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2024届高三语文五校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06 浏览次数:46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二下·铅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漫唯美的一面。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华山、终南山是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最后,西域古逆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此外,唐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历,但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

    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中的地方……这些充满想象的描述可使读者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或特色。由于人们可从各种煤介了解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多数人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在亲眼所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例如轮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

    (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材料二:

    西域文化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都进入唐代诗人的视野。岑参的70多首边塞诗出现“沙碛、沙、碛”37次,“轮台”18次,“火山”11次,“白草”11次,“热海”4次,“雪海”3次,“胡虏”29次。他两次西北军幕供职,活动地域广阔,超过以往任何一位边塞诗人。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诗中对西域地名多有记录。沟通与防御成为西域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战争与和平成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凉悲壮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边塞诗的战地风光描写,陌生事物出现的多,熟悉的东西相对少些。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二者各具艺术魅力,彼此补充,相得益彰。陌生的事物是诗人在边塞才见到的,故冠以“胡”、“虏”等字。边塞诗中汉和胡、虏对举的句子,往往都是把熟悉和陌生的两类事物加以比校。“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汉月是熟悉的事物,胡尘、胡霜则属于陌生类。“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突波煎汉月。”《天山歌送萧治归京》:“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和虏云、胡风、胡沙相对的都是汉月,前三者作为陌生事物出现,汉月则是作者熟悉的对象。以熟悉的意象写陌生的环境,表达的是心理定势与对家乡的眷恋;在熟悉与陌生的比较中,以倍增其哀乐。

    (摘编自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丝路沿线各类遗存众多,大量宫殿遗迹宏伟壮丽,与赋体文学的精神相符合,常常被唐代文人赋予政治与审美意蕴。 B . 长安帝陵众多,带给文学书写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由此形成唐代独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 C . 天山南北两麓三条向西通行的丝绸之路上,文学会随绿洲发生发展,交通路线影响着文学创作及其传播状况。 D . 岑参西域活动地域之广远超以往的边塞诗人,这使他诗中对西域地名有较多的记录,其经历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陇头诗”能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是因为“陇头”地处河西走廊的特殊人文地理价值。 B . 对唐诗中有关西域的各种信息、唐代诗人从军西域的经历等材料中蕴藏的机制、关系的挖掘可形成重要的研究路径。 C . 楼兰作为丝路邦国,文明文化早已遗失,而唐诗中反复书写的“楼兰”,其实寄寓的是唐人的思想和精神。 D . 边塞诗中陌生事物出现的比熟悉的东西多,是因为要以“熟悉”写“陌生”,凸显边地风光奇异、浪漫的色彩。
    3. (3) 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唐代文人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观点的一项是(    )
      A . “阳关”以西已是穷荒之地,唐人反复书写,反映了汉时“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被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 B . 丝路南道上的精绝国,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神秘消失,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获得了文学新生。 C . 唐诗经常“以汉喻唐”,汉代西域旧地名“河西四郡”常出现于唐人笔端,成为国力强盛的文化符号。 D . 李白《战城南》诗中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
    4. (4) 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时期

      历史事件

      相关文字

      “轮台”释义

      汉武帝

      盛年

      李广利攻占轮台

      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汉书》

      大汉武力征伐对象

      晚年

      下诏驳回轮台屯田

      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汉书》

      汉武帝反思用兵之祸舍弃之地

      初盛唐

      唐疆域扩大,在天山北麓,今乌鲁木齐市附近设轮台县        

      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岑参

      用汉代典故,代指北庭或边塞

      中晚唐

      吐蕃最终攻陷北庭,唐与西域联系松散

      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军犹自舞轮台。——李商隐

      借武帝轮台诏事,讥刺穷兵黩武

      A . 盛唐时期设立的轮台县比汉代的“轮台”地理位置更远。 B . 初盛唐诗人好借汉代轮台典故表达征战建功的精神鼓舞之“喜”。 C . 中晚唐诗人多借用轮台意象表达国力衰退无奈舍弃西域之“悲”。 D . “轮台”作为意象表情达意的巨大反差与统治区域的伸缩变化相关。
    5. (5) 结合两则材料,从“边塞诗”创作的角度简析唐代“丝路遗存”与“文学书写”的关系。
  • 2. (2024·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岩(节选)

