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 1. (2024八上·泸县期末)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wō) 盔甲 根问底(páo) 全神惯注 B . 仿(shàn) 静谧 咄逼人(duó) 喜出望外 C . 缈(piāo) 莽榛轻怕重(niān) 神采奕奕 D . 和(chān) 决别 人听闻(hài) 淅淅沥沥
  • 2. (2024八上·泸县期末)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B .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 , 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恢宏的艺术宫殿。 C . 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D . 上海市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 , 令人赏心悦目。
  • 3. (2024八上·泸县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B .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宏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C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 . 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 4. (2024八上·泸县期末) 下列语境中,对老师的评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一位老师在批改一篇题为《走近余秋雨》的学生作文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拟给九十分:起笔新颖,给两分,收束照应开头,给三分,抄写给五分;其余的分,都给余秋雨。”

    A . 受余秋雨作品的影响,您的开头结尾写得很好,书写也很工整,是余秋雨的书给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B . 本文虽然开头结尾写得不错,字迹也工整,是余秋雨的书给你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C . “走近余秋雨”,说明余秋雨给了你灵感,所以你能打90分的高分,应该感谢余秋雨。 D . 本文优点是开头结尾写得不错,字迹也工整;不足之处是太多引用余秋雨的文章的句子,缺少自己的思考。
  • 5. (2024八上·泸县期末) 下列传统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孟子》三章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宣扬仁政,被称为“至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B .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万事万物皆有阴阳,而出自《愚公移山》“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面”。 C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D .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 6. (2024八上·泸县期末) 根据提示,填写下列诗文中空缺的内容。
    1. (1)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 (2)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 (3) 银烛秋光冷画屏,。(杜牧《秋夕》)
    4. (4)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
    5. (5) 刘禹锡《秋词》中“”由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 
    6. (6)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表现了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 7. (2024八上·泸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1) 诗中哪些事物充分体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
    2. (2) 尾联“行不足”三字有何表达效果?
  • 8. (2024八上·泸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节选自《史记·鸿门宴》)

    注释:①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帮助刘邦建立汉朝。②樊哙(kuài):刘邦麾下战将。③项庄:西楚霸王项羽之弟,西楚名将。④沛公:即刘邦,西汉开国皇帝。⑤披:分开。⑥项王:即项羽,西楚霸王。⑦跽(jì):长跪。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而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⑧彘肩:猪腿。⑨刑人:给人用刑。

    1. (1) 下列对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B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如今人方刀俎 天子 B . 起,立饮之 环而攻之不胜 C .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D . 欲诛有功人 实是欲界仙都
    3. (3)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文中“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是说项庄席间武剑,企图刺杀刘邦。 B . 樊哙闯帐引起了项羽的警觉,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头发直竖起来,瞪眼看着樊哙,眼眶都要裂开了。 C . “按剑而跟”这一微妙的动作,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不由自主的震动、惊恐、警戒泄露出来,寥寥几个字,人物形象就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D . 樊哙闯帐虽未得沛公允许,但吃生肩后,能慷慨陈词为沛公诉苦,问得项王未有以应,使宴会气氛有所缓和。
    4. (4)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 9. (2024八上·泸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类的“黄金体温”

    ①我们都知道人类的体温是37摄氏度,其实人类的体温会因为身体部位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②然而,恒定的体温并非理所当然。当体温高于环境温度,身体因为热传导与辐射持续丧失热量,且温差越大,热量损失越快。若要维持体温不变,就必须在体表建立有效的隔热层,同时在体内源源不断地制造热量,才能平衡损失。这意味着人类必须频繁地进食、进水,才能保证体温不会大幅变化。相比之下,对体温不那么讲究的变温动物,在相同的体重下,对能量的需求只有恒温动物的1/10,这让它们更加容易在食物匮乏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③这样看来,变温动物的生存策略似乎更加高明。但实际情况是,奢侈消耗热量的哺乳类和鸟类,反而完全占据了大地与天空、高山与两极,它们才是当今世界占统治地位的物种。

    ④这是因为,恒温动物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

    ⑤当气温太高,缺乏体温调节能力的变温动物必须躲藏起来,防止体温过高导致死亡;当气温太低,它们又需要寻找外部热源,或者进行休眠。恒温动物受气温影响更小,因而能适应更多变的环境,抢占更多生态位。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南北两极有很多哺乳动物和鸟类,却没有爬行动物。

    ⑥变温动物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时,还会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这是因为动物体内控制所有生化反应速率的酶,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相差10摄氏度,都会带来2到3倍的变化。而恒温动物总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温度,生化反应速率更高,因而拥有更加出色的反应和运动能力。

    ⑦然而问题还没有解决,虽然恒温具有这些优势,人类为何会停留在37摄氏度?

