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1888年广州海关《贸易报告》称:“洋纱供应大量增加,造成对洋布的需求削减,进口洋纱和土纱混合织成的土布比同样成本的任何洋布都便宜耐穿,更适合民众的需要”。这说明土布的生产和销售(    )
    A . 具有抵制外国资本的作用 B . 受到官办企业严重挤压 C . 使中国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D . 完全依赖于洋纱的进口
  • 2. 据《清实录》记载,1898年5月光绪帝将维新派人士的部分著作刊印,让京官对其可行不可行提出意见,以此测验官员对变法的态度,其中在体现地方改革的一篇文章中,有252条意见,认为不可行的有189条,认为可行的只有63条。这表明(   )
    A . 变法导致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 维新变法遇到的阻力很大 C . 变法促进近代民用工业出现 D . 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 3. (2022·河北) 某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自古以来,皇帝被看做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C . 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D . 扫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4. 1921年3月8日,陈独秀撰文说“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所以中国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到别的问题”。这可佐证新文化运动(    )
    A . 提倡科学主义 B . 推崇诗礼教化 C . 维护法律权威 D . 关注男女平等
  • 5. 对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 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C .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 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 6. (2022·营口)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东北人民与未撤走的爱国官兵组织的抗日队伍是(   )
    A . 工农革命军 B . 抗日游击队 C . 抗日义勇军 D . 东北抗日联军
  • 7. 以下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淞沪会战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⑤平型关大捷

    A . ①②③⑤④ B . ①③②⑤④ C . ①②⑤③④ D . ①⑤③④②
  • 8. 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其中战后奋斗方向指的是什么?(   )
    A .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B .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解放全国人民 C .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D . 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的中国
  • 9.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英勇战斗,以下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时间

    指挥官和战役战斗

    影响

    A

    1924年

    叶挺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孙传芳主力被消灭

    B

    1934年

    四渡赤水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C

    1941年

    第三次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D

    1947年

    林彪指挥淮海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22·黔西) 国民党军人回忆淮海战役时说:“从双堆集战斗到徐州撤退,基层官兵哭喊、哀叹的厌战情绪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陈官庄被围,官兵悲观情绪恶化到极致。结果,未及解放军攻击,即不战自溃。”以上回忆表明(     )
    A . 士气往往决定战争成败 B . 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矛盾重重 C . 国民党军队的贪腐严重 D . 战略战术错误导致战争失败
  • 11. (2023·宜宾) 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图:打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

    A . 美国 B . 英国 C . 法国 D . 日本
  • 12. (2023·河南) 明治政府利用国家的资金,创办了一批官营的“模范工厂”,目的是把私人资本引向发展近代工业的道路。这表明明治政府在改革中( )
    A . 推行地税改革 B . 提倡“文明开化” C . 注重示范引领 D . 实行“废藩置县”
  • 13. (2023·重庆) 下边是小勇同学学习美国南北战争后制作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得出南北战争的本质是(    )

    A . 更新行业比重 B . 调整生产关系 C . 改变国家性质 D . 摆脱殖民统治
  • 14. 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C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 15. 对于“世界革命”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时代。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称号,其主要依据是,十月革命(   )
    A .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B . 大大推动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C . 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 D . 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 16. 下图是第聂伯河水电站的照片,这座历经近百年历史沧桑的老电站在苏联和乌克兰的历史上一直被作为民族的象征,被称为承载荣辱的民族图腾。作为最初的荣耀象征,它可以佐证(   )

    A . 新经济政策 B . 苏联工业化 C . 农业集体化 D . 苏联模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个小题,共计36分。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  “这场战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制定了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美国的独立》

    材料三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人权宣言》

    材料四

              图(a)                              图(b)

    1. (1) 概括材料一中《权利法案》是如何限制王权的?该法案的颁布使得什么政治体制逐渐形成?
    2. (2) 材料二中的这场战争具有双重性,根据材料指出这样定义的依据。
    3. (3) 结合材料三,谈谈《人权宣言》的历史进步性。
    4. (4) 材料四中图(a)的两位伟人的重大贡献是什么?图(b)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哪一年?图(a)与图(b)所示史实有何联系。
  •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便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愿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美国内战》

    材料三  1853年外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明治天皇仿效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国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材料四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在这种思想驱使下进行的改革,势必会存在弊端,即使如此,它仍能推动俄国社会进步,请予以说明。
    2. (2) 材料二中的“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分别是指什么经济形式?
    3. (3) 材料三中的“一系列改革”的性质是什么,从改革对日本发展的影响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4. (4) 材料四中的图1是哪个历史事件中的发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什么?图3中的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为材料四概括一个合适的主题。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材料二

    材料三  我们兹宣布日本帝国大本营及在日本控制下驻扎各地的日本武装部队

    ——《日本无条件投降书》

    材料四

    1. (1) 依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

      “自强,求富。”

      救亡图存,创办京师大学堂等。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②处对应的时间发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中国取得这一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建立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谁?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什么革命局面?
    5. (5)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谁?图二中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在什么地方?
    6. (6) 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根据地的开辟都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内容,另举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只举一例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