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霞山区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6 浏览次数: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霞山模拟)  下图为某同学筹备的中国境内北京人专刊的部分素材,以下还能放到专刊里的是(    )

    A . 打制的石锤 B . 磨制的骨针 C . 碳化稻粒 D . 彩绘陶盘
  • 2. (2024九下·仙桃模拟)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该思想属于( )
    A . 道家 B . 法家 C . 墨家 D . 儒家
  • 3. (2024·霞山模拟)  春秋时期,楚国往往把兼并得来的小国改建为县,也常把边地防守重镇改建为县。春秋末年以后,晋国又在比较荒凉的边地设郡,面积较县大得多,而地位要比县低;战国时期,随着边地的逐渐繁荣,在郡下分设若干县。由此可见( )
    A . 春秋时期郡县体制不适应时代需求 B . 郡县的出现与加强边防有关 C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确立郡县制 D . 楚国率先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 4. (2024·霞山模拟)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 . 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 B . 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 . 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 . 秦朝统治忽视思想建设
  • 5. (2024·霞山模拟) 西汉政府曾下令禁止宰杀耕牛,规定杀牛、盗牛者受重刑,但封国王侯以牛肉为奖赏赐予臣属的现象屡屡发生。在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菜谱中亦记载有丰富的牛肉菜品。这反映出当时(   )
    A . 法律制度流于形式 B . 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 C . 中央权威面临挑战 D . 牛耕技术不受地方重视
  • 6. (2024九下·仙桃模拟)  医圣张仲景提倡医学应“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南朝数学家祖冲之称其研究成果“可经世务,悉万物”。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    )
    A . 坚持服务帝王的宗旨 B . 注重理论的抽象概括 C . 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D . 是为了探索万物之理
  • 7. (2024九下·仙桃模拟)  东晋初年,从洛阳迁到吴地的丞相王导在盛夏之日为了消暑,将腹部压到冰凉的棋盘上,并说:“何乃渹(qìng,渹是吴地方言,意为凉快)。”北人说吴语,这体现出(   )
    A . 北人不适应南方气候 B . 人口南迁带动文化交流 C .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 . 国家统一促进人口流动
  • 8. (2024九下·仙桃模拟)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这引起学者对孝文帝改革作用与意义的深层次思考。表中这些观点(    )

    观点一

    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观点二

    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

    A .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否定性意见 B .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肯定性评价 C . 全面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D . 客观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两面性
  • 9. (2024·霞山模拟)  下表是某书第一章的目录。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 )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A . 光武中兴 B . 开皇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0. (2024七下·渭滨期末)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材料反映的史事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行 C . 遣唐使访华 D . 大食人来华
  • 11. (2024九下·惠阳月考) 宋真宗(907~1022年在位)说:“群臣敢言者,亦甚难得,其言可用,则用之,不可用,置之。若必加罪,后复谁敢有言者。”这有利于( )
    A . 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B . 激发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C . 革除前代武人乱政的时弊 D . 提高官员的政治文化素质
  • 12. (2024·霞山模拟)  宋元时期,虽然有零星自画像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之中。明清时期,自画像中的人物大多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突出展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面部特征。自画像风格的变化,折射出明清时期( )
    A . 个性发展的价值追求 B . 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C . 趋于成熟的绘画艺术 D . 社会氛围日趋保守
  • 13. (2024·霞山模拟)  对农业文明状态下的民生而言,最主要的内需产品只有两个:一是吃,二是穿。而水稻和棉花的引进与推广,在“耕”和“织”两大领域分别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该论述可以用来说明( )
    A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危害性 B . 加大征收徭役赋税的必要性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可能性 D .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性
  • 14. (2024·霞山模拟) 《红楼梦》塑造了丫鬟晴雯的形象,她没有受到过任何文化教育,当别人拿着太太们的赏赐向大家炫耀时,她刚烈地说:“一样这屋里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这一情节反映出当时(  )
    A . 人们对封建礼教的反叛 B . 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 C .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 政治批判的色彩浓烈
  • 15. (2024·霞山模拟)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洪秀全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这反映了太平天国( )
    A . 将士革命热情高涨 B . 无法克服阶级局限性 C . 缺乏国家治理经验 D .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 16. (2024·霞山模拟)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联军统帅额尔金照会恭亲王奕,声称“英法侨民,即在此园(圆明园)内遇害极惨”;而据法国俘虏科尔迪埃记载,巴夏礼一行8人被捕后,“初解至通州,过八里桥”,“禁锢一庙内”,后被押送至京“加锁链,置于狱”。据此可知( )
    A .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 B . 英法侨民遇害是战争爆发的主因 C . 中西方的维权意识存在明显差异 D . 侵略者试图为战争暴行寻找借口
  • 17. (2024·霞山模拟) 以下材料反映出义和团(   ) 

