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议论...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3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现代文阅读

    为学与做人
    梁启超

    ①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我想人人都会众口一词的答道:“为的是求学问。”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你想学些什么?”恐怕各人的答案就很不相同,或者竟自答不出来了。诸君啊! 我替你们回答一句吧:“为的是学做人。”你在学校里面学的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历史等等,不过是做人所需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的精通,你能够成个人不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②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称之为三达德——知、仁、勇。 为什么叫“达德”? 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总要三者具备,才能成一个人。 三件的完成状态如何呢?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知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到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育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

    ③怎么样才能不惑? 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 第一,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智识,再进一步,还要有遇事能断的智慧。假如一个人连常识都没有,听见打雷,说是雷公发威,看见月蚀,说是蛤蟆贪嘴。 那么,一定闹到什么事都没有主意,碰着一点疑难问题,就靠求神、问卜、看相去解决,真所谓“大惑不解”,成了最可怜的人了。 学校里小学中学所教,就是要人有许多基本的常识,免得凡事都暗中摸索。但仅有点常识还不够,我们做人,总要各有一件专门职业。 这门职业,也并不是我一人破天荒去做,从前已经许多人做过,他们积累了无数经验,发现出好些原理原则,这就是专门学识。但专靠这种常识和学识就够吗? 还不能。 宇宙和人生是活的,不是呆的。倘若我们只是学过这一件才懂这一件,那么,碰着一件没有学过的事来到跟前,便手忙脚乱了。所以还要养成总体的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 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炼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我都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 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浑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 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 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④怎么才能不忧? 为什么仁者会不忧? 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中国先哲人生观怎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都包含在里头。 大凡忧之所从来,不外两端,一曰忧成败,二曰忧得失。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成败。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宇宙和人生是永远不会圆满的,正为在这永远不圆满的宇宙中,才永远容得我们创造进化。我们所做的事,不过在宇宙进化几万万里的长途中,往前挪一寸、两寸,那里配说成功呢?然则不做怎么样呢? 不做则一寸两寸都不挪,那可真真失败了。仁者看透这一理,信得过只有不做事才算失败,肯做事便不会失败。故《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 再者,我们得着“仁”的人生观,便不会忧得失。 为什么呢? 因为认定这东西是我的,才有得失之可言。连人格都不是单独存在,不能明确划分,然则哪里有东西可为我们所得?既无所得,当然无所失。我只是为学问而学问,为劳动而劳动,并不是拿学问劳动等做手段来达某种目的——可以为我们所得的。你想有这种人生观的,还有何得失可忧?

    ⑤怎么样才能不惧?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丰富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 然则意志怎么才会坚强呢? 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 孟子说浩然正气,至大至刚。 人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第二要不为劣等欲望之所牵制。一被物质上无聊的嗜欲东拉西扯,那么百炼钢也会变为绕指柔了。 总之,一个人意志由刚强变柔弱易,由柔弱返刚强难。 自己做不起自己的主,还有何事可做? 只有奋斗,才可得自由。 意志磨练到家,自然是看自己应做之事一点也不迟疑,扛起来便做,“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才算顶天立地做一世人,绝不会有藏头露尾、左支右绌的丑态。 这便是意育目的,教人做到“勇者不惧”。

    ⑥诸君啊! 你现在怀疑吗? 沉闷吗? 悲哀痛苦吗? 觉得外面压迫你不能抵抗吗? 我告诉你,便是你因不知才会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会忧;你觉得你不能抵抗外界压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惧。这便是你的知、情、意未经过修养磨练,所以你还未成个人。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觉啊! 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诸君啊,醒醒罢! 你成不成人,就看这几年哩!

