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距今约12000—8000年,出土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中国已知最早的陶器,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这可以说明( )
    A .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的起源地 B . 湖南先民率先进入新石器时代 C .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 D . 湖南的先民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 2. 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 . 各民族间的血缘联系日益密切 B . 华夷之间以文化礼仪为区分标准 C . 奠定了汉民族形成的初步基础 D . 华夏族融合了周边各个少数族群
  • 3. 东晋宋齐北边的疆域,大致以淮水为界,几度北伐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随后又退回到了淮水一线;梁陈只能保有长江以南。这( )
    A . 源于江南经济的初步开发 B . 符合古代政局变迁的整体趋势 C . 说明北方由分裂走向统一 D . 导致了门阀政治逐渐走向衰落
  • 4. “官家”最初是指朝廷或官府。晋唐五代,偶尔用来称呼皇帝。两宋时期,从官府到民间皆称呼皇帝为“官家”。这( )
    A . 体现了皇权的世俗化趋势 B . 缘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C . 体现了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D . 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5. 丁狗仔欺负14岁的丁乞三仔,丁乞三仔拾土回掷,致其殒命;雍正下旨“丁乞三仔情有可原,着依例从宽免死”。9岁幼童因讨要葫豆不得而殴毙同龄人;乾隆认为幼童因一件小事就有了杀人的冲动,危害性极大,须依《大清律例》,处以绞刑,不得宽减。据此可知,清朝( )
    A . 律例合编保护了未成年人 B . 矜老恤幼体现了礼法合一 C . 君主专制达到了历代巅峰 D . 司法审判融入了理性因素
  • 6.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乾、嘉时期,知古不知今、言内不言外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大地理学家,竟仅以专长考古闻也”。道光中叶以后,具有“边徼或域外地理学⋯⋯遂成道光间显学”。这一显学( )
    A . 是经世致用理念的延续 B . 根源于边疆危机的加深 C . 反映近代学科体系调整 D . 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 7.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召开,会上通过了来自共产国际的决议:“小资产阶级在中国是革命的群众。他们从前演过重要的作用,以后也将如此⋯⋯中国革命在现时阶段中的革命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的联合,并且在这一联合之中,无产阶级是统率的动力。”这一决议( )
    A . 主张中共夺取革命的领导权 B . 表明党中央受到右倾思想影响 C . 坚持巩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 . 对于中国国情进行了正确分析
  • 8. 1941年,中共中央军委明确指示说:“军队在抗战期间原则上不再补兵,作战损失后两团并为一团,两营并为一营,两连并为一连,旅的架子也可取消一些。全军准备明年至后年缩小一半。”这一指示( )
    A . 反映了国民党消极抗战的策略 B . 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 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D . 表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9. 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城市中不能升学或就业的青年安置下乡。1962年至1966年上半年,全国共动员了129.28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举措( )
    A . 体现了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求 B . 导致了城市生产被破坏 C . 落实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 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复苏
  • 10. 1977年8月发表的中共十一大政治报告认为:“苏美两家是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特别是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苏修亡我之心不死。”然而1984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座谈会上,正式宣布解放军将裁军一百万的决定,并指出“世界上既不可能爆发世界大战,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侵华战争”。这一转变( )
    A . 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改变 B . 开启了中国外交新纪元 C . 根源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 D . 得益于中苏关系正常化
  • 11. 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将领汉尼拔入侵罗马时,罗马登记在册的公民数量是28万人。公元前131年罗马在征服了西班牙与希腊后进行了人口普查,共有32万公民登记在册。据此推知,罗马( )
    A . 公民群体大量沦为奴隶 B . 基层社会面临严峻问题 C . 扩张战争引起民生凋敝 D . 户籍登记制度效率低下
  • 12. 中世纪初期,西欧的城市主要是平民生活区,城外农民没有向城市交纳贡物的义务。12世纪后,乡村出现负责粮食生产与销售的专门组织。13世纪时,大型庄园提高了粮食生产,大规模向城市出售谷物。这一转变( )
    A . 冲击了封建庄园制度 B . 刺激了粮食价格上涨 C . 构建了城乡二元体制 D . 推动了商业模式创新
  • 13. 《圣经》中记载了诺亚为了延续地球生命,每种动物都挑选雌雄一对带上方舟。18世纪中期编订的《科学、美术与工艺百科全书》中对诺亚方舟故事做了解释,“诺亚方舟一定很大很大。它不只是容纳欧洲所有成双成对的动物,两头羊不可能足够,要养活那对狮子势必得有数百头羊”。由此可见,此书( )
    A . 鼓励运用理智独立思考 B . 利用科学完善基督教义 C . 宣扬新教伦理改造社会 D . 借助信仰构建理性价值
  • 14. 下图描绘了1770年至1860年英国兰开夏郡建筑工人、农场工人和手摇织机工人的实际收入。据此可知( )

