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叙永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 1. (2024七上·叙永期末) 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朗润(rùn)    应和(yìng)    着落(zháo)    精神抖擞(sŏu) B . 贮蓄(zhù)    莅临(lì)    粗犷(kuăng)    咄咄逼人(duō) C . 侍弄(shì)    分歧(qí)    一霎(shà)    煞有介事(shà) D . 敧斜(qī)    啄食(zhú)    难堪(kān)    人声鼎沸(dĭng)
  • 2. (2023七上·叙永期末)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B . 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 . 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 . 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 3. (2023七上·叙永期末)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心翼翼把鸡宝宝抱回了家,并好好照顾它。 B . 他这种对问题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成绩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C . 我登上雄伟壮丽的长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D . 这个地方真是热闹啊,车水马龙,人迹罕至
  • 4. (2024七上·叙永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B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教导弟子思想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现代作家,有“人民艺术家”的荣称,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最佳提名人选。 D .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他是19世纪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 5. (2024七上·叙永期末)  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 ③④②① B . ④②③① C . ④③①② D . ③①④②
  • 6. (2023七上·叙永期末)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2) ,意与日去。
    3. (3) 对那些心浮气躁、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这两句来劝勉他们。
    4. (4) 《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5. (5) 《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 7. (2024七上·叙永期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 (1) 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2. (2) 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8. (2024七上·叙永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既加冠 ,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①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②游:交游。③趋:快步走。④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⑤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⑥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⑦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⑧俟(sì):等待。⑨卒:终于。

    1. (1)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在其中 B . 末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语和脸色 C . 三十而立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D . 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2. (2)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其不善者而改之 益慕圣贤之道 B . 不逾矩 老翁逾墙走 C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卒获有所闻 D . 可以为师矣 俯身倾耳以请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 . 【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同的。 C . 【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义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 . “天命”指上天的意旨。“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生”是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4. (4)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 9. (2024七上·叙永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猫

    季羡林

    ①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②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看我,他显然是非常喜欢猫的。一见虎子,嘴里连声说着:“我身上有猫味,猫不会咬我的。”他伸手想去抚摸它,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虎子不懂什么猫味,回头就是一口。这位朋友大惊失色。总之,到了后来,虎子无人不咬,只有我们家三个主人除外,它的“咬声”颇能耸人听闻了。

    ③但是,要说这就是虎子形象的全部,那也是不正确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我举一个小例子。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野性。

    ④咪咪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就像一溜烟似地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我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丢点鸡骨头、鱼刺,虎子却只蹲在旁边,瞅着咪咪吃,从来不同它争食。有时还“咪噢”上两声,好像是在说:“吃吧,孩子!安安静静地吃吧!”

    ⑤有一年,小咪咪生了两个小猫。大概是初做母亲,没有经验,咪咪丢下小猫不管,虎子却大忙特忙起来,觉不睡,饭不吃,日日夜夜把小猫搂在怀里。但小猫是要吃奶的,而奶正是虎子所缺的。于是虎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叼起小猫,到处追着咪咪,要它给小猫喂奶。还真像一个姥姥样子,但是小咪咪并不领情,依旧不给小猫喂奶。有几天的时间,虎子不吃不喝,瞪着两只闪闪发光的眼睛,嘴里叼着小猫,从这屋赶到那屋,一转眼又赶了回来。小猫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辞别了这个世界。

    ⑥我看了这一出猫家庭里的悲剧又是喜剧,实在是爱莫能助,惋惜了很久。

    (选文有删改)

    1. (1) 在作者笔下,老猫虎子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 (2) 文章结尾“我看了这一出猫家庭里的悲剧又是喜剧”,为什么“悲剧又是喜剧”呢?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3. (3) 本学期我们还学过郑振铎的《猫》,请你简要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 10. (2024七上·叙永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她的额头就会____在我的额头上,然后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吧。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痛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____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 (1) 文中依次写了五个和“妈妈 额头”有关的生活片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三个片段,将作者的写作思路补充完整。

      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①;②;③;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2. (2) 综观全文,请在第①段和第⑤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合适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她的额头就会在我的额头上,然后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在一起。

    3. (3) 第④段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 (4) 班级准备举行“最美亲情”读书交流会,你会怎样向同学们推荐本文?请从主题的角度谈一谈。(50字左右)
    1. (1) 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十四个寒暑,横跨十万八千里之遥,途经不少奇异的国度,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是
    2.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老鼋驮着唐僧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

四、作文. (40分)
  • 12. (2024七上·叙永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欢喜无处不在。田野里,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是欢喜;悬崖边,迈出一小步的成状况8,是欢喜;百草园中,翻断砖寻蜈蚣的雀跃,是欢喜。欢喜是回答问题时老师一个点赞的拇指,是读书时的一次心领神会……上了初中,你一定也有很多欢喜。

    请以“欢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