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28 类型:高考模拟
一、阅读理解(33分)
  • 1. (2024·衡水模拟) 现代文阅读;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绪论

    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研究的是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

    ④一是历史的维度。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与近代海派文化的解读和阐释,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对上海在不同历史阶段城市定位的根本性不同,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大都市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远东大都市的根本区分。

    ⑤二是空间的维度。对于新时代海派文化当下实践与未来发展的研判,要放在世界、中国、长三角和上海四重空间所构成的整体格局之中,上海在这四重空间中的方位和方向决定了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和趋势。面向2035年,上海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而海派文化就是体现上海全球城市卓越性的文化特质。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重要国家战略的背景之下,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将引领江南文化的现代转化,为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的文化动力。

    ⑥关于新时代海派文化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的当下阐释,本书以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为基本遵循与主要指引,提出了具有内在联系且互为支撑的五个层面的特质和取向,包括人民本位的价值追求开放引领的融合优势、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容共生的活力源泉和经世济用的实践路径,为海派文化建设的当下与未来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

    ⑦文化的存续不能脱离特定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海派文化的生成和嬗变过程见证了近代以来上海在中国和世界局势中的命运变迁。作为历史概念的近代海派文化曾经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鲜明的城市标识,同时也成为某种无形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下,历史概念的海派文化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转型与创新,在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上都产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当前,我们来重新审视海派文化的内在特质和价值取向,归根结底要思考的是上海的当下和未来如何带给中国和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化上海。

    (有删改)

    目录(部分)

    绪论

    第一章海派文化的历史流变与时代建构

    一海派文化研究的成果梳理

    二海派文化的生成演变和研究脉络

    三海派文化内涵的多重视角

    四新时代海派文化与城市软实力提升

    第二章从传统到新变: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

    一江南文化的历史与变迁

    二江南文化的特征

    三江南文化的新变:从江南文化到海派文化

    四从江南到长三角:海派文化的未来

    第三章海派书画的代际演变和群体评述

    …… 30805:uId:30805 

    第八章海派电影:紧贴时代脉搏反映市民趣味

    ……

    第九章海派学术:江南家国与世界

    一海派学术述要

    二江南底蕴与世界眼光

    三国家情怀与地方意识

    四求新精神与务实态度

    后记

    1. (1) 如果为这篇绪论选一个标题,以下最适合的一项是( )
      A . 什么是海派文化 B . 新时代为什么还要审视海派文化 C . 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研究视角和时代局限 D . 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时代特质和价值取向
    2. (2) 小宁刚见到这本书就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海派文化”不称作“上海文化”?他翻阅了目录,发现可以从这本书第章第节寻找答案。
    3. (3) 以下关于绪论第③段“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的原因的推断,不能根据文意得出的一项是( )
      A . 新时代海派文化仍然存续着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基因 B . 新时代海派文化因城市定位的巨大变化而有了新特质 C . 上海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是由海派文化特质决定的。 D . 整体空间格局对新时代海派文化的样态有决定性影响。
    4. (4) 根据绪论和目录,以下对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关系的看法,作者不可能认同的一项是( )
      A . 江南文化可视作海派文化的根基。 B . 海派文化可视作江南文化的升华 C . 新时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 D . 在新时代语境中,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形态有别。
    5. (5) 小宁认为,这篇绪论隶属于著作内容本身,如果缺失,有些研究内容在全书正文部分未见补足。请根据《海派文化新论》的绪论和目录,判断小宁的这一认识是否合理,并分析。
  • 2. (2024·衡水模拟)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读不尽的大运河

    裘山山

    大运河是一本很厚的书,厚到可以用上一个词——“卷帙浩繁”。成千上万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写了两千五百年。 1069508:fId:1069508 

    我读的第一页是拱宸桥。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我就住在杭州拱宸桥旁的姨妈家。桥边傍河处,有个菜市场,早上五点就开市了,那是湿漉漉的一条人河。我有时起得早,就跟姨妈去买菜。瞌睡懵懂地走到那儿,瞬间就被青菜和鱼虾的气息唤醒了。去的时候竹篮是空的,我拎;回来的时候装满了东西,姨妈拎。有时候姨妈会给我买个糯米油条解馋,热乎乎、软糯糯的,非常好吃。河面上船很多,清晨时它们停在那里不动,好像还没醒。那时候只知道拱宸桥是故乡的桥,很亲切。

    后来,生活又为我翻开了第二页。我们搬迁到石家庄,又住在运河边,河上也有一座桥,就叫运河桥。从江南来到华北平原,我感觉这是另一个世界,但妈妈指着运河说,这条河是和杭州连着的。我很诧异,一条河竟然这么长?我们坐火车来都坐了三天。桥头有一家副食品商店,那时候叫服务社,是我常年打酱油的地方。桥很宽,桥下却没有船。或许是因为北方水少,河道不深,已经不通航了。但河堤是我们的乐园,我们爬到树上摘槐花,摘榆钱,折下柳枝做口哨。有时候也在树下找蟋蟀,找知了蛹。河堤就是我们的百草园,我就是运河的孩子……

