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1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2小题,每题3分,共66分。请选出每一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

    ②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污染

    ④汽车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空气污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 (2020·富阳模拟) 浙江省将淳安千岛湖水引至杭州闲林水库,通过“一厂、三线”转变为自来水,送进千家万户,该工程实现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 地表径流 B . 蒸发 C . 降水 D . 水汽输送
  • 3. 浙江大学柏浩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神奇织物,给白兔身体披上该织物(如图甲所示),用红外照相机拍摄得到的照片上,兔子身体“隐形”了(如图乙所示),兔子身体“隐形”是因为该织物( )

    A . 隔热性好 B . 导热性好 C . 呈洁白色 D . 非常轻薄
  • 4. 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 . 塑料挂衣钩紧贴的光滑的墙壁上 B . 钢笔吸墨水 C . 用抽气机将马德堡半球中的空气抽出 D . 护士给病人打针前,将药液吸进针筒
  • 5. 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观察到日偏食现象。小科在大树底下拍摄了一张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地面上有大量“月牙”形的光斑。下列选项的原理与“月牙”形光斑形成原理不同的是( )
    A . 彩虹 B . 皮影戏 C . 日晷 D . 月食
  • 6. 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 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 . 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 C . 森林着火时,应顺风跑逃离火场 D . 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 7. (2020七上·嘉兴期末)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后,镜片经常会出现“雾”现象。关于镜片上的“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雾”属于水蒸气 B . “雾”是液化形成的 C . “雾”的形成需吸收热量 D . 取下眼镜后,“雾”消失不见了,是升华现象
  • 8. 3月21日,东航MU5735飞机从8900米高空坠落,空难发生时,飞机穿越的大气层是( )
    A . 始终在对流层 B . 先在对流层后在平流层 C . 先在平流层后在对流层 D . 始终在平流层
  • 9. (2021七下·鄞州期中) 下列是小科常喝的一些饮品,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 豆奶 B . 鲜牛奶 C . 矿泉水 D . 珍珠奶茶
  • 10. 有关化学反应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蓝色 B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淡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 11. 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如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 B . C . D .
  • 12. (2021七下·鄞州期中) 如图所示图片都有“吸住”的现象,其中的原理与大气压无关的是(   )
    A . 覆杯实验 B . 塑料吸盘挂物钩 C . 火罐吸在皮肤上 D . 磁铁吸引大头针
  • 1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夏天打开电扇后,人会感到凉快是因为室内的空气被吹冷的缘故 B . 洗浴后,人被风一吹,会感到特别凉快是因为加快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从人体吸收了较多的热 C . 因为水的凝固点是0℃,所以0℃的水不会蒸发 D . 100℃的水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 14. 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 B . 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 C . 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 D . 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 15. 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克,结果所得溶液中溶质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8%,请你帮助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 )
    A . 氢氧化钠固体保存不当,吸收了水分 B . 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 C . 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时,没有放在玻璃皿中称量 D .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水面刻度读数
  • 16. 下列对氧气的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C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 D . 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能产生火焰
  • 17.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 . 也熔化一部分 B . 全部熔化 C . 一点都没熔化 D .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 18. 今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 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 C . 加入5克氢氧化钠固体 D . 蒸发掉25克水
  • 19. (2021七下·鄞州期中) 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可吸收水蒸气)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甲同学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观察紫色小花的颜色;乙同学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通入潮湿的二氧化碳观察紫色小花的颜色。甲乙两位同学观察到的紫色小花的颜色分别是(  )

    A . 不变色、变红色 B . 变红色、不变色 C . 变红色、变红色 D . 不变色、不变色
  • 20. 工业上采用蒸发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汽化,再冷凝,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化空气时,最后被汽化的气体是( )

    A . 氧气 B . 氩气 C . 氮气 D . 无法确定
  • 21. (2017·浙江竞赛) t℃时有NaNO3溶液80g,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有下列实验数据记录: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蒸发溶剂

    10g

    20g

    15g

    析出晶体

    4.2g

    17.6g

    13.2g

    则此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  )

    A . 48g B . 88g C . 64g D . 66.7g
  • 22. 食品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如图所示,反应前AO的长度为L1 , 反应后BO的长度为L2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测量的原理利用了铁生锈消耗管内氧气 B . 实验测得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00% C . 实验前应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分布均匀且紧密 D . 脱氧剂应平铺在玻璃管中,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23.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消耗,森林面积的大幅度减少,使大气中的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
  • 24. 化学冰袋和自热米饭都是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物品,它们利用了化学物质溶于水吸热或放热的原理。则化学冰袋中的物质可能是 , 自热米饭中的物质可能是

    ①氯化钠

    ②生石灰

    ③硝酸铵

    ④蔗糖

  • 25. 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乙的玻璃泡是干燥的,我们发现(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空气的湿度越(选填“大”或“小”),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 , 有一种干湿温度计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
  • 26.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师生进校门戴口罩、测体温;老师出示通行码,学生出示通行证(如图所示);放学后学校对教室进行消毒等。

    1. (1) 老师出示手机上的通行码,通行码(填“是”或“不是”)光源。学生出示纸质的通行证,我们能看到绿色的“通行证”三个字是因为它们(填“反射”或“吸收”)绿光。
    2. (2) 放学后教室消毒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照射消毒灯和喷洒消毒液。教室的消毒灯每晚会进行消毒工作,其利用的是(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喷洒消毒液前,要先进行稀释。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消毒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消毒液g。
  • 27.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 (1) 由甲、乙得出: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
    2. (2) 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100克水;
    3. (3) 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4. (4) 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5. (5) 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 28. 小科和小金在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小科用铁丝在火柴前端绕成螺旋状(如图甲)。小金将铁丝绕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铁丝重叠(如图乙)。然后两人分别将火柴引燃,进行实验(如图丙)。

    1. (1) 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选填“甲”或“乙”)装置。
    2. (2) 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性。
    3. (3) 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其名称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3分,共42分。)
  • 29. 小科用电解水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回答问题:

    1. (1) 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后,接通(选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等a、b玻璃管内收集到一定体积的气体后关闭电源。若要检验b玻璃管中的气体,其操作是
    2. (2) 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其中①②③的正确的顺序是
    3. (3) 查阅资料得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则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的实验现象是
    4. (4) 实验结束后,小科和同学一起得出结论,水由组成,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30.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查阅资料】

    ⑴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两种物质的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

    ⑵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该实验与图中另两个实验的原理相同,即通过物质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使密闭容器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测出氧气的含量。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乙同学:可能是烧杯中的水倒流结束后,导管内有部分水滞留。

    【交流与讨论】打开弹簧夹的时机很重要,才可打开弹簧夹。

    【探究与反思】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 ,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是合理的。

    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3)进行实验,图3装置与图2相比,优点有:

  • 31. 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1甲所示。

    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1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2中的(填写序号)。
    2. (2) 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 所以这个像是(选填“实像”或“虚像”)
    3. (3) 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

    4. (4) 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32题4分,其余每小题4分,共22分。)
  • 32. (2020七上·嘉兴期末) 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该油灯“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如图所示),说明该灯能省油的原理.

  • 33. 将10克食盐完全溶解到90g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使它的溶质的质量变成20%,需要加几克食盐?
  • 34.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km/s,太阳距地球1.5×1011m,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多少秒才能到达地球?
  • 35. 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1. (1) 20℃时,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2. (2) 20℃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使该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变成20%,需要加几克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