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31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 1. (2024·巴中模拟) 某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思接千载,欣赏巴中”的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北望秦川八百里,俯瞰巴蜀万重山。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 , 历史光芒和缥【miǎo】身姿让人痴迷和神往,红军精神与天赐诗意山水相映成辉 , 这就是巴中。

    巴山夜雨时,自在山水中。

    这里的山,堆红叠翠,风光旖 , 变换着四季的容颜;【A】。这里的水,漂碧清,似烟波婉转,流淌着梦幻的斑【lán】。举世罕见的地下溶洞群是上天为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专门以巧夺天工的手法设置的别有洞天。

    巴风蜀韵、文脉深远。巴瑶歌在这里传唱、巴渝舞在这里策源,历朝历代,巴中风流圈可点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 , 文明之光,气象万千。舟车辐辏、古道悠悠,凿通八百里秦川,大道致远。

    旗漫卷、血沃巴山。革命星火在这里熊熊点燃,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飘扬着红色的旗帜,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chì】烈的浪漫。每一块碑石都【chù】立着不倒的灵魂,每一处石刻都刻下了不变的信念。信仰如山,热血浇筑了“中国革命露天历史博物馆”;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追思及近,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油画《父亲》贡献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原版。

    大好河山重安排,奋发有为定胜天,思接千载,欣赏巴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血脉。.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巴中,发展巴中,让巴中精彩纷呈、活力无限。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缥渺    旖(nǐ)    清(chéng)    斑斓 B . 缥邈    旖(lǐ)    清(dèng)    斑斓 C . 炽烈    旗(jīng)    刻(juàn)    矗立 D . 炙烈    旗(jīn)    刻(juān)    伫立
    2. (2) 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映成辉 B . 巧夺天工 C . 可圈可点 D . 舟车辐辏
    3. (3) 文中画线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征北战,巴国与群雄争锋,华夏文明归流巴国文化。(语序不当,将“华夏文明”与“巴国文化”调换位置) B . 历史绵延,大唐盛世的繁华在这里集中呈现繁荣。(语意重复,将“繁荣”删去) C . 通过川陕革命根据地为苏维埃架起了南北桥梁,为后来者树立了光辉典范。(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D . 丹心不改,新时代的巴中正在绘制全国红色文化传承的蓝图。(搭配不当,将“蓝图”修改为“思路”)
    4. (4) 下列填入文中【A】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它挡住了西北风的长驱直入、直下江南

      ②与秦岭并行的巴山巴岭是中国山河最写意的存在

      ③其中光雾山魔幻般的小环境四时景色万象新

      ④因此在北纬31°区域造就了罕见的多样性生物基因库和人类文化舒适带

      ⑤亚洲最长红地毯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提供了最佳实景

      A . ②①④③⑤ B . ③②①④⑤ C . ③④⑤②① D . ②③①④⑤
    5. (5) 下面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里的水,似烟波婉转”一句中“似”是助词,“婉转”是动词。 B . “群雄争锋”“堆红叠翠”“熊熊点燃”分别是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C . “晏阳初带着执着的乡情奉献世界,吴伟仁为大国重器增添华彩”这是递进关系的复句。 D . “老区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青春姿态,自信地迎接中国式现代化”一句的主干是“老区的人民迎接现代化”
    6. (6) 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观赏了庆祝巴中建立地区三十周年的书画展览,同学们对其中一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展开了讨论,下面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该字体是楷书,精于点画,谨于间架,法度森严,劲媚清秀,有“柳骨”之态。 B . 该字体是隶书,笔力遒劲,朗润流美,气韵贯通,得王羲之书法神韵而不墨守。 C . 该字体是楷书,排列整齐,横平竖直,线条净,字体上呈现出端庄秀丽之美。 D . 该字体是隶书,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一波三折,字体显得雄阔严整而舒展。
    7. (7) 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讨论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歌行体,又称乐府歌行体,由汉魏六朝乐府诗发展而来。其形式比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富于变化。 B .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称“乡试”,又称“秋闱”。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作“状元”,第二名称作“亚元”。 C . 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拙见”“敝人”“鄙见”“寒舍”等,敬辞有“惠赠”“赐教”“尊君”“劳驾”等。 D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8. (8) 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即兴书对联一幅,暂缺下联,请你结合选文,紧扣巴山红色文化主题补齐下联。

