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史事 |
1356年 | 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 |
1362年 | 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了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 |
1381年 | 英王理查德二世用英语与瓦特泰勒农民起义代表对话 |
1385年 | 英格兰规定所有文法学校都要将英语作为教学正式用语 |
1450年 | 凯德农民起义用书面英语形式呈交起义诉求 |
年份 | 步行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脚踏车 | 汽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1889 | 11770 | 6984 | 544 | 9 | 0 | 0 | 0 | 0 |
1926 | 50823 | 14600 | 0 | 0 | 3459 | 3764 | 172 | 922 |
遗址 | 墓编号 | 出土情况 |
大何庄 | 墓14 | 随葬三十六块猪的下颚骨 |
半坡 | 墓152 | 三岁女孩墓,随葬七十九件手工业产品,陶器六件,石球三个,青白色带孔玉石耳坠一件 |
华县元君庙 | 墓458 | 男性老人墓,随葬六件陶器,砾石围成石棺 |
姜寨 | 墓7 | 随葬尖底瓶、陶错和精美玉石耳坠共二十多件 |
德意志帝国时期人口出生和死亡率状况表(单位1000居民)
年平均率 | 出生人口 | 死亡人口 | 净增入口 |
1871-1880 | 40.7 | 28.8 | 11.9 |
1881-1890 | 38.2 | 26.5 | 11.7 |
1891-1900 | 37.3 | 23.5 | 13.9 |
1901-1910 | 33.9 | 19.7 | 14.3 |
1911 | 29.5 | 18.2 | 11.3 |
1912 | 29.1 | 16.4 | 127 |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心存敬畏之心,要敬天爱人。 吴虞《读荀子书后》:“其《礼论篇》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此实吾国‘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之所由立。”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 |
材料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请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要尽量涵盖“天地君亲师”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说理充分,紧扣主题。)
材料一 18世纪以前,英国经济最发达和人口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18世纪以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矿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道:“人口也像资本一样地集中……大工业企业需要许多工人在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这些工人须住在近处,甚至在工厂的近旁,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于是村镇就变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又变成大城市。资本家和工厂主为获取廉价原料、劳力和销售市场,赴乡村不断建设新厂,围绕这些新厂不断形成新的工业城市,它们在旧产业城市周围接二连三地聚集起来,形成了工业城市带。由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新的交通工具,在交通沿线也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城市。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同时,资本家、地产商大量的以谋利为目的出租空间。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当然、城市的盲目扩展、城市化的无序开展,也造成了城市布局的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物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堵塞。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