    1922年 12月

    1. (1) 演讲词要有鲜明的观点,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2. (2) 本文主体部分在论证的过程中都以问句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3) 小文读了文章,颇受警醒,想通过演讲的方式将其观点传递给全班同学,但总是处理不好结尾画线句的情感把握。请你为画线句设计一个演讲脚本,并说明理由。

      小贴士

      演讲脚本 的设计

      提高演讲能力,首先要从脚本的精心设计开始,要达到良好效果,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包括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顿、手势等,都要设计好。

  • 2.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厚阅读,让人生更厚重

    ——在京版集团“世界图书和版权日”专题活动上的演讲

    吴雨初

    ①我想说的“厚重阅读”,简单地说,就是从非功利、非实用的角度出发,去读一些大部头的书,无论是文学、文化、历史、哲学、宗教、科学的重磅的作品,或者说是巨著。更直白地说,每一年,我们要拿出一些时间来,读一本或几本二十万字到一百万字的大书,无论是文学、思想或科学著作。我深信,只有阅读几十万上百万字的大书,才能真正地进入一个世界、一个领域当中,才能真正享受到深度阅读的乐趣。我所说的“厚重”,既是指它的体积和重量,更是指它的内容和含量。厚重阅读,才能感知和领悟到那些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是怎样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字字心血地用几十万字到上百万字构筑起一座复杂的大厦,开辟出一条曲折的道路,引领读者走向一个人工创造的世界,才能让读者带着景仰、带着惊叹、带着疑惑、带着感动,在连续的日日夜夜的忘我境界中,经历一场思想之旅、灵魂之旅、情感之旅、学术之旅。 而这一切,是在快捷阅读和浅阅读中难以做到的。

    ②当然不是所有很厚很重的书都能称之为“厚重阅读”的。换句话说,我所说的“厚重阅读”,其实是指“经典阅读”。 曾经有过很多关于什么是“经典”的探讨。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种说法,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所说过的:“历经过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因为一代一代的人们都无法舍弃它,故而不惜一切代价.紧紧地拽住它,从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那就是经典。经典就是得以存活之物。”在人类历史上,那些凝结着一代代人思想和智慧的作品,大浪淘沙始得金。人生不过几十年光景,哪怕是最先进的工具也无法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遗传或者拷贝,除了通过系统教育来承前启后,就只有经典阅读了。

    ③我想说的“厚重阅读”,其实更是一种“沉静阅读”。除了职业知识分子以外,对于更广泛的大众来说,为生计奔波,为发展奔走,为事业奔忙,激烈的竞争与拼搏之间隙,快速阅读、娱乐阅读、慢阅读,都是很好的方式。如果我们能够用更多一点时间来享受一番奢侈的“厚重阅读”。也许能够让我们短暂地卸却生活的重负,超越紧张的状态,与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命运、领悟思想家的境界与逻辑、感受科学家的想象与发现,我们将会从中获得一种高贵的沉静,或许我们的生命会因此多一点色彩、多一份意义。爱因斯坦曾说过:“世间最不可思议的是,人类作为宇宙的产物,居然能够理解宇宙。”实际上,同样不可思议的是,人类从古至今都在试图理解人类自身,即苏格拉底所说:“认识你自己。”要理解我们人类自己和我们所在的宇宙,最好的路径就是通过阅读,特别是厚重阅读来实现。

    ④最后,我想引用梭罗在《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好好读书,也就是说,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是一项崇高的活动,会比被它同时代的习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更需要读者竭尽心力。”厚重阅读,让你的人生更为厚重。谢谢!(选自《中国出版》2009年第五期,有删改)

    材料二: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材料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记卡

    摘抄

    笔记

    深秋时节,阴雨绵绵。寒冷的雨点浸透衣服,冰冷着肉体。筑路队每天从清早干到深夜。夜里,大家穿着雨水浸透的、污泥浆硬了的衣服躺在水泥地上睡觉,相互用体温来取暖。每天吃的是一磅半像无烟煤一样的黑面包,有时连这也供应不上。奥立克匪帮也不断袭击。共青团员们边战斗,边劳动,到处响彻铁棒和铁锹碰击石头发出的声音,到处看见在紧张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不久,寒冬来了。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刨开冻硬的土地。只要我们这口气不断,一定要建成这条铁路。他(朱赫来)来到工地,看到这种景象,极为感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啊!”