    ⑧如果我们把常温、常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及其之间的温度,看作一条线段,那么就会发现,黄金分割的另一端是38. 2摄氏度,非常接近于我们的平均体温。大概这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

    ⑨但生物学家卡萨德瓦利发现,黄金体温确实存在,而问题的关键与毫不起眼的直菌有关。

    ⑩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其中不乏致命的杀手。尽管能接触到超过4000种真菌,哺乳类动物却只会感染其中不到500种,大部分也不会致病。

    ⑪除了免疫系统的功劳,体温也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多数真菌的活动温度在4到30摄氏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真菌能在37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存活。

    ⑫提高体温可以杀灭更多真菌,但是更高的体温也消耗更多热量,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人类或是其他动物必须选择一个平衡点。卡萨德瓦利对这两者进行建模和计算,发现存在一个投入与收益的最优解:36.7摄氏度。体温低于这个“黄金体温”的哺乳动物,都更易感染真菌。于是,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下,人类的体温就固定为37摄氏度。

    (摘编自《读者》2019年第9期)

    文本二

    人体拥有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能力,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人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液酸碱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无论你吃的食物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进入到胃部,在胃酸的作用下呈现酸性;随后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作用下会呈现碱性。

    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是酸性体质”“某某是碱性体质”,其实,酸碱体质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而对于食物,我们也大可不必太在意它的酸碱,应该注意的是选择多样化的食物,营养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1. (1) 下列关于文本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任何时间都是37摄氏度。 B . 变温动物对能量需求更少,因而它们的生存策略更加高明。 C . 自然界存在着种类繁多的真菌,它们都是人与动物的致命杀手。 D . 体温37摄氏度是人类在不生病和不饿死之间选择的一个平衡点。
    2. (2) 文本一的⑤⑥两段中主要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3. (3) 人体在对待温度与酸碱度方面表现出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是什么?请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概括回答。
  • 10. (2024八上·泸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植物在早晨冒汗

    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菜,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 “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晴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④因为,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_左右_的水。被移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⑥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竟然含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含糖,一般通过“排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

    ⑦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薯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伤…

    ⑧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 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窗》2021年第4期)

    1. (1) 结合文章第④段的内容,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2. (2) 第⑤段中划线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3. (3) 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从⑤⑥⑦⑧段中概括出,植物的“汗水”有什么好处?
  • 11. (2024八上·泸县期末)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这些剧团使我奇怪的不是他们向世界提供什么有艺术价值的东西,他们显然没有,而是他们设备这么简陋,可是却能满足真正的社会需要。他们的道具和服装都很少,但就是能够用这种原始的材料演出逼真的戏剧。演员们除了伙食和衣着之外,所得生活津贴极微,但是他们像所有共产党员一样天天学习,他们相信自己是在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工作。他们到哪人就睡在哪儿,给他们吃什么就愉快地吃什么,从一个村子长途跋涉走到另一个村子。从物质享受来说,他们无疑是世界上报酬最可怜的演员,然而我没有见过比他们更愉快的演员了。

    (B)我正好走过他家,便停下来看示威。我看到有许多人都已饿得半死,我知道那个人的米仓里有一万担大米,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肯帮穷人的忙。我生气起来,便带领农民攻打他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我事后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我只知道,他应该把米卖给穷人,要是不卖,他们把米拿走是应该的…这样的刑罚继续了一个月。每次受刑后我常常想,下一次得招供了,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种刑罚。但每次我又决定不屈服,坚持到第二天再说。最后他们从我口中得不到什么东西,出乎意料地释放了我。

    1. (1) 结合选文,概括红军剧社的特点。
    2. (2) 有人认为,书中竟然写彭德怀不知道自己带领农民抢富人家大米的原因、在监狱中竟然会有招供的念头,类似的情节有损革命领袖形象。请简述你的看法及理由
四、作文.(40分)
  • 12. (2024八上·泸县期末) 根据要求作文。

    汪曾祺曾回忆在西南联大听闻一多先生上课的情景——很多学生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跑来旁听……在他看来,这是一件虽辛苦却很值得的事。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事:虽然尝试失败了,但积累了经验;虽然过程有波折,却终有收获;虽然只是配角,但也能光彩熠熠……有些事看起来不如所愿,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这些都是值得的。

    请以“值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内容健康积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语言要连贯,表达要得体;⑤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⑥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