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内江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更新时间:2024-08-16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 1. (2023九上·内江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piē)笑(chī) 辛苦恣(suī) 间不容(fā) B . (zǐ)噪(guō)守成规(mò)怩作态(niǔ) C . 茫(miǎo) 游(yè) 茅顿开(sè) 心无旁(wù) D . (yī) 养(rǔ) 自惭形(huì) 可望而不可(jí)
  • 2. (2023九上·内江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2023年,互联网记录了这一年的纷纷扰扰,也见证了诸多谣言的不攻自破 B . 杜甫在夔州时称自己“百年多病”,此时的他已是凄苦不堪,山穷水尽了。 C . 中国古代先贤早就认识到,和平的环境是友好交往的前提,这是不言而喻的。 D . 瞿秋白对生命置之不理 , 对革命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不禁令人感慨万分。
  • 3. (2023九上·内江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刘慈欣笔下的科幻世界既是当下现实与无限可能性急速对撞的结晶,又是中国文学传统厚积薄发的力量显现。 B . 内江市玉溪路社区开设首家“长者餐厅”,供应营养美味的配餐,有效地解决了空巢老人“吃饭难”。 C . 将健康生活理念融入家教家风建设,有益于夯实健康中国的基础,更有助于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幸福。 D . 人勤春来早,“人勤春早”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春日的信心和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期待。
  • 4. (2023九上·内江月考)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与其等待稀世天象,不如欣赏今天的晚霞。

    ②它们每一次翻卷出来的图案和花纹,全在人的等待之外。

    ③何必等待,着眼当下。

    ④哪一脉云气暗淡了,也不要等待它的再度明亮。

    ⑤因此,只有不等待的人,才能真正享受晚霞。

    ⑥晚霞中,哪一团彩云散开了,不要等待它的重新聚合。

    A . ①⑥④②③⑤ B . ③⑥④②⑤① C . ③①⑥④②⑤ D . ⑤⑥④②①③
  • 5. (2023九上·内江月考)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 艾青前期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我爱这土地》就是这一类诗歌的代表。 B .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这句中“一楼”指岳阳楼,“杜少陵”指杜甫,“范希文”指范仲淹。 C .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封建官僚的丑恶行径,揭露社会的黑暗。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D .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鲤鱼游弋。”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 6. (2023九上·内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 , 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金山夜戏》

    【注释】①兖: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ū:傍晚时分。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洒。⑤韩蕲王:南宋初抗金名将韩世忠。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毳衣炉火(裹,围) B . 是金陵人,此(做客) C . 余呼小仆戏具(携带) D . 定睛(慢慢地)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余强饮三大白别 朝 B . 上下白 而或长烟 C . 目送久 露气吸之  D . 何事何时至 有老僧手背采眼翳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均采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湖心亭和金山寺的雪景,简洁凝练,生动传神。 B . 甲乙两文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生活的怀念之情。 C . 甲文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因为知音难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幸逢知己的喜悦,给孤寂的心增添了一分暖色。 D . 乙文结尾通过山僧的反应,侧面看岀张岱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的性格。
    4. (4) 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三、默写(7分)
  • 7. (2023九上·内江月考) 用诗文原句填空。
    1. (1) ,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2)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3. (3)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 (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一句,与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都表达了相同的心志。
    5. (5) 《湖心亭看雪》中“”一句,与柳宗元笔下“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所描绘的画面非常相似。
四、诗歌阅读(5分)
  • 8. (2023九上·内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 (1) 诗歌颈联运用“对写法”,“”一词拟想对方因思念自己而容颜憔悴,“”一词想象对方孤身伴月的凄凉之境,情感更显婉曲蕴藉。
    2. (2) 后人评价此诗,称“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从古语中翻出新意。请结合以下前人诗句,分析此句新在何处。

      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

      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督护歌》

      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 9. (2023九上·内江月考) 阅读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问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结构表补充完整。

      (1﹣2)

      提出对方的论据和论点

      论据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信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论点

      (3﹣5)

      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失掉的是“他信力”

      发展着“自欺力”

      (6﹣8)

      明确树立自己的观点

      论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论据:②

      (9)

      得出结论:

    2. (2) 毛泽东曾用“投枪和匕首”评价鲁迅的文章,该评价点出了鲁迅文章怎样的语言特点?请你从本文中举出一例说明这种特点。
    3. (3) 文中第⑦段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示例写一段话说明其为何被视为“中国的脊梁。

      杜甫 林则徐 邓稼先 闻一多 杨利伟

      示例: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李时珍脚穿草鞋,身背药篓,跋山涉水,考古证今,历经艰辛,终于完成《本草纲目》这部巨著。他不求名利,埋头苦干,是“中国的脊梁”。

  • 10. (2023九上·内江月考) 阅读《池塘灯影》,完成问题。

    池塘灯影

    ①这夜,天透骨奇寒,我坐在被窝里读《古代汉语》,我终于耐不住寒夜的冷清,耐不住睡意的纠缠,伏在书上睡着了。忽然,“啪”的一声,顿时,屋外电线的“呜呜”声,屋顶飞舞的瓦片的“噼啪”声……随着寒气卷进来,把我吓醒。我翻身起床去关窗,惊异地发现,在这黑暗混沌统治的窗外天地里,这光亮像荡着秋千一样,在浪中摇曳。同时,顽强地闪烁着不变的光芒——那是塘对面五层楼上中间那窗户射出来的。

    ②那灯下是谁?是一位老干部,翻着泛黄的笔记,回忆硝烟中的岁月?也许是一位青年为第一封情书咬笔头,勾勒着灯光下那人的形象,似觉心头涌进一股热流,认真地看起来……

    ③我开始注意那盏灯了,——既望池塘,也望窗口,最先亮起,每到夜深,唯独它还睁大着眼——不知疲倦的眼。渐渐地,我产生了一种竞争心理:看谁熬夜熬得久。但每次我都熬不住瞌睡,——不过,这竞争倒帮了我一个大忙。

    ④冬去春来,转眼夏天了。夏夜是姑娘们谈情说爱的最好时期,花前月下,而我这二十好几的姑娘却得没日没夜关在蒸笼般的小屋里赶写毕业论文,真没办法!

