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 | 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
观点二 | 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 |
百废待兴(公元618—683年) 篡位、叛乱与腐败(公元684—712年) 黄金年代(公元713—755年) 动荡时期(公元756—804年) 恢复时期(公元805—860年) |
现在“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中国)时机”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周运动前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 要把“华人置诸德国官吏治理之下”,实在是“一种困难”,对中国实行瓜分实为下策。 ——德国将领瓦德西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写给德国皇帝的信 |
时间 | 1811年 | 1841年 | 1861年 | 1871年 | 1901年 |
农业 | 33 | 22.7 | 217 | 15.3 | 9.0 |
工业 | 30.2 | 40.5 | 43.6 | 54.6 | 64.1 |
其他 | 36.8 | 368 | 34.7 | 30.1 | 26.9 |
材料一
汉字 | 甲骨文字形 | 表达的含义 |
协 | 三个“力”(耕作工具耒的形状)并列,表示合作。 |
——摘编自张献《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材料二 古代中国各历史时期农业技术发展简表
历史时期 | 发展概况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出现并逐渐推广;修建都江堰、郑国渠;测定二十四节气 |
秦汉时期 | 二牛抬杠、耦犁、耧车;代田法 |
魏晋时期 | 翻车;耕耙耱技术;《齐民要术》 |
隋唐时期 | 曲辕梨:筒车 |
宋元时期 | 高转筒车;《农桑辑要》;《授时历》 |
明清时期 | 水力风车;《农政全书》 |
材料三
①科举制 ②指南针 ③行省制 ④明长城 ⑤《本草纲目》 |
材料一 在这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林则徐受命前往广州处理禁烟事务。他一方面处理与英国商人的鸦片交涉,加强前线的防务,另一方面积极了解西方世界的基本情况,搜集和翻译各种报刊,组织人力翻译西方地理学著作,编写《四洲志》一书,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
——摘编自陈支平《从文化传承的视野来评价林则徐的伟大历史贡献》
材料二 徐寿(1818—1884年)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他多次科考不中,无奈之下,决定放弃科举。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
材料三 1899年,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5月1日联合十八省举人上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但5月2日都察院以条约已盖皇帝玉玺印,无法挽回,却不收。”……有学者查阅清朝军机处《上谕档》《电报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研究后认为,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摘编自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一 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一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宣告完成。这一削弱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衰弱、政治危机、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减弱。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冷战结束之后,有人不断发表有关新“冷战”已经或正在出现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冷战结束后,导致冷战的基本前提条件即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但是,目前还不能说,人类已经超越冷战了。因为冷战的影响不是短时间所能消除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立、过于强调国家政治安全与军事安全以及“非友即敌”的观念等冷战思维,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挥作用。
——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三 以下为《全球趋势2030:变换的世界》中描绘的四种截然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
图景类型 | 特征 |
大停滞的世界 |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导致全球化停转 |
大分化的世界 |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世界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
非国家化的世界 |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 |
大融合的世界 | 全球各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进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