      树染霞辉,山披祥瑞,仙云玉雾沉醉。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 2. (2024·巴中模拟)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钱塘潮即为钱塘江入海口的海潮。钱塘江位于中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钱塘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钱塘江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地、月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和太阳产生的引潮力达到最大。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喇叭口的河口形状使江面迅速变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潮势。钱江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 , 口大肚小(如图),外口宽度大约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产生了“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

    (选自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潮,是江海的高歌,流淌着延绵不绝的文化和情怀。

    钱塘江是浙江人的母亲河,一江清水、万派涛声孕育了不畏艰险、勇立潮头、敢于胜利的“弄潮”精神,使之成为蕴藏于浙江人基因中的深厚力量。钱塘江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钱塘江诗路文化带,这条诗情画意的水上画廊,历来被称为“锦峰绣岭,山水之乡”,唐代诗人们留下了数百首千古传诵的美丽诗篇。

    观潮,观的是江潮,动的是心潮,涤荡的是精神。一条钱塘江,半部浙江发展史。沿钱江一线看浙江发展,人与潮共进共创的先行探索振奋人心。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追赶时代大潮,一个个“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又好又快”的发展奇迹应运而生。浙江人牢牢把握时代的“潮”信,追潮而行、踏浪高歌,从征服自然之潮,到与时代浪潮并肩而行,凭借“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自信从容,将“弄潮儿”的气概融入了浙江精神。

    (选自《浙江宣传》)

    1. (1) 下列关于钱塘江大潮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钱塘潮是由于天体引力和地球公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钱塘江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B . 观潮始于汉魏,盛于两宋,历经2000余年。在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月球和太阳产生的引潮力达到最大。 C . 钱塘江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完全一致,助长了潮势。使钱江潮“声如雷鸣,排山例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D . 当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喇叭口的河口形状使江面迅速变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只好层层相叠,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2. (2)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地形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河道狭窄,排水不畅,导致水位暴涨。 B . 钱塘江是浙江人的母亲河,一江清水、万派涛声孕育了不畏艰险、勇立潮头、敢于胜利的“弄潮”精神,蓄积成为了浙江人基因中的深厚力量。 C .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追赶时代大潮,抓住时代机遇,一个个“有中生无”“有中生奇”“又好又快”的发展奇迹应运而生。 D . 钱塘江孕育了璀璨夺目的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一江碧水,流淌千年,历来被称为“锦峰绣岭,山水之乡”,吴均有文赞曰:“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 (3) 【材料二】中画线语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3. (2024·巴中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臧运海

    ①“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寄予了殷切期望。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牢记习主席嘱托,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涵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②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便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理想,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便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他们明确了努力目标、提供了前进动力,使他们自觉投身利国为民的宏伟事业。新时代,广大青年要在理想信念的培塑上下大功夫,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把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转化为投身强国兴军事业的有力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矢志奋斗。

    ③涵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奉献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共产党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新时代,广大青年要涵养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正确处理小我和大我、利己和利他的关系,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情怀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追求,将奉献精神书写在中华大地上,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④磨炼在平凡中成就不平凡的心性修养。“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一切伟大都孕育在平凡之中,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项小事做好就是大事业。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用大爱书写一座岛,一面旗的故事;张桂梅扎根大山,默默耕耘,用坚守照亮莘莘学子远方的路;袁隆平把一生都浸在稻田里,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新时代,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干好当前之事、干好分内之事、干好紧要之事,像螺丝钉一样牢牢铆在岗位上,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以自身努力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⑤“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新征程,必然会有艰苦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深刻认清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胸怀理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坚定信念、真诚奉献、埋头苦干,以理想者、担当者、吃苦者、奋斗者的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奋力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选自《解放军报》)

    1. (1) 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2. (2) 第③段论述了怎样的观点?请你补充一则事实论据来佐证这一观点。
    3. (3)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2024·巴中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别了,故乡老村