    反反复复地走,我才对运河有了些许了解,算是读了这本书的第三页。

    运河上的桥,仿佛是运河之书的插图。运河上到底有多少座桥,我没去查过。我只知道在杭州段,有卖鱼桥、大关桥、江涨桥等。其中,拱宸桥名气最大。从它的名字来看,“拱”是拱手的意思,“宸”是皇上就寝的地方,以此二字表达对帝王的恭敬。它是一座三孔石桥,很高,尤其中间那一孔,高达16米,宽也有16米。显然是考虑到皇上的船大,矮了窄了都不行。拱宸桥始建于明末,几经垮塌、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力保护,总算没再垮塌;200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修固;如今它已成为大运河的标志性建筑,出镜率很高。

    不过,当我来到塘栖古镇,站在广济桥头时,不知为何,觉得广济桥更可爱。不仅仅是因为它建造的时间更久远,也不仅仅因为它是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还因为,它是为老百姓修建的。据说当年这里的河面上只有一座简易桥,常有老人孩童跌落河中。明弘治二年,一位叫陈守清的僧人,四处募捐,历时九年建成这座桥。有了广济桥,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塘栖人爱它,亲切地称它为塘栖的龙鼻。

    我站在河边眺望,广济桥果然高峻挺拔。阳光下,人来人往,十分安详。忽然就想到了父亲。父亲是铁道兵工程师,一辈子修路架桥,也曾和战友们在朝鲜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抢修桥梁。他若看到在和平的日子里,暖暖的阳光下,百姓们络绎不绝地从桥上走过,一定会觉得这才是桥梁该有的样子。

    我很高兴自己读到了大运河这本书新的一页。我以为只要一页一页读下去,总是可以读完这本大书的。但是在临平,我突然发现运河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因为它一直在被续写,在增加新的篇章。

    临平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它的西面、北面是京杭大运河;中间流淌的是上塘河,即隋唐古运河;南部地表及地下,则横卧着曾经的“捍海长城”——钱塘江古海塘;如今,它的东边又开掘出了运河二通道。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工运河,也是唯一贯穿我国南北的水运主通道,是先人毅力、智慧与科技的集大成之作。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吨位的船只越来越多,老运河的水运设施,如航道、船闸等,已难以满足通航的需求。而由于地理位置、文物保护等,也无法对这些设施进行改善。

    在这种情形下,建设者们勇于挑战,于2017年起开工建设运河二通道,2023年7月正式通航。这条运河二通道全长26.4公里,是从临平的土地上凿出来的,成为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握手”的又一通道。一艘艘庞大的千吨级船舶,满载着煤炭、粮食、油品、钢材、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顺水前行,将杭州内河的运力,直接提高了40%。

    大运河之书更厚重了。

    我们来到这条崭新的运河边。阳光下的新运河如古运河一样碧波荡漾,宽阔而平静,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平坦的大地。然而它又是一条全新的、非同凡响的河。

    新运河的新,新在它的河道穿越了两条地铁、两条铁路、三条高速公路及其他百余条道路和管线;新在它有23座极富现代美感的跨河大桥,从而确保运河通航后不会对两岸居民造成阻隔;新在它有一座23米宽的双线船闸,足以让千吨级货轮驶过。

    它还新在水面上纵有千吨级货轮驶过,水面下的万条鱼儿仍在繁衍生息。为了不让噪音影响鱼儿生长,建设者们在河道两壁打了许多圆筒仓式的小孔,供鱼儿在大船通过时有个地方躲清静。

    说到底,新运河新在高科技,它汇集了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技术。高科技不仅拓展了古运河的功能,更赋予了运河“生态环保”“智慧化”“数字化”等新特点。建设者们用智慧和双手,赋予了运河全新的面貌。

    大运河之书,一本读不尽的书。④我愿意成为它永远的读者。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作者借“卷帙浩繁”一词表达了对大运河厚重历史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成千上万创造大运河历史的劳动者的赞美。 B . 文章通过叙述“我”小时候生活在杭州拱宸桥旁姨妈家的童年生活,描写故乡的桥给“我”的印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大运河的亲切及难忘。 C . 文章描写作者生活在石家庄运河边的情景,以及借妈妈的口交代这河是“和杭州连着的”,都是表达对大运河贯通南北之长的赞美。 D . 作者和塘栖人都爱大运河上的广济桥,是因为它建造时间久远,是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桥,且是为老百姓修建的,让塘栖百姓不再受过河的困扰。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的“反反复复”写出作者与大运河接触的多,而“些许”“算是”侧面突出了大运河的“厚重” B . 句子②的“高兴”表现了“我”看到大运河在新时代增加新篇章——临平东边开掘了运河二通道的心情。 C . 句子③单独成段,但句子的语义与上段文字紧密相连,也照应了开头;语气凝重,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D . 句子④卒章显志,表现了大运河对“我”的吸引力,借“我”的意愿来表达对大运河的赞美。
    3. (3) 作者在写桥时又写到“一辈子修路架桥”的父亲,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 (4)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小组提出一个关键词:书。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8小题,共35分)
  • 3. (2024·衡水模拟)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卜筮之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不幸不得后之人有能忧其忧志其志而因以湮没不章者盖不少矣。

