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现代文阅读1

    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化形式,也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原来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但在信息时代,它更与信息工具融为一体,形成了人机对话,在社会发展中无所不在,而且直接被感受到、观察到,这时它便无可否认地具有了影响全民和全局的战略意义。

    当计算机中的海量信息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时候,人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必然会滋长数据和技术万能论。但是,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首先应当从人的语言和思维素养问题着手吗?只要想到了这一点,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交集便跃然纸上。

    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实施的交集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互联网的普及大约在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悄然而至,但我们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推进,相对滞后了二十几年。

    这二十几年,信息技术打破了经验性的知识传递,而信息时代需要的不是死的知识点,而是懂得解决问题的时候如何寻求有用的知识,并能够从网络上的海量知识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学问,哪些是伪科学。

    这二十几年,当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首要问题。会“想”,对发展语言能力来说是最重要的。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也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而人如果不能积累和丰富自己母语的词汇,也就必然带来思想的贫乏;如果不能有逻辑地运用母语去表达,也就证明思维的混乱。但是当今语文课训练的不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是应对考题、制造高分的熟练程度。

    这二十几年,在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中国的信息走向了全球。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国际化,自然语言却没有全球标准——语言文字有着强烈的民族性. 汉语属于以音节为单位的词根语,汉字相应地成为“表意-音节”文字,在运用取之域外的信息技术时,汉语、汉字的特点绝不能被忽略。但是,语文课的语言知识体系主要是附会印欧语言的语法,以结构主义为主,排斥语义,而负载信息的是含有思想情感、富有文化、凝聚美感的话语。在语法因为难以解决应用问题被“淡化”后,语文课程找不到适合汉语的知识体系,又变成强调“感悟”,排斥理性,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的提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推动语文教育发展,当前的关键之点,是理解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课程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整体, 是不能分开的,它综合地体现在学生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人们必须具备的生活能力,它涉及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之道,所以,语文课不是“器”,而是“道”和“器”的结合。一个国家的民众,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过以养成和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课程后,站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时,就会带着对自己母语的正确认识和使用自己母语的合格能力,保证和推动社会语言生活健康,成为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人们喜欢用“改革”来称谓教育教学的推进,其实,要想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效果、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真正要做的并非改革,而是建设。

    首先,要重视思想建设。这就要求对推进教育教学的一些关键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而养成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调整现有的教学方式。第一,把以知识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变为以发展素养为宗旨。第二,把以教师灌输为主,变为教师导引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第三,把与生活剥离开来的符号化的学习活动,变为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的综合活动。这里所说的建设,是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反思的调整更新,添砖加瓦,而不是用颠覆性的口号来建造“新模式”,用一种教学定势代替另一种教学定势。

    其次,要重视课程建设。语文课程建设,不只是思想建设之后的课程建设,还要有相应的理论建设做支撑。迄今为止,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缺乏学术共识,这里我只从自身学科专业上谈一个必须提到日程上来的问题,那就是语言文字知识体系的建设问题。我们反对排布知识点的教条主义教学,反对以知识为中心、把知识当成终极目标的语文课程,但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作用,更不是说,提高能力和素养不需要知识。语言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其特质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但以母语运用为特质的汉语言语文课程,几乎没有关注到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语言文字教学的知识体系必须适应汉字汉语,要承认语言和文字都是一种符号系统,汉语词汇系统和汉字系统是有数理符号特性的,但它们本质上是人文符号,是负载思想意义并同时含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人文符号。没有适合汉语的语文知识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宁《从语言战略角度看信息时代的语文教育》)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信息时代,人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必然会滋长数据和技术万能论,但要解决围绕信息的诸多问题,还应先从提高人的语文素养着手。 B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些特质决定了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实施存有交集。 C . 语法因为难以解决应用问题而被“淡化”,让语文课程失去了适合汉语的知识体系并变成强调“感悟”,排斥理性,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D . 要想在语文教育教学推进过程中提升学生素养,就必须调整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与生活剥离的教学方式。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则不需要这样。 B . 当今语文课上,学生热衷于提升应试的熟练程度,这丝毫无益于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提高。 C . 语文教学思想建设,是在原有基础上经过反思的调整更新,故需避免与传统教学思想的割裂。 D . 语文课程建设的研究还有很多理论问题缺乏学术共识,因此理论不明晰则无法推进课程建设。
    3. (3) 下列选项中的知识教学行为,与文中画线句子的教学主张最适切的一项是 ( )
      A . 讲解《春江花月夜》,结合水、月意象,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诗人特有的时空观念与离人之思。 B . 教授《过秦论》,从文章的议论思路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观点明确、结构严谨的议论文。 C . 对词性分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复句类型等详细讲解、梳理语法,并要求学生加以记忆。 D . 讲授《论语》,结合文章中的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引导把握古汉语的语言特点。
    4. (4) 假如你就读的学校要建设《沂蒙文学》校本课程,请就如何建设提出建议。
    5. (5) 有人说:“题目,应该是论述文内容的统摄。”本文内容是如何围绕题目逐步展开论述的?请分析。
  • 2.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大双心河 (节选) 

