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北宋 | 明 | 清 | |
河北 | 13 | 1 | 2 | 3 |
浙江 | 3 | 3 | 20 | 20 |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 |
【文物解读】
材料一:
|
|
|
|
【知识梳理】
材料二: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简表
阶段 | 演变 |
萌芽于战国 | ①理论:韩非子中央集权的理论 |
建立于秦朝 | ①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
续表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 |
巩固于西汉 | ①实行刺史制度②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③“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完善于隋唐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
加强于北宋 |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实行更戍法;建立禁军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政、军、财权;地方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
新发展于元朝 | ①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②实行行省制度 |
空前强化于明清 | ①明朝废丞相,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八股取士 |
衰败于晚清 | ①国门洞开,政治、经济主权逐步沦丧②鸦片战争后,新的经济成分出现 |
【读书卡片】
材料三:
| 辛亥革命革命使古老的中国由封建“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成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它使过去以汉族为中心、以“夷夏之别”来构成民族级差序列的古代民族转化为具有近代意义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且在制度与宪法方面完成了古代国家、民族向近代国家、民族的转型。——郭姝娅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及民族观的影响》 |
【史料研读】
材料四:日本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激发起中国人民最激烈的抗争。战争的苦难使得中国人民空前的团结,并且在抗战过程中塑造出宝贵的财富,在民族精神、政治智慧、制度创新等方面形成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这不仅保障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并且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三三制”的制度原则,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1941年后还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了5个回民自治乡和1个蒙民自治区陕甘宁边区。
——摘编自朱金春《抗战历史遗产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
【硝烟弥漫】
材料一:1945年7月从美国传来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这时远东的日本继意、德投降之后依然顽强抵抗,不肯无条件投降,……直到9月2日日本政府于美国“密苏里”号上签订正式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摘编自苏永旭《试论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分庭抗礼】
材料二: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共同发展】
材料三: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走向未来】
材料四: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8世纪中期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19世纪中期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914—1918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919—1922年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
20世纪20年代 | 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
1928—1937年 | 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成为强大的工业国 |
1939—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55年 |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
1968年 |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
20世纪50年代 | 新独立的国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 |
1991年 | 苏联解体 |
2010年 | 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