    刘彦和曰:“《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韩囚马轻。”夫李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绝世之学,见轻时流,及其三为史臣,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

    材料二: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界浇二姚 , 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谓不合传。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

    [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韩”指韩非,“马”指司马相如。⑤界浇二姚,羿即后界,浇即寒浞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字孟坚。

    1. (1)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章者H盖不少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蓍草的茎占卦叫作“筮”。 B . “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句式相同。 C . 负,承受,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负”词义不同。 D . 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 B . 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 C . 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 D . 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四家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的。 qpyotpi :fId: qpyotpi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②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5. (5) 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
  • 4. (2024·衡水模拟)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降职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本诗作于次年春。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军事判官。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表明这是首酬答诗,是作者在收到元珍写的《花时久雨》一诗后的回赠之作。 B . 首联先以“疑”字起句,又以“未见花”作答,前后映衬,因果相连,富有意趣。 C . 颔联描写残雪压枝、冻雷阵阵,一派肃杀,和前文的春风不至、山花不开相呼应。 D . 全诗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安慰自己,山城野花虽然晚开放,但无须过多在意和嗟叹。
    2. (2) 本诗题中带有“戏”字,意为游戏之作,但有人认为此诗也流露了作者的失意、落寞之感,并非“戏言”。请结合全诗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5. (2024·衡水模拟) 理解性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猿猴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和杜甫《登高》中的“”。
    2. (2) 《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运用鸟作比的方式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

    3. (3) 古代诗人认为得到江河山川的帮助,视野会更加开阔,诗歌也会更有品味。“江山”作为一个富有审美意味的词语,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 6. (2024·衡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阳明的一生经历颇为 EPIPT :uId: EPIPT  ①  , 从进谏下狱,龙场悟道,再到远征戡乱,平定叛贼,经历别人未曾经历之事,自然也开出了 ② 的哲学之花。

    王阳明以哲学家入世,文韬武略,教化传世,“左手不释卷,右手不离剑”,事功同哲理之光 ③  , 实现了知与行、文与武的统一。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开启,终于“致良知”命题,既来自讲学论道,更来自实践履行。特别是两次平乱和一次平叛的军事行动,闪烁着王学的精神:“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当程朱理学走向晚期,士子以博闻强识为能,以读书渐进为进阶之门时,王阳明却开出了顿悟的药方,主张以此心之光明照亮世界,消弭尧舜与凡人的界限。

    王阳明被批为“狂狷”,不为朱子学派的主流所容,最后抱病出征广西,于戎马之际病逝。然而他一生光明磊落,不假外物,不为乡愿,只是尽心尽意求得心安。他的心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世界乃至中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纸上,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 .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 . 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4. (4) 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请选择最恰当选项,填写在序号处的横线上。

      “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落户天津,命名为“天河”,取天津与“银河团队”合作发展之意。如今,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已进入开放应用阶段。近年来,创新团队在“卡脖子”处下功夫,在关键处尽全力应对:身处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 ① ;身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前夜 ② ;身处国家民族决战决胜时期 ③ ;身处随时竞争的拼杀时刻 ④ 

      (取材于余艳《大国引擎》)

      A.以我为主,在战略必争领域强势崛起 B.全方位研判,高标准筹划,破解突出矛盾

      C.创新驱动,以崭新的“中国速度”冲锋 D.聚焦前沿,瞄准核心技术制高点和突破口

  • 7. (2024·衡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有一天大雾迷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飞雪,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未,逃也似地投靠这一处静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

    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似矛盾,实则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凸显了地坛对史铁生的抚慰。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四、作文(60分)
  • 8. (2024·衡水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壁上挂着寒暑计。天冷了, 里面的水银下降; 暖了, 它就上升。从来没有差错, 人们说它是一 个好的寒暑计。

    一天, 寒暑计怀疑了它的生活:  “我为什么要随着气候行动呢?我愿意向上, 就向上; 我愿意 向下,就向下。甚至我愿意休息,休息就得了。我似乎应当尊重自己的趣味。 ”

    它在壁上自由行动。于是人们说它是一个废物,把它摔在了地上。

    这则寓言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 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