    叶林

    ①一种探乡的渴望像一波大潮撞击着我心的彼岸。

    ②故乡老村全部移民多年,据说去年推平增补为农田。我多想再看看养育我成长的那个山村,于是休息时我驱车赶往曾经熟悉不过的故乡老村。

    ③六月,故乡的土地虽然干旱,但一片片绿色遮蔽了我的双眼。

    ④山花、绿荫散发出琼浆玉液的芳香,让我如腾云驾雾一般。我沿着记忆中的方向坎坎坷坷前行着,目光朝向东方望去,逆光中大地的黑与太阳涂染的光正好形成了鲜明的色差,添加了我探乡的神秘感。然而,记忆中的旧村已不复存在,老家除了那座乡亲们曾经放过羊的东坡顶与远处那座山仍在原模原样地做着不变的梦,其余只有那一群群山鸡与布谷鸟偶尔低吟几声,那声音遥远得如同在梦中。

    ⑤车,不能行进了,我徒步静静地走着,像行走在一片荒寂的沙漠。我急于看看自己曾经住过的老屋,那是一种渴望,那是一种怀念。脚下,那片柔软的泥土地迎面给我一股亲切的气息。

    ⑥我爬上坡来到老屋遗址。那泥筑成的四合院没有了,只有大门脚下那块曾经接纳我人生第一步并陪伴我和伙伴们度过童年、走过青春岁月的门前石条静静地躺在原处。石条宽约五十公分,长两米,浑身呈青色,我痴痴地看着它,思绪万千。

    ⑦我离开老屋遗址,带着一种石条留给我的孤寂与忧伤,不知不觉来到了离老屋足有半里路叫作井湾的那口养育过几代人的清泉井。

    ⑧随着岁月的冲刷,曾经那口清澈见底,深约一丈,宽约两米的清泉井被山石筑满,当年喷发向上的泉水不见了。模糊的井口边溢出两股小溪,像孤独老人的泪水漫延在满脸皱纹里,向我倾诉着失去亲人后的悲与伤。

    ⑨在井旁,我从童年走来的影子似乎一一再现了,是啊,她似甘露,滋润了生我养我之地。此时此刻的我,多想摘一束阳光,变作她明媚的双眸,让那奔流不息的清泉洗尽眸边的尘埃。

    ⑩我从井湾原路返回,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村中央迈进。眼下,我在前行中的每一步搜寻着这些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那山坡下童年时期捉迷藏的雀儿沟;那村南头曾经改变了乡亲们饮水困难的水塔;还有那从小和伙伴们学习过的校园……曾经熟悉不过的这一切,已成为记忆中的幻觉。昔日喧嚣的村庄,恢复了百年前那份自然的宁静。

    ⑪我在寻思中不知不觉来到了村西头那个曾经让我学会游泳的水池边。那当年满池的水没有了,只有池塘南坡上一簇簇蒲公英怒放着金黄的花瓣儿,向路人扬起不变的笑脸。

    ⑫走出故乡老村,来到车前,我的灵魂像被进行了一次庄严的洗礼。故乡老村的消失让我真正认识了中国几千年来人民生活的一次质的飞跃。经济在发展,山村百年的愚昧和贫穷的宿命在改变。然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让故乡人无法割舍。

    ⑬眼下,安详的青山、平静的土地坚守在原地,守护着脚下的一草一木。

    ⑭思绪与回忆让我的灵魂沉淀得很重。方圆一平方公里的故乡老村成了一块块有致的农田。这农田虽然未种,却冒着生生的热浪,给大地上的天空蒙上了一层未来理想主义的色调;这农田将成为承载后人生存的基本条件;这农田将成为故事里的村庄。

    ⑮我恋恋不舍地离开老村,心潮在汹涌。故乡啊,你知道吗?我的眼里总是有泪,那是因为我爱你。

    ⑯再见了,故乡老村,你曾经教会了我如何去面对人生的不平!

    ⑰再见了,故乡老村,你是我一生永远抹不去的神话!

    ⑱再见了,故乡老村,你的伟大身影将永远活在我心中,直到生命休停!