    [注] 海明威

    尼克卸下包裹,在树荫中躺下。他朝天躺着,抬眼望着松树的高处。他伸展在地上,脖子、背脊和腰部都觉得舒坦。背部贴在地上,感到很惬意。他抬眼穿过枝丫,望望天空,然后闭上眼睛。他张开眼睛,又抬眼望着。在高处的枝丫间刮着风。他又闭上眼睛,就此入睡了。

    尼克醒过来,觉得身子僵硬、麻痹。太阳差不多下山了。他的包裹很沉,背在背上,带子勒得很痛。他背着包裹弯下身子,拎起皮钓竿袋,从松林出发,跨过香蕨木洼地,朝河走去。他知道路程不会超过一英里。

    他走下一道布满树桩的山坡,走上一片草场。草场边流着那条河。尼克很高兴走到了河边。他穿过草场朝上游走去。他走着走着,裤腿被露水弄得湿透了。炎热的白天一过,露水就很快凝成,很浓很浓。河流没有一丝声响。它流得又急又平稳。尼克走完草场,还没登上他打算在上面宿营的高地,就朝下游望去,看鳟鱼跃出水面。它们是跳起来捕食日落后河道对面沼地上飞来的虫子的。鳟鱼跳出水面捕捉它们。尼克穿过河边这一小段草场时,①鳟鱼就在高高地跃出水面了。他此刻朝下游望去时,虫子大概都栖息在水面上了,因为一路朝下游都有鳟鱼在一个劲地捕食。他一直望到这一长截河道的尽头,只见鳟鱼都在跳跃,在水面上弄出不少圆形水纹,好像在开始下雨了。

    地势越来越高了,上有树木,下有沙地,直到高得可以俯瞰草场、那截河道和沼地。尼克放下包裹和钓竿袋,寻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他饿得慌,但是要先搭了帐篷才做饭。在两棵短叶松之间,土地很平坦。他从包裹里拿出斧子,砍掉两个撅出的根条。这一来弄平了一块大得可供睡觉的地方。②伸手摩平沙地 , 把所有的香蕨木连根拔掉。他的双手被香蕨木弄得很好闻。他摩平拔掉了香蕨木的泥土。他不希望铺上毯子后底下有什么隆起的东西。等他摩平了泥土,他打开三条毯子。他把一条对折起来,铺在地上。另外两条摊在上面。