    朱赫来说的这句话让很多人深有感触,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

    1. (1) 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厚重阅读”中的“厚重”一词不仅指书籍体积和重量,更指其内容和含量。 B . 从库切对经典的认识中可以看出,经典是经历过时间的淘洗而无法舍弃的优秀作品。 C . 职业知识分子更适合“厚重阅读”,为生计奔波的广泛的大众更应该选择快速阅读。 D . 作者在演讲中多次运用排比的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提升了演讲的效果。
    2. (2) 材料一是一篇演讲词,请分析作者演讲的思路。
    3. (3) 苏轼曾说:“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我们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的阅读方式。请你结合材料二,推荐同学阅读《经典常谈》的相关篇章。

      ①张同学在预习《〈庄子〉二则》时,想要查找相关资料,你建议他阅读《》。

      ②李同学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想进一步了解杜甫,他可以阅读《》。

    4. (4)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采用“摘抄和做笔记”的阅读方法,以提升阅读质量。材料三是小语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做的摘记卡,请你根据提示将笔记补充完整。
    5. (5) 厚重阅读如何让人生更为厚重? 请结合材料一概括。
  • 3. (2024八下·云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

    丁雅诵

    ①当下,不少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例如以“弘扬非遗文化,做新时代传承人”作为开学典礼的主题,开展击鼓明志、趣味灯谜、体验活字印刷术等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对青少年而言,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形式和载体也在不断创新。如何创新形式载体,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爱上传统文化;如何引导青少年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让青少年与传统文化“双向奔赴”?应当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其以更加贴近生活、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并有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不同教育主体之间的工作合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③加强实践育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行合一。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停留于文字、图片上的记录,更是历经岁月变迁后生动鲜活的文明传递,饱含时代赋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正因如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应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让广大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对话历史、感悟文化。一份精心设计的节日作业,一次博物馆里的现场教学,一场故居旧址的实地考察,都能帮助青少年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润,激发他们文化传承的自觉。

    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时空。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让古籍活起来、让文物动起来,也让传统文化之美直抵人心。运用短视频、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形式,创制新的育人场景,将传统文化巧妙嵌入其中,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是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青少年的新趋势。未来,继续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打造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特点的文化产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⑤汇聚各方合力,学校、家庭、社会共担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职责。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有机衔接,有序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形成良好家风,营造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呼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创新传承载体和传播渠道,探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建共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长效机制,激发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活力。

    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心中牢牢扎根,才能进一步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绝的力量。   

     (《人民日报》)

    1. (1) 作者认为要让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里生根发芽,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2. (2) 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学校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写起?
    3. (3) 你的身边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为文章第③段补充一个证例。
  • 4. (2024八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勇敢的要义

    同学们:

    ①我们都很崇敬英雄,也希望自己像英雄一样勇敢。但每个人对勇敢的理解却有所不同,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勇敢”呢?

    ②在我看来,勇敢,是生存的方法,而不是生活的内容。误解了它,就会被勇敢绑架,人便会充满煞气,陷于争斗,沉入敌对。

    ③曾听一位长辈说起,勇敢有两种,一种是直面伤痛的勇敢,一种是直面问题的勇敢。

    ④伤痛不是人生的兴奋剂,它需要直面,但不能沉浸其中,也不要自虐式地奋斗,否则就误解了勇敢的要义,与勇敢背道而驰。

    ⑤直面伤痛,就是要学会放下,放下过去的事、过去的伤,提升自我。决不可以把沉积的愤怒,含在每个日子里咀嚼;用伤和怨铺就的路,注定恐惧与愤慨交织,却与真正的勇敢渐行渐远。

