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5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 1.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清朝《圣谕广训》第二条“笃宗族以昭雍睦”中有如下表述:“立家庙以荐蒸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田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大清律例》中有一条例文:“凡子孙盗卖祖遗祀产至五十亩者,照投献捏卖祖坟山地例,发边远充军。不及前数,及盗卖义田,应照盗卖官田律治罪。”“其祀产义田,令勒石报官,或族党自立议单公据,方准按例治罪。如无公私确据,藉端生事者,照诬告律治罪。”据此材料,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 政府关心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 B . 法律较重视族内契约的作用
    C . 政府通过法律保障义田的运行 D . 政府重视乡约的利用和推广
  • 2.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与汉代相比仍然在不断发展,并非处于停滞和衰退状态。精耕细作的农业在耕作工具与耕作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畜牧业成分较之前相比也大幅增加。这种变化( )
    A . 加快了北民南迁的进程 B . 有利于北方政权的实力增长 C . 违背了社会的发展趋势 D . 保障了南方政权的相对安定
  • 3.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耕织图》是我国古代为劝课农桑,采用绘图的形式详实记录耕作与蚕织的系列图谱,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如图的两幅耕织图可以用来说明(  ) 

    A . 科普画册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 B . 我国古代农业长期位居世界前列
    C . 用绘画形式真实地再现了历史原貌 D . 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 4.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据考古发现,河南殷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中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礼器、仪杖、日用器、装饰品等各类玉器756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29.2%,这批玉器玉料基本上都产自新疆。这说明了(  )
    A . 西域与内地之间的交往历史久远 B . 商品交换是联结东西方的重要纽带
    C . 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联系 D . 早期的民族迁徙推动了东西方交流
  • 5.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17世纪,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师患痛风被中国的艾灸治愈,他敏锐地注意到艾灸的价值,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并出版书籍,很快引发了欧洲的“艾灸热”,这也使得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据此可知(  )
    A . 西医治疗效果远远低于中医 B . 欧洲国家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 交流互通推动了中医的发展 D . 中医对近代欧洲产生深刻影响
  • 6.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中国“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座城市,开行列数从2012年的42列增加到2021年的15183列,一改往日搭载货物“去多回少”的局面,重点枢纽间去程和回程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中欧班列”的发展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 “一带一路”倡议及实施 B . 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 D . 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
  • 7.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中世纪,英国议会的主要职责是征税。13世纪,英国中小贵族和市民阶级作为国家征收税款的主要对象,受邀作为地方代表参加议会。14 世纪初,英国共召开的11次有地方代表出席的议会中,有8次并未讨论征税的要求。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 . 国王权力急剧缩小 B . 议会的权力有所加强 C . 征税对象发生变化 D . 城市与王权斗争激烈
  • 8.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威尼斯在14-15世纪处于全盛时期,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但从16世纪开始,其贸易中心地位逐渐丧失,逐渐成为美丽的旅游胜地。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传统商路受阻的影响 B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 尼德兰革命的影响 D . 工业革命的影响
  • 9. (2024高一下·威远月考)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立法、司法、行政三项权力之间分权制衡,才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三权分立”学说成为(    )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 B . 洛克分权学说的重要来源 C . 资产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D . 民主制度实现的最佳理论
  • 10.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宣传画在苏联政治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图是苏联时期的两幅宣传画,从中反映出(  )

    A . 民众对和平自由渴望 B . 法西斯势的野蛮反动
    C . 团结御侮的时代精神 D . 工业化发展的成就斐然
  • 11.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二战后,苏联出现危机不仅是因为它把战争年代前线和后方通行的一些军事命令的习惯和作风普遍带到了战后,更是因为它以决议和法律的形式,将强硬的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战时非常法令和战时专门法庭,或原封不动地,或变本加厉地搬到了战后和平时期。这表明二战后的苏联(  )
    A . 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危机源于体制僵化
    C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失败 D . 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 12.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1946年英国工党政府颁布了《国民保险法》,此后,社会保险的范围逐步涵盖了教育、住房、医疗等各个方面。工党的做法(  )
    A . 是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开始 B . 根本上避免了本国公民陷入贫困
    C . 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 . 消除了社会不公以实现社会稳定
  • 13.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读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 .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 .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 .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 .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 14.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唐太宗)“昭陵六骏”的六匹骏马神情俊爽刚毅,姿态神武有力;(唐高宗)乾陵石刻的天马体态浑朴劲健,呈凌空翱翔之势;(唐高祖)献陵的石虎、(唐德宗)崇陵的石人石马,也都形体高大,雄健有力。这类作品(  )
    A . 展现出统一国家的繁荣富强 B . 说明了宗教雕刻艺术的高超
    C . 反映了帝陵礼制色彩的淡化 D . 体现了大唐气象的豪迈闳放
  • 15.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下图是2000—2018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中国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图中信息反映了(  )

    (注: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A . 中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加深 B . 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C . 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 . 中国外贸结构发生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 16.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材料二:某历史学家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出过‘工业是主脑,农业是基础’‘而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的短短十几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粮食危机。” 

    ——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以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 (2)  苏联工业化所采取的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我们从中可吸取什么教训?
  • 17. (2023高二下·喀什期末)  边疆的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稳定、安全、繁荣与和谐发展,我国历代王朝在治边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治边方略。阅读材料: 
    材料一    唐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在此基础上设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中央政府。唐朝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还将公主嫁与这些边疆民族的首领。 
    元朝设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元朝对吐蕃地区实现了直接管理,在西北边疆采取了设置军政机构等政策,还建立了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东北边界,标志着王朝国家的历史疆域开始有了明确的界限。这样,一种新的边疆治理思路,即通过王朝中央直接控制边疆的边疆治理方式,就逐渐萌生。这种边疆治理的新思维和新方式突出体现在对西藏“实行‘以藏治藏’之新政策,同时辅之以中央王朝的监督和管理,也就是从间接羁縻统治走向直接统治”。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三     边疆各少数民族在与中原王朝政治体系交往的过程中,纷纷内附、归附、臣服、降服于中原王朝,成为王朝国家中的少数民族,而王朝国家则成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对象。对于国家来说,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从边疆治理的角度来看,在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而且要提倡民族文化与国民文化的交融,把民族文化整合到国民文化之中,使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壮大。 

    ——摘编自周平《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唐朝的边疆治理政策内容和元朝边疆治理政策体现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治理西域和吐蕃地区的相关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 (2)  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治理西藏政策的特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清朝国家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3. (3)  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在边疆治理中应坚持哪些原则性问题?
  • 18. (2023高一下·安康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