    他用斧子从一个树桩上劈下一爿闪亮的松木,把它劈成些用来固定帐篷的木钉。他要做得又长又坚实,可以牢牢地敲进地面。帐篷从包裹里取出了,摊在地上,使这靠在一棵短叶松上的包裹看来小得多了。尼克把那根用作帐篷横梁的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棵松树的树身上,握着另一端把帐篷从地上拉起来,系在另一棵松树上。帐篷从这绳子上挂下来,像晒衣绳上晾着的大帆布匹儿。尼克把他砍下的一根树干撑起这块帆布的后部,然后把四边用木钉固定在地上,搭成一座帐篷。他用木钉把四边绷得紧紧的,用斧子平坦的一面把它们深深地敲进地面,直到绳圈被埋进泥里,帆布帐篷绷得像铜鼓一般紧。

    在帐篷的开口处,尼克安上一块薄纱来挡蚊子。他拿了包裹中的一些东西,从这挡蚊布下爬进帐篷,把东西放在帆布帐篷斜面下的床头。在帐篷里,天光通过棕色帆布渗透进来。有一股好闻的帆布气味。已经带有一些神秘而像家的气氛了。尼克爬进帐篷时,心里很快活。这一整天,他也并不是始终不快的。然而这下子情况不同了。现在事情办好了。这是要办的事。现在办好了。这次旅行很辛苦。他十分疲乏。这事情办好了。他搭好了野营。他安顿了下来。什么东西都不会来侵犯他。这是个扎营的好地方。他就在这儿,在这个好地方。他正在自己搭起的家里。眼下他饿了。

    他从纱布下爬出来。外面相当黑了。帐篷里倒亮些。

    尼克走到包裹前,用手指从包裹底部一纸包钉子中掏出一枚长钉。他紧紧捏住了,用斧子平坦的一面把它轻轻地敲进一棵松树。他把包裹挂在这钉子上。他带的用品全在这包裹里。它们现在离开了地面,受到保护了。

    尼克觉得饿。他认为自己从来没有这样饿过。他开了一听黄豆猪肉和一听意大利式实心面条,倒在平底煎锅内。

    既然我愿意把这牢什子带来,我就有权利来吃它。尼克说。他的声音在这越来越黑的林子里听上去很怪。他不再说话了。

    他用斧子从一个树桩上砍下几大片松木,生了一堆火。在火上,他安上一个铁丝烤架,用皮靴跟把它的四条腿敲进地面。尼克把煎锅搁在烤架上,就在火焰的上面。他更饿了。豆子和面条热了。尼克把它们搅和在一起。它们开始沸腾了,使一些小气泡困难地冒到面上来。有一股好闻的味儿。尼克拿出一瓶番茄酱,切了四片面包。这会儿小气泡冒得快些了。尼克在火边坐下来,从火上端起煎锅。他把锅中大约一半的食物倒在白铁盘子里。食物在盘子里慢慢地扩散。尼克知道还太烫。他倒了些番茄酱在上面。他知道豆子和面条还是太烫。他望望火,然后望望帐篷,他可不想烫坏了舌头,把这番享受全破坏掉。④多少年来,他从没好好享受过煎香蕉,因为始终等不及让它冷却了才吃。他的舌头非常敏感。他饿得慌。他看见河对面的沼地在几乎断黑的夜色中升起一片薄雾。他再望了一眼帐篷。一切都好。他从盘子里吃了满满一匙。

    (吴劳译,有删节)

    [注]写干1925年,故事主要写了主人公尼克孑然一身从战场回到空无一人的森奈镇——他儿时的故地。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尼克由闭上眼睛到张开眼睛再到闭上眼睛,以细节刻画尼克入睡的过程,读者的感受也随之被带入到其中。 B . 小说详细叙述了尼克在荒野中搭帐篷、做晚饭的过程,既凸显了他百无聊赖的心境,也突出了其挑战自然的艰辛。 C . 同《老人与海》一样,小说多用朴素的语句直接呈现场景与形象,但尼克与《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有所不同。 D . 小说情节简单,并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对环境描写着墨较多,对人物的描写细腻生动,呈现出了散文化的特点。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句子①写鳟鱼跃出了水面,映照出尼克的愉悦心情,预示他带着钓竿可能会有所收获。 B . 句子②中尼克“把所有的香蕨木连根拔掉”, 如此彻底是为了能嗅到香蕨木好闻的味道。 C . 句子③是尼克在特定环境下的自言自语,直观表现了小说主人公独断专行的形象特点。 D . 句子④暗示尼克曾有过一段非正常的生活状态,如今他正在与之告别, 步入新的生活。
    3. (3) 小说画波浪线处多用短句,且内容有反复,请分析其在人物塑造上的表达效果。
    4. (4) 小说叙事时主要采用全知视角,又适当切入了中心人物视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 3.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文言文阅读