    杨益言 罗广斌

    下了公共汽车,成瑶匆匆忙忙地向中山公园走去。她尽量沉住气,有时又不自然地回头四顾,怕背后跟着“尾巴”。

    她不知道谁要找她,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事。从在学校里接到秘密通知时起,进城的路上,她一直默念着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唯恐忘记了或者错过了找她的人。她的情绪有些紧张,因为她对地下工作,还缺乏经验。

    她走在公园里浓荫遮蔽的林荫道上,心里不住地告诉着自己:“假山后面,第三条石凳。记住,第三条!”前面就是假山了。她一条一条数过去,眼前不远处,就是第三条石凳。

    成瑶谨慎地看看,石凳上果然坐着个人,可是,报纸遮住了他的脸,能看到的,只是那身灰绸夹袍和黑呢便鞋。这个人是谁呢?成瑶四边环顾着,看着没有人注意自己,便走了过去。她正盘算着,对这个陌生人怎样开口时,正好看报的人,放下了报纸,和成瑶打了个照面。

    “啊!李大哥!”成瑶高兴地叫了一声。找她的人,正是二哥的好朋友李敬原。“瑶妹,你怎么这样慌张?”李敬原递了块手绢给她,让她揩揩汗。

    “你不晓得,汽车挤得要死!”成瑶掠了掠额上的刘海,“差点还赶不上呢!”

    李敬原微笑了一下,慢慢站起来,带着成瑶离开林荫路,在公园里散步。他默默地走着,过了好一阵也不讲话。

    成瑶自然不清楚李敬原的心境。她等了一阵,不见李大哥开口,心里难免有些纳闷。既然从沙坪坝把她找来,为什么见了面却不谈话。成瑶张了张嘴,想要问他,又不知怎样问起。这时李敬原似乎已看出她的急切心情,就低声地颇有深意地问:

    “成瑶,你相信自己是勇敢的吗?”

    “什么?”成瑶感到他问得奇怪,“我什么都不怕!”

    “不,我说的勇敢,还意味着坚定、顽强和果决。我告诉你一件事。我们有这样一个同志,他从来不怕困难,忠心耿耿,为革命工作,从不要求荣誉和酬劳;甚至连他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他担负着秘密的任务,连他的亲人也未必了解他的工作。后来,他不幸被捕了。当他被捕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党和同志的安全。敌人眼看就要破门而入了,他却神色不变地把约好的警号——一把扫帚,挂到窗口上去。他虽然被捕了,同志们却因此脱险。你说,这种忘我的无畏精神,是不是勇敢的表现?这位同志是不是一个勇敢的人?”

    李敬原的问话,引起了成瑶的担心,因为她的好朋友孙明霞,昨天下午到未婚夫刘思扬那里去了,约好今天上午回校开小组会,可是她竟没有回来,莫不是她遇到了危险?

    因此她急切地问:“这个勇敢的同志,叫什么名字啊?”

    “他就是你二哥。”李敬原注视着成瑶秀丽的眼睛,慢慢地说,“你二哥今天被捕了。”“啊?”成瑶脸色一变,她不敢相信这件意外的事情。这个星期天,她留在学校里参加

    活动,没有回家,完全不知道二哥被捕的消息!心里一阵绞痛,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对勇敢的人,泪水会玷污他的名字!”

    “不,我没有哭!”成瑶眼泪盈眶,可是她倔犟地抬起头来说,“我是他的妹妹……我,我应该给他的名字增加光辉。”

    “对。”李敬原的声音带着激动,“我们有这样的同志和亲人,应该感到自豪!”

