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教研联合体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05 浏览次数:1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 1. (2024·江油模拟)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ín) (juàn)永  气凝神(píng)  心无旁(wù) B . 好(pǐ)  狡(xiá)   气喘吁(xū)    两插刀(lèi) C . (yuān)痛(zhì)   如法制(páo)   不容发(jiān ) D . 难(jí)   (pì)睨   筹交错(gōng) 摩肩接(zhǒng)
  • 2. (2024·江油模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箴默 迁徙 老骥伏枥 矫揉造作 B . 横亘 缥渺 络绎不绝 苛捐杂税 C . 劳碌 鄙薄 相濡以沫 惊慌失措 D . 蓬勃 弹劾 迥然不同 藏污纳诟
  • 3. (2024·江油模拟)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败落的叙利亚聚集着多个国家的特种部队,各种势力犬牙交错 , 战场上战士的浴血交锋,不过是为背后巨头争取更大的筹码。 B . 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C . 缅北电信诈骗分子志同道合 , 分工明确,诈骗屡屡得手,导致许多被害人损失了大量钱财。 D . 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是“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
  • 4. (2024·江油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B . 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必须加强自我约束,如果不能约束自己,沉溺其中,就会后患无穷。 C .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生存和凝聚的动力。 D . 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没有为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5. (2024·江油模拟)  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赠序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B . 诗的发展到唐朝到达巅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诗人,如“初唐四杰”,合称“李杜”的“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合称“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C .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D .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黄发”代指小孩。
二、文言文阅读
  • 6. (2024·江油模拟)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吕蒙从权征讨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 , 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岂徒武将而已乎!

    (选自《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有删改)

    【注释】①权:孙权。②袭肃:人名。 ③甘宁:人名。 ④蹙(cù):急迫。 ⑤立屯:安营扎寨。⑥谲(jué):欺诈,招降。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事之 , 由陈就先获也 克:攻克,攻破 B . 其言 善:对,好 C . 瑜使甘宁前夷陵 据:占据 D . 宁困 急:危急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B .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C .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D .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3. (3)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吕蒙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军队击败陈就、曹军等体现了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可贵品质。 B . 黄祖能够被成功擒拿,是因为吕蒙率先击败了对方将领陈就,所以首要的功劳应属于吕蒙。 C . 益州将领袭肃带领军队前来依附,吕蒙对袭肃的行为称赞有加,并把军队直接归还给了袭肃。 D . 吕蒙在营救甘宁时,留下凌公绩,并保证凌公绩能固守十日,说明他了解部下,知人善任。
    4. (4)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於义宜益不宜夺也。

      ②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

  • 7. (2024·江油模拟)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闻鹊喜·吴山观涛

    周密

    天水碧 , 染就一江秋色。鳌雪山龙起蛰 , 快风吹海立。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①吴山:在杭州,是春秋时吴国和越国的分界山,是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绝佳之地。②天水碧:是一种浅青的染色。③鳌:神龟。④戴:背负。⑤蛰:潜伏。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写钱塘江的秋水似染成“天水碧”的颜色,写出了潮水未来时浪静波平的观感。 B . “数点”以下三句,写了远处的几点青山,天边的一抹晚霞,上下翻飞的白鸥,扬帆的小船,织成了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使人赏心悦目,如临其境。 C . 末句“隔江闻夜笛”,以动写静,写出了江上的风平浪静,万籁俱寂。写闻笛,其实仍是写钱塘江水。 D . 整首词从白昼写到黄昏,又从黄昏写到黎明,将“观涛”前后的全过程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2. (2) 赏析“鳌戴雪山龙起蛰”一句的妙处。
三、默写
  • 8. (2024·江油模拟)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 (2)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
    3. (3)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
    4. (4)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5)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6. (6) 苏轼《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四、综合性学习
  • 9. (2024·江油模拟)  学校八(2)班开展“人工智能”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日趋成熟以及数据资源的加速增长,人工智能技术有望不断提升,机器视觉和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将迎来发展新机遇,预计到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335.6亿元。