    ⑤酷热,终于把我撵出了房。踱到塘边,只见那些披着长发般的垂柳下,在蒲扇声中,谈着日间一些见闻,虽有一丝微风,但脑子里回旋着那毕业论文的内容,依然分外烦躁、憋闷。然而我不敢进屋——那是蒸笼,那是火炉。

    ⑥望望塘里,突然发现一个奇特的景象:塘中五层楼的灯光都是绿荧荧的,唯有一点白光被圈围在中央,还示威地向我眨着眼呢!

    ⑦真的不如他么?我恼了,赌着一口气,“蹬、蹬、蹬”地跑回房,望一眼那灯;看一眼书,心静了,有了一种凉意。

    ⑧三年之后,学有所成,我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我讲了池塘的那盏灯。晚会结束回家时,路过池塘边,心底里忽然萌生一个念头,把我成功的喜悦与他分享。

    ⑨——如果是老年人、中年人,我就送一句祝福;如果是一位风华正茂的青年,你别笑,我当时确实有那种莫名其妙的心理。

    ⑩登上一级,又登上一级,气喘吁吁登到五楼,我的脚步慢了,沉了,脸红了一阵,终于大着胆子推开门——

    ⑪啊!那是公共洗脸间的一盏灯!

    1. (1)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①一位女大学生半夜学习时,发现对面楼上有盏深夜不熄的灯;

      ②女大学生在那盏灯的鼓励下发奋学习,顺利通过了几门功课的考试;

      ④毕业晚会后,女大学生想与这盏灯的主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2. (2) 本文故事结尾出人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源于前文设置了“伏笔”和“照应”请你找出两处这样的“伏笔”或“照应”并加以分析。
    3. (3) 后人选编本文时,曾将第⑨段删去,你认为该不该删?请亮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小说通过这名女大学生的经历,点明“人是需要竞争的”这个观点,竞争能激励、鞭策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B . 第①段在阴冷黑暗的夜里“带着对黑暗的藐视,顽强地闪烁着不变的光芒”的一线光亮,正是女主人公的心理写照。 C . 第⑤段写天气酷热,女主人公到塘边散步,心情格外烦躁、愁闷。 D . 第⑦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争强好胜、不轻易服输的性格特点。 E . 小说采用了“情节反转”的叙事手法,妙趣横生又发人深思,《我的叔叔于勒》也运用了相同的叙事手法。
六、名著考查及语言运用(8分)
  • 11. (2023九上·内江月考) 班级共读《水浒传》时,小明发现一些相似的情节在小说中重复出现,但刻画的人物却各有特点。查阅资料后,同类型的人物也可以运用此法体现人物个性。为此,他选取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武松醉打蒋门神”进行比较探究。

    人物

    所属

    回目

    事件

    起因

    打前

    蓄势

    打的

    方式

    打的

    场面

    打的

    结果

    义举

    精神

    共性

    个性

    鲁达

    第三回

    鲁提辖

    拳打镇

    关西

    郑屠恃

    强凌弱

    欺侮金

    翠莲

    三次正

    面捉

    弄、激

    怒对方

    三拳

    当众痛

    下了

    一阵

    “肉

    雨”

    郑屠丧

    命,鲁

    达被朝

    廷通

    缉,亡

    命天涯

    锄强扶

    弱的侠

    义精神

    嫉恶

    如仇

    武松

    第二十

    九回

    武松醉

    打蒋门

    蒋忠恃

    强凌弱

    夺走快

    活林

    三次在

    酒店侧

    面撩

    拨,惹

    是生非

    三脚

    当众痛

    满地

    尽是

    酒浆

    蒋门神

    告地求

    饶,武

    松夺回

    快活林

    知恩图

    报的江

    湖义气

    1. (1) 有同学指出小明的图表只总结了二人共性,还应关注二者的个性,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①:②:

    2. (2) 若要从本书中选择一位与他们二人同类型的人物进行比较,你会选谁?请说明原因。
    3. (3) 为充分展示这种写法,小明还想补充一些类似情节,请仿照下面示例

      示例:宋江杀妇与武松杀嫂

      我的答案:与 

七、作文(50分)
  • 12. (2023九上·内江月考) 按要求作文。

    林间鸟鸣、溪洞流水,瓷器的清脆、长笛的悠扬、孩童的欢笑,打幅杞的闷响、翻书的察窜.....2023央视跨年晚会创意节目《听见幸福》,以“拾音”的方式采集了二十多种自然、城市里最细微的声音,编成了一首自然万物的合奏曲。它们从耳畔掠过、从心间流过这就是幸福的声音。若你用心,烟火人间处处都可听见幸福的声音。

    请以“听见幸福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或套作;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