    司马迁直面残酷屈辱的刑罚,修身养性,专心致志修写《太史公书》,誉满八百里秦川,正因为他放下身体与精神上的多重痛苦,才有力量和勇气去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直面伤痛之后,还要心存阳光,心怀大爱,拥抱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勇敢。新冠病毒袭击武汉时,患有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心系式汉人民,不顾自己的病痛,克服身体上的困难,坚守在抗疫最前线,带领全院医护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

    ⑧直面伤疡,是长大的一部分:而真正的成年,从直面问题开始。

    ⑨直面问题的勇敢,不是陷于问题难以自拔,而是把力量用在解决问题上,是心怀善良,坚定前行。

    ⑩纵然正在面临和即将面临的问题伤人,除去痛得大叫、哭嚎,还可以勇敢。勇敢地直面问题,接受一切所遇,勇敢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勇敢地求助他人共御问题,勇敢地与人合作消灭问题……勇敢地直面问题的人,不会向着阻挡的大河止步,会寻找桥梁、船只,会学习泅水涉水。不会向着遥远的长路却步,会结交旅伴、过客,会等待时机搭车搭船。

    ⑪勇敢不是一刀杀向外界,一刀刺向自己。勇敢地直面问题的人,总是能怀揣阳光,以良善之心坚定地行动,以悲悯之心与人为伴,执着灿烂地一路向前。

    ⑫勇敢,从来都不是愚蠢地与己做难,与人为敌,与世界对坑。以自虐为勇敢,是对勇敢的亵渎;以良善而勇敢,是对勇敢的升华。

    ⑬读懂了勇敢的要义,才真正拥有了勇敢的力量,活出了勇敢的幸福。

    (取材于张晓彤《勇敢从来都不是与世界对抗》,《演讲与口才》,2020.02)

    1. (1) 根据③到⑪的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2. (2) 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的链接材料是某同学发的一段“微信朋友圈“,请你从文中寻找依据作为理由,给该同学写留言,帮她调整一下心态。

      【链接材料】

      “不帮我解决问题就算了,何必还要刺痛我?告诉你们吧,我从没害怕过谁,我就要跟讨厌我的人对抗到底!这就是我的勇敢!”

  • 5.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俭以养德

    张 玮

    ①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追求奢侈,衣服买名牌,手机用高档。但你们知道吗,著名主持人汪涵的手机居然是个便宜的“老古董”,甚至连智能手机都不是。现在的他身价与日俱增,但他从不把多余的时间浪费在生活消费上,而是潜心学习,专心工作。因此,他的主持功力越来越强,修养和学识也不断提升,成了中国主持界的翘楚。鲁迅说:“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生活和工作是相连的,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上抛弃了节俭的品格,追求了享受和安逸,他在工作上也就很难再经受住艰苦的考验,甚至会日渐堕落。

    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革命家堪称俭与廉的典范。周恩来总理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要求一切招待用品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不能铺张华丽。1962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余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资匮乏,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一件睡衣穿了多年,朱德同志每顿不过是一碗米饭、三小碟菜、一个汤。回溯历史,从井冈山、延安到西柏坡,从“两个务必”到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我们党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

    ④可是有些人,终究不能坚守节俭底线,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最终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前云南省委书记白某自己一年工资十来万,爱人是央企领导,一年也有几十万收入,足够过上宽裕的生活。但他还是不能坚守“俭”字,丢弃了节俭的意识,纵容自己的贪欲,结果一步步滑向了罪恶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他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追悔莫及。

    ⑤《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勤俭节约不仅给人们带来富裕安宁的生活,还给人们带来许多益处。它培养人们自我克制的习惯,它使精明、谨慎渗入人们的生活,它使人们拥有安逸、闲适平和的心态。而奢侈是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会把你推向犯罪的深渊,难以回头。因为你获得越多,就愈贪婪,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正如白居易所说的“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个人要成功,社会要进步,国家要发展,就要不忘初心、坚持不懈,保持简朴的作风。试想,如果汪涵取得成就后,就开始追逐名利和享受,他还能不断取得进步成为主持界的精英吗?如果老一辈革命家不坚守节俭底线,而是贪图享乐,我们国家还能历经艰险成长起来吗?