    接着,李敬原又告诉她:除她二哥以外,还有几位同志同时被捕了。

    “许大哥?小余?”成瑶反复念着熟悉的名字,不禁脱口说道,“这……太可怕了。”“唔?你说什么?”

    “不,不,我是说太,太可惜了。”成瑶心里阵阵紧缩,感到难忍的悸痛。“我并不怕,我只是难过,我心里痛苦……”

    过了好一阵,成瑶才抑制着激动的心情,慢慢地说:“许大哥、二哥、小余,都是我的哥哥……不久以前,我对二哥的谨慎还不理解。李大哥,我现在才明白,你为什么冒着危险找我……”

    “我找你,并不是冒险,而是对同志,对党负责。”李敬原从容地把有关成岗的情况,告诉成瑶。他一边谈着话,一边不动声色地留意着周围的环境,他像父亲一样,挽着成瑶的手臂,慢慢走着,轻轻耳语着……

    他讲的许多事情,对成瑶来说,全是初次听到。不过他没有提到在出事以前,党已决定成岗不再办《挺进报》,准备派他利用厂长身份,以及和总厂厂长的良好关系,去加强兵工厂的斗争。

    “你多么地了解他啊!李大哥,你心里一定比我更难过。”

    成瑶久久地默不作声,她咬着自己苍白的嘴唇,清楚庄重地说:“我心里多么羞愧。现在我才知道,就是二哥,在印《挺进报》。”她抬起明洁的目光,宣誓般地诉说着:“不,我不能只是心里难过。我要像你……懂得深沉的爱和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应该自己走路,也能够自己走路了……《挺进报》不能停刊,李大哥,让我来做这项工作。”

    李敬原领着成瑶,又折向动物园。他没有正面答复成瑶的要求,却低声说:“一个人的作用,也许是渺小的,但是当他把自己完全贡献给革命的时候,他就显示了一种高贵的品质。”

    成瑶默默地咀嚼着李敬原话里的含意。这句话,像一道甘泉,深深地注进她的心田;又像一道明朗的阳光,照亮她的灵魂,使她从沉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感受到一种严格的要求和力量,也使她从今以后,在困难的环境里,永远不忘这庄严的启示。

    沉默了一会,成瑶望着鬓发斑白的李敬原,低声地问道:“我们能和二哥他们通信吗?”

    “暂时不行。”李敬原说道,“等打听到他们囚禁的地点,党一定会和他们联系上的!”“李大哥!”成瑶轻轻叫了一声,从她的声音和目光里透出一种强烈的感情,一种期待

    的感情。“《挺进报》……”

    李敬原仍然没有回答。虽然成瑶急切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他严峻的脸上,他仍然深思地缓缓走着,什么也没有说。

    “李大哥!”成瑶突然抓住深思中的李敬原的衣袖,使他终于转向这年轻的姑娘。他再次看了看直视着他的那对急切的无畏的眼睛,涌塞在脑际的思路中断了,却又深深地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挺进报》交给我办吧,继承二哥的工作,就是牺牲生命我也情愿!”

    成瑶终于站住了,固执地倔立在李敬原面前。她的眼眶里,凝着滚滚的泪珠,充满着庄严的、自我献身的激动。

    在这时刻,李敬原外貌的平静虽然掩盖着内心的感情,但他明显地感到,这姑娘的一切,他已经完全了解,并且深深地喜爱了。

    “《挺进报》当然继续发行。我们的斗争更不会中断!”李敬原说得满怀信心,强烈地鼓舞着年轻姑娘的斗志,但他接着又说道:

    “你二哥说过:一个人要么不参加革命,要参加革命就要不怕牺牲!你要记牢二哥的话。要成为和他一样勇敢无畏的革命者。但是,革命的目的不是自我牺牲,而是消灭敌人,发展自己!”

    李敬原突然严肃地问道:“你曾经这样想过吗?”