    【材料二】

    著名科学家霍金就是“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坚定支持者,他甚至公开发表言论,说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人们的担忧不是毫无根据的,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第一个冲击便是就业机会的减少。李开复曾预测,未来十年有50%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可能造成一个更严重的后果一麻痹人类的心智。

    (摘编自互联网)

    1. (1) 我国人工智能具体的发展状况如何?请根据材料一统计图,从产业规模和增速两方面简要分析。
    2. (2)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源自哪几个方面?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 10. (2024·江油模拟) 某同学抄录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的回目时,遗漏了下句,只记得那句与杨志有关。请你从下列句中帮他找出该回目的下句( )

    《水浒传》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A .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B .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C .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D . 小李广梁山射雁
五、现代文阅读(30分)
  • 11. (2024·江油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理财

    王愿坚

    ①访问胡行长,是为了给一篇革命回忆录补充材料。

    ②红军主力长征了,一支不满200人的红色游击队,被敌人重兵围困在南方一片苦寒的山区里。他们餐风饮露、茹苦含辛地坚持着,从1934年到1937年,整整3年。胡行长就是当年那支游击队的供给部长、现在省人民银行的行长。我找到了他的家。这是一所平常的四合院,北房门口的向阳地里,有两个人在忙着。右窗下是个老头,正往一排花盆里浇水。盆里栽着些花不像花、菜不像菜的秧子。左窗前的一位,蹲在那里做煤球,做得那么专心,直到我走到他面前才发觉。

    ③听我打听胡行长,他放下煤球,揩着手站起身,“叫我老胡吧。”他笑着说,一双眼睛清亮,炯炯有神。

    ④ “噢——,要抖落老账哩!”看了介绍信,老胡哈哈笑着,显然是个开朗爽快的人。他给我介绍了旁边的老李:李老根,做过地下党交通站长,游击战时,对于支持山上的斗争出过好大力。十几年没见了,这次他路过这,顺便把老胡三番五次要的东西带了来。

    ⑤老李笑着和我握了握手,转身从屋里出来,手里攥着个钉着大红五角星的挎包,说道:“老胡这个人真是一个钱捏得出水来!”他打开挎包,掏出一个账本,冲着老胡一扬,板起面孔说:“咱俩还有银钱官司哩!你看,白纸黑字,”他揭开账本,找出一行,用手指戳着念下去,“‘4月8日,老根购粮,支洋980;吃饭打尖,铜元6枚。’6天只给6个铜子。6个!他要把我的喉咙捏断哩!”说罢,他抹了抹胡子,开心地笑了。

    ⑥账本纸页发了黄,麻布面子也磨损不堪了。里面,一笔笔账目,日清月结,很是清楚。重见旧物,老胡露出激动的神色,“一点也不错,那时,敌人向山区反复开展了‘搜剿’。粮源断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带子,熬!究竟该勒多紧?我夜里想到天明。”

    ⑦老胡拿着账本边念边说:

    ⑧“‘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斤4两’——每人只1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看着那一翘一翘的秤杆,眼眶子又酸又涩,我把秤杆一扔就去找政委了。

    ⑨ “政委正把洗净的野菜,一把把往清水里扔。我眼泪呼地涌出来了,说:‘政委,这米实在发不下去了。’

    ⑩ “政委头都没抬,厉声说:‘先把眼泪擦干!’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又说,‘发不下去就不发!前边还不知道有什么风风雨雨等着我们呢!咱们跟吃苦受罪没交情,可是它来了,咱也不躲躲闪闪。眼下,你觉得你很穷:可是照我看,你很富,你给全体同志吃了一副补药呢!肚子里的东西少了,脑子里的东西——革命意志、革命精神可就越来越多了。’说到这,政委哈哈大笑。这回轮着他揩眼泪啦!……这番话着实使我开窍。”