    ⑦____

    (选自《演讲与口才》2017年第04期,有删改)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 (2) 文章第④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所学课文,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 . 在买牡蛎时,我给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母亲吓了一跳,骂我是疯子。——《我的叔叔于勒》 B . 父亲为了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回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台阶》 C .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范进中举》 D . 杨二嫂由于生活不景气,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碗碟等小东西。——《故乡》
    4. (4) 请在第⑦段的横线上给文章补写结尾,回应论点,总结全文。
  • 6. 现代文阅读

    谈谦虚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看浅一点,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③看深一点,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宗教都有一个被崇拜的崇高的对象,我们向外所呈献给被崇拜的对象是虔敬,向内所对待自己的是谦虚。虔敬和谦虚是宗教情绪的两方面,内外相应相成。这种情绪和美感经验中的“崇高意识”以及一般人的英雄崇拜心理是相同的。我们突然间发现对象无限伟大,无形中自觉此身渺小,于是栗然生畏,肃然起敬:但是惊心动魄之余,就继以心领神会,物我交融,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也提升到那同样伟大的境界。对自然界的壮观如此,对伟大的英雄如此,对理想中所悬的全知全能的神或尽善尽美的境界也是如此。在这种心境中,我们同时感到自我的渺小和人性的尊严,自卑和自尊打成一片。

    (选自《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 (1) 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2. (2)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3. (3) 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谦虚的作用。
    4. (4) 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脱,结果实验完成得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 7. 现代文阅读

    论交友之道

    ①人在社会中生活工作,就必须交朋友。交朋友就不能不被朋友影响,这种影响有好有坏,好的影响可以使自己健康成长、人生幸福;坏的影响则可能导致自己身败名裂、人生凄惨。交友这件事关系重大,一定要严格交友的原则,慎交友,交好友。

    ②首先是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告诉我们要“无友不如已者”,“如”是“似”“像”的意思,就是不要结交那些不像自己的人,也就是和自己志不同、道不合的人,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切磋琢磨,共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呢?方法就是“感召”,即想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就要使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互相吸引,互相感召,从而最终聚到一起。孔子曾说过:如果你不知道儿子怎么样,就观察他的父亲;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就看他结交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君主、领导什么样,就看他的属下,这样你就知道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说的就是同类相感的道理。

    ③其次是要结交的朋友。据说楚国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楚庄王向他请教其中的奥妙。他回答:“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不过是善于观察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如果这个人他所结交的朋友都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敬长辈、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身心也会一天比一天安定,被称为‘吉人’。”可见,朋友对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人的成长和命运。《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贤德之人在一起,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贤德之人。反之,如果人所结交的都是无德之人,所听的都是诈伪的言语,所看的都是邪曲不正、贪图利益的行为,那么就会致使自己即将遭受刑罚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④最后,朋友之间要以道相交。古人论人与人相处之道,云:“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朋友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以利交、以势交、以色交都不能维持长久,唯有以道相交才能天荒地老。那么,朋友相交之“道”是什么呢?《论语》云:“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相交之道就是“信”。与朋友交往,言语行为都很守信,才能够获得朋友的信赖,在困难的时候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在社会上接人待物处事才会一帆风顺。

    ⑤年轻人正处于事业的起跑线上,能否交到好的朋友,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曾国藩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鉴于此,年轻人务必要“亲君子,远小人”,选择结交对自己德行提升有帮助的朋友。好的朋友,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自己提升境界,走向幸福的人生。

    1. (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 (2) 依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首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

      其次是要结交的朋友。

    3. (3) 请简要写出本文的论证思路。
    4. (4) 下列名言,最适合证明第②段“要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轻诺必寡信。” B .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C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D .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