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礼乐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5-07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江门期中) 油画《开国大典》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盛典的历史时刻。下列有关该油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该油画是反映开国大典的第一手材料 B . 画中的历史内容部分来自于现实生活 C . 油画的史料价值相当于相关的文献记载 D . 该油画是了解开国大典的最真实纪录
  • 2. (2024八下·林州期末) 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那首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抗日战争胜利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 3. (2024八下·长垣期末)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4. (2024八下·惠东期末) 在党和政府号召下,青年踊跃参军,1950年底,牡丹江市和海林县共有2278名朝鲜族青年参军,吉林市乌拉街参军人员中满族青年占80%。人民还踊跃捐款,1951年8月底,藏区的康定、甘孜等地捐献50401万元,内蒙捐献460余亿元。少数民族的这些表现,说明(   )
    A . 解放战争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空前支持 B . 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C . 抗美援朝激发了少数民族的家国情怀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5. (2024八下·江门期中) 毛泽东指出:“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里“战”指的是(   )
    A . 解放战争 B . 越南战争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抗日战争
  • 6. (2024八下·定兴期末) 秦基伟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由此可知(   )
    A . 上甘岭战役的地理位置在朝鲜半岛中部 B .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全歼了侵朝美军 C . 在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主要处于进攻地位 D . 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 7. (2024八下·宜春月考)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副对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两次土地政策的调整。两次“分田”的主要不同是(   )
    A . 土地所有权不同 B . 土地经营方式不同 C . 农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 D . 农民政治地位不同
  • 8. (2024八下·防城期中)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上述材料阐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 . 意义 B . 过程 C . 背景 D . 性质
  • 9. (2024八下·江门期中)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农村政策。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 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 D . 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 10. (2024八下·太湖期末) 据统计,1956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1252亿元,国家财政收入287.4亿元,均比1952年增长60%左右。工人工资和农民收入比1952年分别提高36.8%和24.3%,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这反映了“一五”计划(    )
    A . 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B . 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均衡发展 D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11. (2024八下·南山期末)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 .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12. (2024七下·招远期末) 1957年,我国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序开展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13. (2024八下·赤坎期中)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14. (2024九下·潼关模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过渡形式其中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的创举是(    )
    A . 赎买政策 B . 自负盈亏 C . 互助合作 D . 按劳分配
  • 15. (2024九下·丹徒模拟) 随着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农已成为农村人口中的大多数。但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很低,使用最传统的手工工具,靠人畜耕种,解决不了翻身农户缺乏口粮的困难。为此,中共中央决定逐步推开(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分田包产到户
  • 16. (2024八下·大武口期中) 邓小平曾说道:"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该材料总结的是(    )
    A .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 . “两个凡是”的教训
  • 17. (2024八下·惠来月考) 面对总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是( )
    A . 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 . 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 . 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18. (2024九上·南宁开学考)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 .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 . 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 .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 19. (2024八下·安福期末) 45年前,当时的外国媒体纷纷评论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当时外媒评论的是(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 .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20. (2024八下·槐荫期末) 《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过程 D . 意义
  • 21. (2024八下·廉江期末) 邓小平曾指出“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这一观点( )
    A .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B . 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 C . 表明党完成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 D .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22. (2024八下·路南期中)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 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 23. (2024八下·江门期中)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但是历史上的凤阳一直以贫困出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78年凤阳小岗村生产队18户人家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包干到户的契约。这一做法体现了他们的(   )
    A . 大国工匠精神 B . 敢为天下先精神 C . 无私奉献精神 D . 艰苦奋斗精神
  • 24. (2024八下·沅江期末) 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这封信经《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厂长、经理们呼吁的“松绑”是指( )
    A . 发展私有制的经济 B . 扩大企业经营权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 改变企业所有权
  • 25. (2024八下·江门期中) 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下各项正确的是(   )
    A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
  • 26. (2024八下·夹江期末) 20世纪90年代,《纽约时报》有时事评论写道:“在大片稻田和破旧的建筑物中,中国已经开始了一个大规模的项目,建立一个亚洲金融之都,向世界证明其对外开放仍在继续。”材料中“大规模的项目”最有可能在( )
    A . 深圳 B . 广州 C . 厦门 D . 浦东
  • 27. (2024八下·江门期中) 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
    A . 广州 B . 深圳 C . 厦门 D . 上海
  • 28. (2024八下·通道期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十六大 B . 中共十七大 C . 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九大
  • 29. (2024八下·城阳期末)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十四大 B . 中共十五大 C . 中共十六大 D . 中共十八大
  • 30. (2024八下·襄州期末) 历史上的社会革命和社会变革都是先从思想革命开始的。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也反复证明: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充分显示了(   )
    A . 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 . 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 . 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 . 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二、综合题
  • 31. (2024八下·江门期中)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2. (2) 图A中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代表是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3. (3) 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4. (4) 材料四中的土地改革法在什么区域施行?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综合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 32. (2024八下·江门期中)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为中国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形成和积累了一系列正确认识和重要经验。

    材料一:

    产品

    1952年产量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1.639亿吨

    1.95亿吨

    19%

    130.4万吨

    164万吨

    26%

    135万吨

    535万吨

    296%

    6 649万吨

    1.3亿吨

    96%

    原油

    44万吨

    146万吨

    232%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始终牢牢掌握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权。

    材料三:中华民族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1949牟的“中国新生”和1978年的“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材料四: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也因为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 (1) 上图反映的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2.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三大改造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农村分别实行了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中“伟大转折”指哪一历史事件?
    4. (4) 写出1958年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出现的一例失误。
    5. (5) 中国共产党在成长的坎坷历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始终还是一步步地走向辉煌。从这一历程中我们可得到哪些启示?
三、论述题
  • 33. (2024八下·江门期中)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以下关键词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

    20世纪5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在为其奋斗的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它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第1版)

    1. (1) 材料中“崇高的精神”被归纳““两弹一星”精神”精神,简述这一精神的内涵。
    2. (2) 请任选其中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 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例清晰,表述完整。)

      抗美援朝精神   雷锋精神  探月精神  劳模精神   奥运精神  抗疫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