    文本一: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是时,乌孙公主上书:“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乌孙王昆弥皆遣使,惠进言:

    “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于是汉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蟲庭,获单于兵将三万九千余,得马、牛、羊无数,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发龟兹西国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节选自 《汉书·常惠传》)

    文本二: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甸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

      昆弥愿发国半因A 精兵B自给C人马D五万骑E尽力击匈奴F唯天子G出兵以救公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意为于是,与《苏武传》中“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的“因”意义不同。 B . 币,意为财物,与《苏武传》中“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的“币”意义相同。 C . 风, 通“讽”,意为委婉含蓄地规劝,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意义相同。 D . 典属国,古代官职,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等事务,常惠和苏武均担任过该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常惠随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后才回到汉朝,汉朝廷为了嘉奖他,授予他光禄大夫之职。 B . 匈奴连派重兵攻击乌孙国,并要挟乌孙,要求交出乌孙公主,乌孙王和公主向汉朝求救。 C . 常惠被乌孙人偷走了绶印符节,自认为失职应当被诛杀,但因出使有功仍被封为长罗侯。 D . 匈奴欺骗汉朝苏武已死,因汉天子收到了苏武的鸿雁传书,不得不将苏武等人交还汉朝。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 !

      ②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5. (5) 文本一评价常惠“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常惠的外交功绩。 
  • 4.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遣悲怀三首(其二)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将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语言平实,字里行间暗含着无限的悲凄之感。 B . 第三句写诗人为了度过贫穷光景,万般无奈下将妻子穿过的衣裳全部卖掉。 C . 第四句可看出诗人想封存对往事的记忆,而这更凸显了对亡妻的思念之切。 D . 尾联直抒胸臆,可与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艺术效果媲美。
    2. (2) 有论者认为这首诗“贵在真实”。这一特点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李白《将进酒》 中“”两句,化用曹植宴饮的典故,展现了诗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 (2)  武侯故里为诸葛亮纪念馆壁画征集题画诗,李明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借用古人诗句,比如陆游《书愤》中的“

      ” 

    3. (3)  小刚同学在探究《离骚》主旨时,自然联想到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其“言近旨远”的名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 6.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I

    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____。 许多国家和地区把它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每年都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温暖和祝福. 不仅传承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而且也承载着追求美好未来、人与自然共生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2023年 12月 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戴兵大使指出,中国( ) 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 ) 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充分( )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将有力( )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积极体现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

    联合国规定,①除东道国的重要法定假日外,②还可以由联大通过决议,③世界范围内广泛庆祝的节日确定为联合国假日,④并尽量在当天避免安排会议活动。⑤联合国秘书长以往每年都会在春节发表贺辞,⑥向中国及其他庆祝春节的各国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

    1. (1) 文中画横线处填入的语句,衔接最贴切、连贯的一项是( )
      A . 春节不仅属于世界,更属于中国 B . 它不仅是中国的, 更是世界的 C . 春节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 D . 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 (2) 下列依次填入第二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促进  践行  推动 体现 B . 推动 促进  展现 体现 C . 推动  践行  展现 促进 D . 促进  体现  推动  展现
    3. (3)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语句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 7.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Ⅱ 

    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罗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 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旧版教材上是“让她揩点油吧”,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好?请简要分析。
    2. (2) 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三个加点的“也”字使用效果有所不同,请赏析。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二上·临沂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老子·四章》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新时代下,这句话对我们的成长有启示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