    (选自《小品文选刊》)

    1. (1)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标题“别了,故乡老村”的作用。
    2. (2) 请结合文章内容,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六月,故乡的土地虽然干旱,但一片片绿色遮蔽了我的双眼。(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角度)

      ②模糊的井口边溢出两股小溪,像孤独老人的泪水漫延在满脸皱纹里,向我倾诉着失去亲人后的悲与伤。(修辞手法角度)

    3. (3) 文章第⑥段结尾提到“我痴痴地看着它,思绪万千”,请结合全文内容,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补写一段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
    4. (4)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本文与《回延安》都以作者重回故土为背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 5. (2024·巴中模拟) 古诗文名句默写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诗中有欢欣,是李白仗剑去国,出蜀漫游疾呼“山随平野尽,①”的豪迈;是白居易初春游湖,陶醉于鸟语花香中吟诵“②,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惬意;是杜甫远望泰山,胸怀激荡高唱“会当凌绝顶,③”的阔达。诗中有悲戚,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困于崖山悲泣“人生自古谁无死?④”的壮烈;是刘禹锡经年被贬,物是人非写下“⑤,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惆怅;是韩愈仕宦蹉跎,忠而获罪悲啼“欲为圣明除弊事,⑥”的愤慨。

  • 6. (2024·巴中模拟) 阅读《己亥杂诗》和《北陂杏花》,完成各题。

              己亥杂诗                                      北陂杏花

              龚自珍                                          王安石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贬居江宁时。陂(bēi),池塘。②南陌:指热闹的道路边。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己亥杂诗》中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B.《己亥杂诗》中“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C.《北陂杏花》中,前两句写景状物,围绕着杏花的是满塘的春水,岸上的花,水中的影,都是娇媚动人。

      D.《北陂杏花》中,“北陂”喻指远离俗世喧嚣的隐逸之地,“南陌”与之形成对比,喻指熙来攘往的名利物欲之所。

    2. (2) 《己亥杂诗》和《北陂杏花》都属于咏物诗,请从写作手法和情感角度分析两首诗的异同。
  • 7. (2024·巴中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公与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克,公问其。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节选)

    【乙】凡战道,未战养其财 , 将战养其力,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 , 严斥堠 , 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 , 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虽并天下,士不厌兵 , 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苏洵《心术》节选)

    【注释】①财:物资。②烽燧:报警的烽火。③斥堠: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侦察。④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⑤厉:通“励”,勉励,激励。⑥并:统一。⑦厌兵:讨厌打仗。⑧殆:懈怠。

    1. (1) 对【乙】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B .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C .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D . 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公与乘    凡战 B . 克    战养其气 C . 登轼望之    士不厌兵 D . 公问其    虽并天下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4. (4)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甲】【乙】两文均论述战场克敌制胜之道,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两文克敌之道的异同。
四、名著阅读(6分)
  • 8. (2024·巴中模拟) 下面是著名诗人聂绀弩先生读《水浒传》后写的一首诗,按要求完成下题。

    董超薛霸

    聂绀弩

    解罢林冲又解卢,英雄天下尽归吾。谁家旅店无开水,何处山林不野猪?

    鲁达慈悲齐幸免,燕青义愤乃骈诛。佶京俅贯江山里,超霸二公可少乎!

    诗歌尾联中“佶京俅贯”和“超霸二公”代表了封建社会中的哪两类人?

  • 9. (2024·巴中模拟) “写作”也是参与战斗的一种方式。文字的力量更能直抵人心,激发人的斗志。请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的情节或内容,简要概括该人物是如何用写作来参与革命战斗的。

    鲁迅《朝花夕拾》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艾青《艾青诗选》

五、写作(60分)
  • 10. (2024·巴中模拟) 微写作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国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笔下,地府的阎罗王、判官等能判人生死,改人命运。如果你穿越成了一个判官,拥有了能改变人物命运的判笔,请从下面的作品中任选一部,思考你最想改变谁的命运?发挥想象,写出理由。(150字左右)

    《西游记》    《儒林外史》    《水浒传》

  • 11. (2024·巴中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时光易流逝,花开总有时。一枝迎春花,带来春的娇媚,荷花喜夏之热烈,菊又恋着秋意浓浓,梅则坚定无比地将冬日肃杀掩埋,这些花都被人们赞美。每一种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不可强求,无法更改,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让我们学会等待,学会坚守,学会从容面对生命中的风雨与骄阳。

    请以“花开有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②文从字顺,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泄露真实人名、校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