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江津区16校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15分)
  • 1.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如图所示人物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与他相关的史实有(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 (2024九下·古浪模拟) 古人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 .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 . 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 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D . 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
  • 3. (2024七下·江津期中) 下面的图文材料都与哪一制度有关(   )

    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鹭鸶,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形霞烂, 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唐] 徐夤《放榜日》

     

    A . 三省六部制 B . 分封制 C . 科举制 D . 行省制
  • 4. (2024九下·吉安月考) “胡饼好吃,葡萄酒好喝,西域乐舞优美,那就美滋滋地消受。天竺的佛法渊博,波斯的马球好玩,胡人的袍子好看,那就大大方方地‘拿来主义’,何必计较什么‘你的我的’,不存在啥心理障碍。”材料表明唐朝(   )
    A . 尚武风气盛行 B . 商品经济繁荣 C . 社会风气开放 D . 民族关系和睦
  • 5. (2024七下·石家庄月考) 下表出自《新唐书·地理志》,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时期

    户数

    人口数

    全国耕地面积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

    304万余

    1235万余

    460万顷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

    769万佘

    4141万余

    680万顷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841万余

    4814万余

    850万顷

    唐玄宗天宝三年(745)

    906万余

    5288万余

    1400万余顷

    A . 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农业 B . 社会风气开放 C . 藩镇割据的破坏 D . 人口大量南迁
  • 6.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在绘制历史手抄报时,某同学选择了下列素材,请你选出最符合这一素材的主题(    )

    (1)唐都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3)唐朝的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

    (4)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

    (5)来自西域的胡旋舞、由印度佛教改编的《霓裳羽衣曲》等都受人欢迎。

    A . 盛唐气象 B . 发达的交通 C . 唐朝的民族交融 D . 唐朝艺术的辉煌
  • 7.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如图这些文物可以印证(   )

    A . 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 B . 唐朝繁荣的经济往来 C . 唐朝的文化影响世界 D . 唐朝的中外友好交流
  • 8. (2024七下·舞阳期中) 开元二十六年,唐朝中央改革边防军制度,由各军镇在各种征行人及客户中招募丁壮为“长征健儿”,世代镇守戍边,不事生产,终身免除课役,装备给养全由政府供应。“长征健儿”的设置(   )
    A . 大大巩固了唐朝的中央集权 B . 使唐朝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C . 为唐朝中央提供了充足兵源 D . 为藩镇割据的出现埋下隐患
  • 9. (2024七下·中山期中) 宋人尹源评价唐朝中后期的局势说:“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下列选项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
    A . 藩镇割据直接造成唐朝由盛转衰 B . 分封制造成唐朝的衰亡 C . 唐朝出现了内重外轻的局面 D . 藩镇割据客观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 10. (2024七下·郧西期末) 汉武帝时期,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宋太祖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据此可知,两位皇帝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巩固大一统王朝 C .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 . 减轻农民的负担
  • 11. (2024九下·凉州模拟)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说明(    )
    A .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 历史叙述能够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 综合多种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 12.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宋朝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关注民生的政策,设立了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救济的对象包括孤寡老人、贫困人口等诸多无法自立的群体。专业的消防队伍、巡夜队伍也在京城建立(见下图)。可见,宋朝( )

    A . 经济重心和政治中心南移完成 B . 儒家学说和传统节日备受欢迎 C . 城市管理和社会保障受到重视 D . 民族交融和科举取士范围扩大
  • 13. (2024七下·惠东期末) 围棋是发源于中原的一种益智游戏。考古学家在辽墓中发现了辽代玛瑙双陆棋。南宋叶隆礼《契丹国志》记载:“辽人……夏月以布易毡帐,藉草围棋……”据此可知(   )
    A . 辽宋间商品交换频繁 B . 契丹族受汉文化影响 C . 契丹习俗受汉人喜爱 D . 女真族学习中原文化
  • 14. (2024七下·潼南期中) 有研究表明,北半球的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在气候温暖期的基础上。这反映出(   )
    A . 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 B . 跨学科学习研究拓宽历史认识 C . 农耕文明的繁荣取决于气候因素 D . 气候变迁决定文明发展水平
  • 15. (2024七下·邯郸期中) 据下图推断此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资源

    名称

    图书

    《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

    诗词

    《满江红》

    典故

    精忠报国、莫须有、平反昭雪

    图片

    《还我河山》

    A . 辛弃疾 B . 文天祥 C . 陆秀夫 D . 岳飞
二、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3分,第17题 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6分。
  • 16.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判断题: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1. (1)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属于史料类别中的文献史料。
    2. (2) 乐舞俑佣出土于陕西西安,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3. (3) 乐舞俑饱含异域风情,反映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 17.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国家治理体现统治者的施政智慧。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四   北宋与辽、西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和议……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指的是什么民族政策?列举两例唐太宗加强边疆地区管辖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人社会观念的变化与宋代采取的什么治国之策相关?谈谈你对这一政策的认识。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和议”的积极意义。
    5. (5)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哪些治国理政的经验可供借鉴。
    6. (6) 判断题:

      ①唐玄宗励精图治,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恩威并施,被称为“天可汗”。

      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北宋中期引发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 18. (2024七下·江津期中)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隋朝大运河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都通日新困弱。”

    ——摘编自《朱子语类》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名称与选官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该制度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采取的使地方州县逐渐“困弱”的措施有哪些?
    4. (4) 材料四的图一、图二是唐朝时期广泛推广的农业工具,请分别指出其名字。
  • 19. (2024七下·江津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史实)

    629年-646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唐太宗统治时期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742年-753年

    鉴真东渡

    821年-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