C](填写名称)。
    3. (3) 受精的场所在图乙中的(填写数字)。
    4. (4) D的过程叫做
  • 19. (2024七下·临平月考) 如图甲是健康的公鸡,图乙是摘除了睾丸的公鸡(俗名阉鸡),图丙是健康的母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一样)

    1. (1) 图甲和图丙中鸡的外形不同,如鸡冠形状、羽毛颜色等,主要因为它们各自主要的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不同,这种特征在生理学上叫(选填“第一性征”或“第二性征”)。
    2. (2) 图乙中的公鸡与图甲相比____(填字母)。
      A . 只丧失生殖能力 B . 只是第二性征消失 C . 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也消失 D . 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维持
    3. (3) 小科奶奶家里只圈养了几只母鸡,下了一窝鸡蛋,小科从网上买了孵化箱,按正常程序操作,发现他奶奶家的鸡蛋孵化不出小鸡,这是因为
  • 20. (2023七上·瑞安期中) 瑞安2019年开始在海边滩涂种植海水稻,海水稻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稻米颜色呈胭脂红。海水稻的结构层次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信息,海水稻属于的植物类别是(填“被子植物”或“裸子植物”)。
    2. (2) ①主要表示细胞过程,你的判断理由是
    3. (3) 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21. 光的折射定律

    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水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叫做。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

    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

  • 22. (2022七下·柯桥期末) 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置于水平果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 (1) 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硬纸板应(填“光滑”或“粗糙”)一些。
    2. (2) 当光线沿着与水平桌面星30°角的方向照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
    3. (3) 若光线沿BO时到O点,光线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 23. (2023·柯桥模拟) 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 (1) 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2. (2) 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如图丙中的(填序号)。
    3. (3) 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三、实验探究题
  • 24. (2024·浙江模拟)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

    1. (1) 如图甲所示,当他将一个发光的小灯泡放在图示位置时,无论怎么移动右侧的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到一个与透镜等大的光斑,他又将小灯泡换成点燃的蜡烛,当调整至图乙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若保持此时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当将凸透镜向左平移cm时,光屏上可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2. (2) 如图乙所示,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图乙中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仅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直径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直径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则需将屏(选填“向左”或“向右”)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

    3. (3) 有人将他的眼镜片放在图乙中的凸透镜前,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适当向左移动蜡烛,像就又清晰了,由此可判断此人戴的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4. (4) 如图丙,线段AB为用另一只凸透镜多次成像时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所描绘出的图像,则该凸透镜焦距为cm。
  • 25. (2023七下·兰溪期中) 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 (1) 小明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 1 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cm;
    2. (2) 小明按图2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 (3) 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所成像为的实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C , 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移动距离s′s。(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4. (4) 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 像仍然完整,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 26. (2019七下·绍兴期中) 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 (1) 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 (2)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的关系
    3. (3) 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 (4) 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5) 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原理。

  • 2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实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的环境因素,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度

    光照

    种子数

    发芽率

    A

    25

    潮湿

    有光

    100

    96

    B

    4

    潮湿

    有光

    100

    0

    C

    25

    干燥

    无光

    100

    0

    D

    25

    潮湿

    无光

    100

    98

    E

    25

    潮湿

    有光

    5

    100

    F

    25

    潮湿

    无光

    5

    100

    1. (1) 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______.

    2. (2) 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明显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

    3. (3) 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4. (4) 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 (5) 一般来说,种子吸水萌发时自身有机物的总重会逐渐减少,是因为 ______.

四、解答题
  • 28. (2019七下·秀洲月考) 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呢?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种子
     发芽率
    处理方式
    豆角
     
    小麦 玉米 莴苣
    无蒜汁 97.7% 93.8% 95.6% 80%
    有蒜汁 93.3% 96.6% 95.6% 20%

    注:有蒜汁是指在各培养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汁则未加,实验过程中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 (1) 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 (2) 实验结果表明,大蒜汁对种子的发芽率有较大影响,而对其它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 (3) 请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如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经形成大蒜籽)时,提出两种播种方案:①向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②向间行播种豆角种子。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好?为什么?
  • 29. (2021七下·新昌期末) 茶园养鸡就是将茶树和散养的鸡放在一起养殖,实现茶叶和养鸡的双丰收。

    1. (1) 鸟类生殖器官的功能与人基本相同。如图甲,公鸡与母鸡相比较,公鸡的鸡冠高大,羽毛颜色鲜艳,尾羽较长,这些特征是公鸡的性征。
    2. (2) 茶叶一般由茶树的项芽和幼叶制成。茶农摘除茶树的顶芽后,解除了,使侧芽得到发育,新梢数量增加,保证年年有新芽。
    3. (3) 如图乙,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看到的水中“变大”的茶叶是 (选填“实”或“虚")像。
    4. (4) 扦插是茶树良种繁殖最常用的方法。

      ①如图丙所示,剪取茶树上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就会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的优点是

      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所做的探究“不同薄膜殺盖对冬季茶树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不同颜色膜

      a.白色膜

      b. 蓝色膜

      c.黑色膜

      d. 红色膜

      e.黄色膜

      f.无膜

      生根率(%)

      56

      54

      55

      60

      67

      7

      由表可知, (选填字母)覆盖最有利于茶树插条生根。

  • 30. 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形成清晰的影子.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①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
    ②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
    ③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
    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明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替她回答一下
    2. (2) 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 (3)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探究要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