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既加冠① ,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② , 尝趋③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④。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⑤。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⑥ ,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⑦ ,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⑧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⑨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①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②游:交游。③趋:快步走。④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⑤稍降辞色:把言辞和脸色略变得温和一些。⑥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⑦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⑧俟(sì):等待。⑨卒:终于。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老猫
季羡林
①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②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它从来不怕任何人。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有一次,一位朋友来看我,他显然是非常喜欢猫的。一见虎子,嘴里连声说着:“我身上有猫味,猫不会咬我的。”他伸手想去抚摸它,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虎子不懂什么猫味,回头就是一口。这位朋友大惊失色。总之,到了后来,虎子无人不咬,只有我们家三个主人除外,它的“咬声”颇能耸人听闻了。
③但是,要说这就是虎子形象的全部,那也是不正确的。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我举一个小例子。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野性。
④咪咪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就像一溜烟似地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我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丢点鸡骨头、鱼刺,虎子却只蹲在旁边,瞅着咪咪吃,从来不同它争食。有时还“咪噢”上两声,好像是在说:“吃吧,孩子!安安静静地吃吧!”
⑤有一年,小咪咪生了两个小猫。大概是初做母亲,没有经验,咪咪丢下小猫不管,虎子却大忙特忙起来,觉不睡,饭不吃,日日夜夜把小猫搂在怀里。但小猫是要吃奶的,而奶正是虎子所缺的。于是虎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叼起小猫,到处追着咪咪,要它给小猫喂奶。还真像一个姥姥样子,但是小咪咪并不领情,依旧不给小猫喂奶。有几天的时间,虎子不吃不喝,瞪着两只闪闪发光的眼睛,嘴里叼着小猫,从这屋赶到那屋,一转眼又赶了回来。小猫大概真是受不了啦,便辞别了这个世界。
⑥我看了这一出猫家庭里的悲剧又是喜剧,实在是爱莫能助,惋惜了很久。
(选文有删改)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她的额头就会____在我的额头上,然后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吧。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痛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____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①;②;③;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她的额头就会在我的额头上,然后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在一起。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老鼋驮着唐僧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
欢喜无处不在。田野里,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是欢喜;悬崖边,迈出一小步的成状况8,是欢喜;百草园中,翻断砖寻蜈蚣的雀跃,是欢喜。欢喜是回答问题时老师一个点赞的拇指,是读书时的一次心领神会……上了初中,你一定也有很多欢喜。
请以“欢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