    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中国)时机”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周运动前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对中国实行瓜分实为下策。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A . 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B .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C . 彻底清除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 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
  • 18. (2024·潮南三模)  《辛丑条约》要求中国将统管一切涉外事务和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等事务的总理衙门改为专管外交的外务部。这一要求得到了李鸿章等人的积极响应。李鸿章等人的反应表明(    )
    A . 中国近代化始于机构调整 B . 开明官员初具近代外交意识 C . 列强直接管理中国的内政 D . 维新派丧权辱国迎合侵略者
  • 19. (2024·霞山模拟)  由于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材料反映的是(   )
    A . 古埃及文明 B . 古印度文明 C . 古希腊文明 D . 古代阿拉伯文明
  • 20. (2024九上·恩平期中) 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亚里斯多德也声称,“我们不应假想任何公民可私有其本身,我们毋宁认为任何公民都应为城邦所公有。”这表明古代雅典( )
    A . 充分保护公民权益 B . 强调公民公共意识 C . 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D . 维护城邦独立自治
  • 21. (2024九下·娄底模拟)  有学者针对中世纪晚期的西欧经济指出,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的后果之一,是使农民与商品市场建立密切的联系,货币地租取得优势之日,就是西欧商品市场急剧扩大之时。这一观点强调货币地租( )
    A . 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B . 保障了庄园制度稳定 C . 是欧洲殖民扩张的开始 D . 促使了手工工场出现
  • 22. (2024·霞山模拟)  某历史研究小组编写了一部小话剧《浪潮汹涌的法国大革命》,下列四段场景中最有可能出现在这一话剧中的是( )
    A . 国王关闭卧室的电灯防止被民众找到 B . 制宪议会经讨论后颁布了《人权宣言》 C . 巴黎公社在反动政府反扑中最终失败 D . 华盛顿主持制定宪法被选为首任总统
  • 23. (2024·霞山模拟)  下面表格反映了1811—1901年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单位:%)。据此可知,工业革命( )

    时间

    1811年

    1841年

    1861年

    1871年

    1901年

    农业

    33

    22.7

    217

    15.3

    9.0

    工业

    30.2

    40.5

    43.6

    54.6

    64.1

    其他

    36.8

    368

    34.7

    30.1

    26.9

    A .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 . 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C . 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 D . 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 24. (2024·郁南模拟)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而农民一文钱也不用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
    A . 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 B . 使用农民成本低廉 C . 农奴制阻碍俄国发展 D . 农民实用性更强
  • 25. (2024·霞山模拟)  某学者说:“达尔文认识到《物种起源》已经成为社会学的暗示,直到1859年他才敢于去写,通过自然选择的那种进化原则,来透视人类发展历史的新亮点。”这说明进化论的观点( )
    A . 推翻了天主教的神创论 B . 超越了生物学本身的意义 C . 解决了生物学众多难题 D . 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 26. (2024九下·仙桃模拟)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指出:“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新制度的框架。”该记者意在强调( )
    A . 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新道路 B . 顺应民心民意是革命成功的关键 C . 布尔什维克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D . 十月革命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 27. (2024·霞山模拟)  1929年一1933年,《大萧条食谱》纷纷在美国出版,只为用尽量少的食材,让一家人获得均衡的营养。这一时期的很多儿童身材矮小,被称为"萧条的一代”。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 )
    A . 盛行黑人奴隶制 B . 限制工农业生产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爆发经济大危机
  • 28. (2024·霞山模拟) 有学者认为:“意大利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尤其是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形成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南部、岛屿和农村地区都还处于封建残余桎梏下的情况,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首要因素”。该学者认为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    )
    A .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B . 源于其经济和政治的落后    C . 经济大危机下的产物    D . 源于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 29. (2024·霞山模拟) 俄国学者阿尔巴托夫认为:“赫鲁晓夫真的相信,揭露了斯大林个人,他就完成了任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虽然对消除我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出现的深刻的变形现象没有做任何一点事情”。作者认为赫鲁晓夫的任务和使命应该是( )
    A . 批判个人崇拜 B . 注重经济体制改革 C . 改变苏联模式 D . 实施“政治多元化”
  • 30. (2024九下·海陵模拟)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 .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 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 C .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 . 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5分,共40分。
  • 31. (2024·霞山模拟)  中国先人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

    甲骨文字形

    表达的含义

    三个“力”(耕作工具耒的形状)并列,表示合作。

    ——摘编自张献《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材料二 古代中国各历史时期农业技术发展简表

    历史时期

    发展概况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修建都江堰、郑国渠;测定二十四节气

    秦汉时期

    二牛抬杠、耦犁、耧车;代田法

    魏晋时期

    翻车;耕耙耱技术;《齐民要术》

    隋唐时期

    曲辕梨:筒车

    宋元时期

    高转筒车;《农桑辑要》;《授时历》

    明清时期

    水力风车;《农政全书》

    材料三

    ①科举制 ②指南针 ③行省制 ④明长城 ⑤《本草纲目》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协”字体现出的农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 (3)  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优秀中华文明成果,请任选一个(写序号即可),简要说明它是如何体现中国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
  • 32. (2024·霞山模拟)  在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甚至成为历史的聚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他一方面处理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和翻译各种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摘编自陈支平《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徐寿(1818—1884年)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他多次科考不中,无奈之下,决定放弃科举。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

    材料三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5月1日联合十八省举人上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但5月2日都察院以条约已盖皇帝玉玺印,无法挽回,却不收。”……有学者查阅清朝军机处《上谕档》《电报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研究后认为,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林则徐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作出的努力。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寿制造黄鹄号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分析造成徐寿命运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关于“公车上书”事件记述的矛盾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种记述更为可靠?
  • 33. (2024·霞山模拟)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新“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以下为《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中描绘的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

    图景类型

    特征

    大停滞的世界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导致全球化停转

    大分化的世界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世界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化的世界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

    大融合的世界

    全球各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进行合作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中,任选一方面说明“欧洲霸权的削弱”。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冷战”没有出现的原因。并概括冷战思维的主要表现。
    3. (3)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你所认同的任何一种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写明所选类型,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