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 | 用途 |
驰道 | 咸阳通向全国各主要方向的交通干线 |
直道 | 直通抗击匈奴前线九原郡的道路 |
新道 | 通向岭南的道路 |
五尺道 | 在西南山区修筑的道路 |
年份 | 田赋 | 盐税 | 厘金 | 关税 |
1842 | 76 | 13 | 0 | 11 |
1885 | 48 | 11 | 19 | 22 |
1911 | 27 | 26 | 24 | 23 |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朝代 | 统计年份 | 黄淮地区 | 长江—珠江地区 | 西北 | 总数 | ||||
数目/个 | 占比 | 数目/个 | 占比 | 数目/个 | 占比 | 数目/个 | 占比 | ||
东汉 | 140 | 700 | 59.3% | 383 | 324% | 98 | 8.3% | 1181 | 100% |
盛唐 | 740 | 615 | 37.5% | 964 | 58.8% | 60 | 3.7% | 1639 | 100% |
材料一 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以防御来犯之敌,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国门洞开,从此陷入“三千年未有之变局”。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的危机。西北方向,英俄插手甚至侵入新疆、西藏;东南方向,美国、日本先后企图侵占台湾;西南方向,法国的侵略战火从越南蔓延到了中国本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国陷入了严重的全方位的边疆危机,面临被瓜分的威胁。
——摘编自但兴悟《“大一统”中国的重新塑造:近代边疆危机与建省改制》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存在与繁荣或者建立在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或者能够从外部获得稳定可靠的粮食供应,否则便会危机四伏。因此历代帝王都把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供给作为立国之本,从政策和法令上予以保证,制定基本的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遇到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力就会受到极大破坏,因此,历代王朝都建立基本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措施,使广大农民得到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接济,度过危机,重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这就是义仓和常平仓的设置。
——摘编自杨海民《中国古代粮食生产管理研究》
材料二 隋代的粮食仓储有了很大发展,据《隋书·食货志》记述:“开皇三年,朝廷以京师仓廪尚虚,议为水旱之备,于是诏于蒲、陕、虢、熊、伊、洛、郑、怀、邰、卫、汴、许、汝等水次十三州,置募运米丁。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炀帝时又在河南巩县东南原上置洛口仓,在洛阳北置加洛仓,这两个仓城共可储谷2600万石,足见隋代储积粮谷之多。从仓储形式上看,义仓的普遍兴建成为隋代仓储的一大特点。义仓的设置,对百姓确有好处,特别是设在乡间的义仓,不受州官控制,有灾时开仓较为方便,避免了官府赈给不及时的弊病。
——摘编自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材料一 17至18世纪,在贸易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英国政府积极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商品、实施出口补贴政策。这些保护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英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极大繁荣。
——摘编自[英]邓肯·韦尔登《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发轫到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逐步放松贸易管制。以拿破仑战争为界,英国企业家群体关于贸易政策的主张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拿破仑战争之前,企业家群体反对《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王国通商条约草案》和《英法商约》。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以曼彻斯特棉纺织业工厂主为首的企业家群体领导了“反谷物法同盟”,并最终废除《谷物法》,推动英国对外贸易的管制逐渐放松。
——摘编自[英]屈勒味林著《英国史》
材料三 1978年英国进出口贸易各类统计表
类别 | 欧共体 国家占比 | 其他西欧 国家占比 | 北美国家 占比 | 石油输出 国占比 | 发展中国 家占比 | 总额 (亿英镑) |
出口贸易 | 37.7% | 15.3% | 11.4% | 12.8% | 13.5% | 373.63 |
进口贸易 | 40.5% | 17.1% | 13.0% | 8.5% | 10.7% | 409.69 |
——根据[英]罗伯特·C·艾伦《全球经济史》编制
材料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