    “没有。”成瑶坦白地承认。可是她立刻又说:“在斗争中,我可以学会斗争!”李敬原点点头。终于把他的决定告诉了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成瑶因为缺乏经验而内心紧张,却以汽车拥挤、怕耽误约会而急匆匆赶来为借口掩饰。 B . 当李敬原说到被捕入狱的革命同志时,成瑶因为担心自己的朋友出事,表现得很急切。 C . 虽然党已决定不让成岗办《挺进报》,但是成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一直努力坚持着。 D . 李敬原在与成瑶的交流中不断考察她,而成瑶也在李敬原的话中逐渐明确前进的方向。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 本文几乎没有环境描写,但在对成瑶和李敬原的描写过程中,读者能够明显感受到一种紧张的气氛。 B . “这……太可怕了”,能看出成瑶内心既害怕又难过的复杂心理,准确地塑造了成长中的青年形象。 C . “瑶妹,你怎么这样慌张?”为下文李敬原对成瑶的试探和对她的办报请求产生犹豫都埋下了伏笔。 D . 李敬原的话坚定刚毅,表现出一种崇高的革命品质,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成瑶追求进步。
    3. (3) 在两人的对话过程中,成瑶有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请简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信项羽之失曰:“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由斯言也信之所以徒任为将而不与闻天下之略且以不保其终者胥在是矣。封爵者,因乎天之所予而隆之,非人主所以市天下也。羽不惜屈己以下人,而靳天爵,何遽非道而必亡乎?汉高天下既定之后,侈于封矣,反者数起,武帝夺之而六宇始安。承六王之敝,人思为君,而亟予之土地人民以恣其所欲为 , 管、蔡之亲不相保,而况他人乎!以天下市天下而已乃为天子,君臣相贸,而期报已速,固不足以一朝居矣。

    抑信之为此言也,欲以胁高帝而市之也。故齐地甫定,即请王齐,信之怀来见矣。挟市心以市主,主且窥见其心,货已而有余怨。云梦之俘,未央之斩,伏于请王齐之日,而几动于登坛之数语。刀械发于志欲之妄动,未有焉者也。信之言曰:“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为人主者可有是心,而臣子且不可有时语。况乎人主之固不可以是心市天下乎!

    若夫项羽之所以失者,非吝封爵之故。信之说,不如陈平之言之允也。陈平曰:“项王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羽,以诈兴者也;事怀王而弑之,属宋义而戕之,汉高入关而抑之,田荣之众来附而斩艾掠夺之。积忮害者,以己人而疑人之忮己。轻残杀者,大怨在侧而怨不可狎。左顾右盼,亦唯是兄弟姻党之足恃为援。则使轻予人以权,己且为怀王,己且为宋义。惴惴慄慄,戈戟交于梦寐,抑恶能不厚疑天下哉?然而其疑无救也。为汉王之腹心者项伯也,其兄弟也;追而迫之刭者吕马童也,其故人也。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党不与焉。怀惹求援,而终以孤立。非刓印不与者惎己而贼之,其亲戚之叛已久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

    1. (1)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由斯A言也B信之C所以徒任D为将而不与E闻天下之略F且以不保G其终者H胥在是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意为“屡次”,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数”意思相同。 B . “雠”意为“仇敌”,与《伶官传序》中“及仇雠已灭”的“雠”意思相同。 C . “爽”意为“差错”,与《屈原列传》中“又爽然自失”的“爽”意思不同。 D . “度”意为“忖度”,与《离骚》中“皇览揆余初度兮”的“度”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信之言,意在要挟刘邦以求取更大的利益,故齐地未定他就请封齐王。 B . 君王可有以爵位收买人心的想法,但臣下不能有以功劳求取爵位的说法。 C . 项羽以欺诈起家,他弑怀王,戕宋义,抑汉高,斩掠田荣之众就是明证。 D . 项羽生性多疑,整日惴惴不安,甚至在梦中也见到兵戈相交的战斗情景。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承六王之敝,人思为君,而亟予之土地人民以恣其所欲为。

