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万里便随金鹭鸶,三台仍借玉连钱。 花浮酒影形霞烂, 日照衫光瑞色鲜。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唐] 徐夤《放榜日》 |
|
时期 | 户数 | 人口数 | 全国耕地面积 |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 | 304万余 | 1235万余 | 460万顷 |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 | 769万佘 | 4141万余 | 680万顷 |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 841万余 | 4814万余 | 850万顷 |
唐玄宗天宝三年(745) | 906万余 | 5288万余 | 1400万余顷 |
(1)唐都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2)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3)唐朝的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 (4)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 (5)来自西域的胡旋舞、由印度佛教改编的《霓裳羽衣曲》等都受人欢迎。 |
资源 | 名称 |
图书 | 《南宋前期政治与军事研究》 |
诗词 | 《满江红》 |
典故 | 精忠报国、莫须有、平反昭雪 |
图片 | 《还我河山》 |
材料一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服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材料三 宋代儿童启蒙教育《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表明宋朝读书风气盛行,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材料四 北宋与辽、西夏和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和议……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和议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进程。
——《中国古代史民族关系基础知识专题(三)》
①唐玄宗励精图治,在处理民族关系时恩威并施,被称为“天可汗”。
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北宋中期引发了严重的统治危机。
材料一 下图隋朝大运河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朱熹在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都通日新困弱。”
——摘编自《朱子语类》
材料四
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 事件(史实) |
629年-646年 | 玄奘西行 |
641年 | 文成公主入藏 |
唐太宗统治时期 |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
唐玄宗统治前期 |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
742年-753年 | 鉴真东渡 |
821年-824年 |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