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址 | 生产生活状况 | 时间 |
湖南玉蟾岩遗址 | 人工栽培稻种 | 距今18000—14000年 |
浙江上山遗址 | 镰形石器、石刀、石磨盘 | 距今11400—8600年 |
河北磁山遗址 | 地窖式粮仓、家猪骨 | 距今8000—7600年 |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 廿二年,攻魏梁(梁,魏国都城) 廿二年,兴,攻荆(荆,楚的代称) |
民族 | 时间 | 关于民族迁徙情况 |
羯 | 西晋太安年间(302—303年) | 并州大旱,人民饥荒,不少羯族东出山西,流入山东、河北 |
鲜卑 | 北魏圣武帝年间 (213—218年) | 大泽(位于今呼伦贝尔)多沼泽,不宜游牧,故迁至水草丰美的河套、阴山一带 |
氐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东汉末年,诸雄争霸,曹操派人将氐人五万余徙居扶风、天水二郡 |
统治者 | 主张 |
宋太祖 | 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
宋太宗 | 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
朝代 | 每人粮食面积(市亩) | 粮食亩产(市斤/市亩) | 人均占有粮食(市斤) |
明代 | 3.23 | 346 | 约1117 |
清中叶 | 1.71 | 367 | 约627 |
材料一 由于高昌地区(吐鲁番地区)的人民多系“汉魏遗黎”,以及从河西诸州逃亡或随军而来的大批农户,所以高昌“国有八城,皆有华人”。他们到达高昌后长期从事农耕,精耕细作,使吐鲁番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膏腴之乡。吐鲁番地区原系汉朝的一个屯垦重地。魏晋时期依然是戊己校尉的驻地,戍守将士不仅戍守边地,还要屯垦种植。十六国时期,这种军屯的形式还存在。
——摘编自陈跃《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了土地制度,政府以法令的形式规定授予妇女一定数量的土地。为妇女授田是封建国家承认妇女经济地位的集中表现。她们辛苦劳作,同男子一起推动了北魏农业生产的发展。妇女的一部分劳动产品作为赋税交纳给北魏政府,建立起与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这无疑意味着她们对政府税收的增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周海燕《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表
科技项目 | 具体概况 |
项目一:生产工具改进与铁器牛耕技术 | 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耕—耙—耖作业中所使用的铁犁、耙、耖等铁农具……铁犁牛耕技术也传入了南方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很是注重保护耕牛,政府曾多次颁布严禁杀牛的禁令 |
项目二:南北各地作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 | 《齐民要术》专辟了《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篇,介绍了边远民族地区及国外的一些引进作物……秦汉时期水稻有品种13个,南北朝时期,品种大增,《齐民要术·水稻》记载有24个品种 |
项目三:精耕细作农业思想的传播及实践 | 在北方形成的耕—耙—耱的耕作技术向南方传播,使南方水田农业发展成了耕—耙—耖这种耕作方式……为保持土壤地力,施肥技术很关键,当时绿肥普遍实施……在这一时期,双季稻也发展起来 |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一
章怀太子墓的《客使图》,展示的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正接待三位外国及周边少数民族的来使。 | “每使至,鸿胪勘问土地风俗、衣服贡献、道里远近,并其主名字报。” ——《唐会要》卷六三《史馆上》“诸司应送史馆事例” |
材料二 唐代是封建社会体育文化的发展高峰,在城乡随处可见。从体育项目看,唐代不仅传承了蹴鞠、马术、摔跤、武艺……而且还出现了马球、象棋等新的体育项目,文献记载太宗皇帝是引进马球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民俗体育方面,如秋千、斗鸡、踏春、赛龙舟也在城乡蓬勃开展,其中有些项目来自西域,也有些项目传播至朝鲜、日本、东亚、西亚,甚至欧洲。
——摘编自王俊奇《唐代体育文化史》
材料三 隋唐五代时期的平民妇女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力量。从事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是历代农家妇女的共同特征。唐朝天宝年间,朝廷征收的数量巨大的纺织品主要是出自劳动妇女之手。唐代平民妇女参与商业活动的领域十分广泛,她们有的沿街或上门贩卖各种货物……跨地区长途贩运及经商的经济活动较少。
——摘编自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活研究》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多对边疆地区“因俗而治”,清朝前期统治者更是将“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作为治理边疆的方略。在蒙古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的汉族聚居区实行郡县制,在维吾尔族地区尊重当地习俗,只对原有的制度稍加改制;在西藏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台湾设置台湾府。这些多元化的边疆管理体制在清朝前期对维护边疆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陈跃《“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
材料二
①“……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元史· 百官志三》 | ②“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 ——《续修台湾县志》 | ③ 赤崁楼 (原为荷兰人所建) | ④ 伊犁将军府 | ⑤ 班禅金印 |
观点 | 史料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
古代中央政府重视加强对东南边疆的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