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2024年历史中考二模

更新时间:2024-04-28 浏览次数: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2024·德惠模拟) 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火的使用 B . 会制作陶器 C . 能建造房屋 D . 原始农业的发展
  • 2. (2024·德惠模拟)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王室衰微、列国变法以及百家争鸣这些现象的出现,共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 思想繁荣 B . 君主专制 C . 政治统一 D . 社会转型
  • 3. (2024·德惠模拟) 下列关于中国历史上年代计算和纪年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六国 B . 按照十支纪年法,1894年是戊戊年 C . 公元前3世纪末期,大泽乡起义爆发 D . 民国38年是公元1950年
  • 4. (2024·德惠模拟)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 . 商朝、东周、五代 B . 东周、秦朝、三国 C . 秦朝、东周、五代 D . 商朝、秦朝、三国
  • 5. (2024九下·古浪模拟)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
    A . 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B . 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C .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 . 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 6. (2024八上·武汉月考) 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7. (2024·德惠模拟)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 . 台儿庄战役——标志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 . 治沪会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C . 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 . 武汉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8. (2024·德惠模拟)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在延安时期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而1947年时又执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 . 经济体制的改革 B . 土地所有权变更 C . 革命性质的变化 D . 革命形势的需要
  • 9. (2024·德惠模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同一时期的中国民族工业状况是(   )
    A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 .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 .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D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 10. (2024·德惠模拟)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 11. (2024·德惠模拟)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   )
    A . 铁人精神 B . “两弹一星”精神 C . 长征精神 D . 艰苦奋斗精神
  • 12. (2024·德惠模拟) 不断创新是创造奇迹的动力,以下能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是(   )

    ①赎买政策 ②设立经济特区 ③“一国两制”构想 ④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3. (2024八下·通榆月考)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新时期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 .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D .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 14. (2024八下·长春期末) 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这表明我国(   )
    A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B . 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C .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D . 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15. (2024九上·巴南月考) “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
    A . 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 . 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 . 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 . 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 16. (2024·德惠模拟) 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时间段里,出现了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非凡的事集中在那个时代发生,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等地出现。对“时至今日依然闪烁非凡光芒的人”理解准确的是(    )
    A . 李白、伯里克利、穆罕默德 B . 秦始皇、尼赫鲁、汉谟拉比 C . 孔子、乔达摩·悉达多、耶稣 D . 孟子、穆罕默德、伏尔泰
  • 17. (2024·德惠模拟) 《全球通史》第三篇的题目是“西方居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你认为这一时期“西方居优势地位”的政治原因是(    )
    A . 对外殖民扩展与掠夺 B .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 C . 科学技术的创新进步 D .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 18. (2024·德惠模拟) 下列人物都是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其中一位与其他三位反抗的殖民统治者不同,他(她)是(    )
    A . 华盛顿 B . 玻利瓦尔 C . 章西女王 D . 甘地
  • 19. (2024·德惠模拟) 1921年后,在苏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赫鲁晓夫的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 20. (2024·德惠模拟) 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三个大事件归纳为一类,最合适的标题是( )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 . 资本主义巩固与扩大 C . 走向近代 D . 欧美经济的发展
  • 21. (2024·德惠模拟) “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 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 显示了斯大林模式(   )
    A . 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 . 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 . 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 . 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22. (2024·德惠模拟) 中美两国经历了盟友、敌人、伙伴、对手等多种复杂关系演变。下面能体理中美“盟友”关系的是( )
    A . 《望厦条约》的签订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 . 尼克松开始访问中国
  • 23. (2024·德惠模拟)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 德国的分裂 D . 北约的建立
  • 24. (2024·德惠模拟) 推动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中,除了中俄两国之外,还有以下哪几支力量?(    )

    ①美国     ②日本     ③欧盟     ④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5. (2024·德惠模拟) 请仔细观察如图,导致1980-1984年两国粮食产量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

    A .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B . 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 . 是否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2024·德惠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儿童”这一概念的发明并不是由生物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一种社会产物……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无论是经西、雕塑和艺术,还是读本文字,都很少能够见到一个真实的儿童,人们常用“小成年人”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眼中的孩子,即“儿童”是未成型的“成人”。到近代早期,“小大人”的形象逐渐放一个个灵动活泼的世俗生活的儿童形象所取代。这种形象的前后变化体现了人们看待儿童的目光的行变。

    ——李肯卫《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欧儿童形象的变化》

    材料二 1839年。英国工厂工人共有419560人,其中十八岁以下的少年和儿童即达192887人。为了扩大童工的未源,工厂、矿区和手工制造业等部门大量招收年幼童工,煤矿有时起收了年仅四岁或五、六岁的重工,六岁到七岁的也不少,经常是七至八岁,而最普遍的是八至九岁。由于童工劳动力价格极其低尿,因而很快地排挤了成年工人。

    ——摘编自庄解忧《英国工业时期童工的作用与地位》

    材料三 1925年青岛(日商)大康炒厂5000多人罢工,其中3/5为童工。大康炒厂“主持罢工”的全是一般童工。各地纱厂、火柴厂青工童工的自发斗争,都是反抗情绪高涨之证明。除直接进行或参与罢工斗争外,童工也以消极怠工的方式反抗资本家的压迫、利利。

    ——普运庚刘长飞《民国初年的查工研究》

    材料四  经济大萧条对美国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前人们认为社会福利主要依靠自救与互助的想法被抛弃,民众要求政府担责。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对儿童权利的保护。

    ——满小默等《美国儿童福利政策变革与儿童保护制度》

    材料五  国际联盟1924年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儿童权利”概念:……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法定的形式使“最大利益”成为保护儿童权利的一项基本原则,儿童作为权利的主体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

    ——乔东平等《西方儿童福利理念和政策演变及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六  新中国初期作为“社会需要”的儿童,这时候的儿童主要是“接班人”和“建设者”。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化、成人化”是其主要价值取向,儿童被异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始“变断”认识儿童,这种认识其实质是“发现”儿童和重新确立儿童本位论。21世纪以来的儿童观念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本位论”的进一步深化与研究,表现为“解放儿童”和“向儿童学习”。

    ——陈乐乐《新中国.70年儿童观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阐述人们对儿童形象认知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童工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必要条件?概括童工使用的特点。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童工反抗的两种方式。结合所学回答,这种反抗是哪两个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阐述这一矛盾的理论思想是什么?其诞生的标志?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美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结合所学写出美国此时对儿童权利的保护与哪一社会变革相关。
    5. (5) 写出决定成立材料五中两个国际组织的会议名称。并概括材料反应的保护儿童权利的方式。
    6. (6) 结合所学分析建国初期儿童“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观念可能和这一时期哪些运动有关?依据材料六分析影响人们儿童观变化的因素。
  • 27. (2024·德惠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放眼人类文明演进历程,开放包容是文明主体自我洗涤的历史性动力。文明作为有机生命体,总是生长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开放和相互影响中接受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塑造……这种开放包容塑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与可能性,体现了文明之间的良性互动。

    ——吴舒婷,曹兰《“文明互鉴论”对“文明冲突论”的历史性超起》

    材料二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和需求不断扩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不断地冲破旧有的藩篱……资本主义文明虽然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但一种不平等的依附、从属、压制关系是资本主义文明呈现给世界的最典型的关系。

    ——李玲《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叙事》

    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面对“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中国给出清晰回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华社2023年10月2日

    1. (1)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结合中外古代历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文明的影响,并用史实加以印证。
    3. (3)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哪些挑战?(两例即可)中国怎样践行了自己的“清晰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