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 | 碘 | 高锰酸钾 | |||
溶剂 | 水 | 汽油 | 酒精 | 水 | 汽油 |
溶解性 | 不溶 | 易溶 | 可溶 | 易溶 | 不溶 |
实验操作 | |||
现象 | 产生气泡 | 无明显现象 | Y表面析出Z固体 |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NaCl溶液(泥沙) | 过滤 |
B | FeCl2(CuCl2) |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
C | Cu(Fe) |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
D | CO2(CO)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
|
|
|
A.镁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 B.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 C.在一密闭容器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 D.在盛有铁钉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 |
①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g。需要水的质量g。
②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 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请画出水的液面。
③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
①按B操作量取所需的水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若图A中称得氯化钠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②若用1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0g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g。
①炉甘石(ZnCO3)加入锌罐之前,先将其粉碎的目的是。
②“火法炼锌”时,炉甘石(ZnCO3)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温室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反应区中,煤炭中的碳与氧化锌发生反应:C+2ZnO2Zn+CO2↑,该反应中体现了碳的(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④必须“冷定”后才能“毁罐”取锌,请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33 | 40.8 | 46.5 | 54.5 | 65.5 | 83 | 139 | 153 | 170 |
①醋酸钠的过饱和溶液是(选填“稳定”或“不稳定”)的。“冰块”摸上去是温热的,说明该过程。(填“放热”或“吸热”)
②“点水成冰”实际上是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结晶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B.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少
①实验时,图1中玻璃管内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③处理尾气的反应是。(填化学方程式)
④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g,理论上最多可以得到铁g。
①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金属活动性:金属甲铁。(填“>”“=”或“<”)。
③相对原子质量:甲元素铁元素。(填“>”“=”或“<”)。
①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上述信息,下列预测不合理的是(填字母)
A.镓具有导电性 B.氧化镓的化学式为
C.镓能与氯化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D.或在高温条件下能将镓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镓
①实验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则焙烧制取应该控制反应的温度不高于℃;
②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若把反应温度控制在充分反应后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限选试剂:溶液
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依据的反应规律 | |
方案一 |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 |
方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