    A . 蒸汽动力的普及削弱了工人竞争力 B . 机械化加剧了工人阶级的职业困境 C . 工业革命增强了无产阶级政治诉求 D . 现代行业部门适应了新的生产要求
  • 15. 漫画《我们用我们的小斧子砍的》发表于20世纪上半叶,从左到右三个人物(左右两边代表的是英美)携手合作,共同砍倒了两棵大树。这幅漫画可以反映出( )

    A . 远东局势步入缓和阶段 B . 英美对日本崛起的忧虑 C . 列强妥协共同操控中国 D . 反法西斯同盟并肩作战
  • 16. 20世纪60年代,苏联立项拍摄电影《战争与和平》。在文化部长福尔采娃牵头下,工业部调配40家企业专门生产博物馆无法提供的易损瓷器和丝织品:罗蒙诺索夫瓷器厂据18世纪图纸重新开窑;轻工部门顶着原料压力制作出9000套西装、11000件纱衣、12000顶帽子和20万颗纽扣;女子宫廷礼服完全采用手工缝制。这说明了( )
    A . 苏联的工业发展日趋平衡 B . 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竞争激烈 C . 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逻辑 D . 行政部门对市场的强力控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二十年的土地及田赋统计

    地区

    田地(亩)

    税银(两)

    税米麦(石)

    全国总计

    607843001

    24449724

    4331131

    江南

    44800647

    4137854

    3327849

    江南占全国比例(%)

    7.37

    16.92

    76.84

    ——全汉升《明清经济史研究》

    材料二历代税制改革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以一条鞭法为例,“条鞭并夏税、秋粮、均徭、里甲、土贡……。未几而里甲之值年者,杂役仍复纷然。……岂知其为重出之差乎?此所谓积累莫返之害。有明自漕粮而外,尽数折银。天下之银既竭,凶年田之所出不足以上供;丰年田之所出足以上供,折而为银,则仍不足以上供也,无乃使民岁岁皆凶年乎?此所谓所税非所出之害”。……故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於后世者大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田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黄宗羲对一条鞭法的看法。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7年2月,美国以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政策为由,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并建议中国也与德国断交,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提上日程。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对参战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极力主张中国参战。在段祺瑞主持下,内阁会议于3月通过了与德国绝交的决定。但在提交国会审批的过程中,段祺瑞与总统黎元洪产生矛盾,一度被免去职务。经历政治争斗后,段祺瑞重新担任总理,主持内阁再度通过对德宣战的决定。

    进步党人【注】梁启超多次上书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并公开发表《中德国际前途观》《余与此次对德外交之关系及其所主张》《绝交后之紧急问题》等文,称“若拒美请而孤立,则中国将来必为列强俎上之肉,今出此途,于救亡之外,尚有一线进取之路耳”。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则着眼于内政。孙中山在致北京国会电中称,中国参战会引发“排外之盲动”等危险。5月发表的《中国存亡问题》一文中,孙中山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性质的战争,是一场世界强国弱肉强食的战争,中国国力弱小,不宜卷入其中。就参战得到的一些利益,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获得。中国不应该冒险参战,而是应该将工作重心放在改革内政、奖励农业、工业发展,推动交通建设上。

    ——改编自王建朗《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

    【注】进步党:民国初年一个大规模政团,是当时政坛上非常活跃的一股势力,包括部分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和民间知名人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7年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对中国参战的态度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塞塔石碑(RosettaStone),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这使得近代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

    1798年7月,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他制定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埃及的计划,从诸多领域精心挑选出175位学者,组成一支庞大的科学艺术考察团,收集和研究埃及历史。1799年8月,法军在尼罗河三角洲的拉希德村发掘出了罗塞塔石碑。1801年,法国被英国和土耳其的联盟打败,根据协议,战败国法国必须无条件地交出他们在埃及发掘的一切文物。次年,罗塞塔石碑被运往伦敦,后移至大英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1802年,东方学家德·萨西获得了一份罗塞塔石碑拓片,他从希腊碑文中的专有名词切入,找出了代表“托勒密”(Ptolemy)和“亚历山大”(Alexander)之名的近似字组。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在埃及菲莱神庙方尖碑拓片中发现了托勒密和克列奥帕特拉的名字,他顺着这条线索,继续研究专有名词。几个月后,他成功释读了亚历山大、提比略、图拉真等王名。虽然商博良只破译了碑文几千个符号中的111个,但古埃及文字之谜已经揭起一角。1822年9月29日,商博良在巴黎科学院召开的重要会议上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拼音问题致达西尔先生的信》,把自己的发现公诸于世,这一天是公认的一门新兴学科——埃及学的诞生之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塞塔石碑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发掘和研究所具备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商博良对罗塞塔石碑的破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