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二、综合题
  • 26. (2024七下·富宁月考) 读图并结合材料答题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于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三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对大运河作了完全不同的评价,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
    2. (2) 假如你从江都出发要到都城长安游玩,路途中必然经过图中哪一段运河?(填写字母)
    3. (3) 材料三中的“涿郡”和“余杭”是大运河的南北端点,分别指现在什么地方?大运河以哪个城市为中心?
    4. (4) 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
  • 27. (2024七下·富宁月考)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当时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并从此影响着中国的教育和整个社会。

    材料二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1. (1) 材料一中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与哪位皇帝有关?
    2. (2) 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其中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 (3) 材料二反映了科举制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据此分析科举制实施的根本目的?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在历史上产生的积极影响?
  • 28. (2024七下·富宁月考)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摘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  有史以来,能成就盛世的王朝屈指可数,而唐代却两度出现盛世,这既与两位君主(唐太宗、唐玄宗)的英明密不可分,同时又与制度因素密切相关。总之,唐代的兴盛乃是制度所成就。当然,好制度需要人设计,更需要人执行。

    ——摘自《略谈唐代兴盛的制度原因》

    材料四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活动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1. (1)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一和图二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2. (2) 材料二中的“公主”是谁?说说这一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
    4. (4) 唐朝时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友好往来比较频繁,试举两例说明?
    5. (5) 唐朝的繁盛给后人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 29. (2024七下·富宁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使得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宋朝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1. (1)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经济重心的南移,这种变化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后完成是在何时?
    2. (2) 请分析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两个地区成为全国的重要粮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