      ②从之于大败之余者三十余骑,而兄弟姻党不与焉。

    5. (5) 同是论“项羽之失”,韩信和陈平的观点有何不同?作者王夫之对二人的观点持什么态度?
  • 4. (2024·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啼鸟  (节选)

    欧阳修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滁州期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先写春光明媚时诗人却心情黯淡,为后面写诗人寻觅慰藉做好了铺垫。 B . 两个“醉”字使用顶真手法,生动表现了诗人在花鸟陪伴中频频举杯的情态。 C . 花朵嫣然含笑而鸟儿殷勤劝饮,忘却尘俗的快乐透露出诗人归隐山林的心志。 D . 原本消愁的苦酒后来却变成赏春时品尝的美酒,诗歌的情调有了明显的变化。
    2. (2) 有人说“可笑”二字既是嘲笑屈原也是诗人自嘲。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 5. (2024·中山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做好文章并非只需要精进技巧,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分析了孟子和太史公的文章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2. (2) 《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
    3. (3)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无声之境”十分受高人雅士青睐,它是一种超脱耳根直诉灵魂的感觉体验,比如有诗词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要说盛夏花卉的C位,荷花当仁不让。

    荷花全身都是宝。它可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三大类型,其中花莲以观赏为主,    ①    。盆栽的睡莲即属于花莲。子莲和藕莲是上好的食材,莲藕可用来凉拌,莲子可入粥;荷叶、莲蓬、莲子等则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此外,荷花还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由于它的根系发达,可吸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    ②    

    新世纪以来,荷花产业得到极大发展,成为农业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荷花所具备的花香、色艳、圆叶等特点,使其成为制景工程和水面绿化的首选。由此,荷花被运用于广泛的城市园林和湖泊制景建设

    一池荷花装点整个盛夏。赏荷时,很多人喜欢拍照。面对美丽的荷景,除了拍摄的专业外,拍摄角度也很重要。如果是纯荷景照,建议选择独特的点,选择花、叶的与众不同之处;    ③     , 建议要选择人与荷花相衬的点。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4·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寒地冻,大雪弥望。

    我和朋友从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出发,要去一个名叫洞爷的湖区。

    一路上大巴士里面还算暖和,一下车,立刻就觉得自己要冻成一根用“急冻法”结冻的冰棒。于是很自然的,连想都不想,拔腿便向店家的大门冲去。

    店家也好像早有先见,一见我们跌跌撞撞地奔进室内,立刻双手捧上一大杯热饮,我们正冻得浑身打颤,一见了冒热气的东西,便急急接了,比接圣旨还恭敬。

    喝下一大口,哇!怎么味道这么熟悉?再喝一大口,答案出来了,是甜酒酿!奇怪,这甜酒酿原是吃惯的,怎么此刻喝来竟好像琼浆玉液?等喝到第三口,就开始有了美食家的鉴赏品味了。你会为那浓浊的白色而忘神,是牛乳的颜色呢!

    从来不好酒,但此刻,大雪千里,我是在雪中随时可以冻毙的旅人。然而,此处有一檐头可以容我,有一碗酒可供我暖身,我不免贪起杯来,贪那严寒世界的一点温度,贪那一点芳馨,贪那超乎买卖双方商业关系之外的一缕体贴的善意。

    ①我想,我却愿意自己既是君子也是小人。②我甚至希望我的朋友也如此。③全然淡若水也不见得有意思,④我喜欢有时候在滴水成冰的寒天里痛饮一碗滚烫的甘醴。

    1. (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两句古文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2. (2) 虚词常能表情达意。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文中加点虚词各表现作者什么情感。

      ①喝下一大口,!怎么味道这么熟悉?

      ②你会为那浓浊的白色而忘神,是牛乳的颜色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四、写作(60分)
  • 8. (2024·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出发”与“到达”是生活中常见现象,也是充满哲思的话题。有时,出发是洋溢欢笑的启航,到达则是血汗换来的回报;有时,出发意味着对新道路的探索,到达则是阶段性的总结……

    关于“出发”与“到达”,你有着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