    ⑪老李这会说:“发2两粮时,有人已经光吃野菜了……”老胡忽然想起了什么,“对了,有实物为证。这次特地托老李找了几种带来。”

    ⑫这时,我才知道盆里栽的不是什么奇花异草。“这叫苦麻菜,可以像牛吃草一样生吞活嚼。这叫苦栽,上好的猪草。那是野芹菜……栽起来,偶尔吃一点,它能教你看得远,想得透,学会对待富裕和贫困!”说着,老胡抱出一大把菜叶子,“这点栽不了的残余,咱们消灭它。承晔,来,拿去让妈妈洗洗!”

    ⑬屋里跑出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接过菜叶子跑走了。

    ⑭望着那蓬在红领巾旁微微颤动着的翠绿的野菜叶子,我心头热乎乎的。

    ⑮当我怀着一种感激和激动的感情,喝着那碗苦涩的野菜汤时,我已经忘掉了到这里是为了采访,倒像跟他俩一道坐到那浓密的山林里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讲述的革命往事发生在1934-1937年南方红军游击战争时期。 B . 老李戳着账本强调6个铜子,表明他一直记恨着老胡当年的行为。 C . 第二次写盆栽,列数野菜名,有助于读者捕捉人物性格的闪光点。 D . 结尾部分“我”“心头热乎乎的”,是因为感受到革命精神在延续。
    2. (2) 主人公老胡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3. (3) 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17日,发出米24斤半’——每人减成2两。‘18日,发出米12斤4两’——每人只1两米,煮成饭还不够一口吃的。

    4. (4) 本文与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都以回忆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请运用你的学习经验,尝试从情节安排或主题表达方面,简要分析本文这样写的好处。
  • 12. (2024·江油模拟) 现代文阅读

    网络时代的笨拙精神

    ①抄写,是过去的人读书的基本方式之一。明代文学家张溥,他就有边抄边读的习惯,常常反复抄写六七次,不真正弄懂不罢休,他给书房取名叫“七录斋”,正是突出了这个习惯和方式。

    ②尽管我们已经不可能像古人那样去抄书了,可是抄写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现在仍然有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德国现代思想家瓦尔特在一本名叫《单向街》的书里,专门谈过中国的抄书方式,他很耐心地说道:一条乡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边行走和乘飞机飞过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地,一本书的力量,读一遍与抄写一遍也是不一样的。坐在飞机上的人,只能看到路是怎样穿过原野伸向天边的,而徒步跋涉的人则能体会到距离的长短、道路的坎坷和景致的千变万化。他可以自由伸展视野,仔细眺望道路的每一个转弯,犹如一个将军在前线率兵布阵。一个人专心致志抄写一本书时,他的灵魂会深受感动。

    ③任何发达的交通工具都不能代替行走。今天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汽车、动车或者飞机,但无论如何,步行是无法废除的,而且有的时候,步行甚至是最合适的。

    ④和抄写一样,背诵也面临着现代的挑战。清代的大学者戴震,不但十三经正文全能背诵,连十三经的“注”也能背诵。著名的历史学家余英时感慨说,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大可能了。人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而且还在不断扩大下去,我们不可能把精力仅仅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选择少数重要的经典或篇章,反复阅读或者抄写,乃至能够背诵,仍然是必要的。

    ⑤可是,我们不是要反对死记硬背吗?

    ⑥这里要做一个区分。在学校里,为了应付考试,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内容。这里面,有一部分东西除了应付考试,没有别的意义,考完试了也就可以扔到脑后,对这些东西的死记硬背是越少越好。但是一些经典或重要的篇章,其意义却是长久的,我们基本的知识构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都离不开它们,熟读乃至背诵它们,是为了从中汲取更多、更好、更持久有用的人生养料。而且,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并不就是排斥理解的过程,恰恰相反,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发生了、加深了,渗透和影响发生了、加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⑦确实,背诵和抄写都是挺笨的老方法,耗时费力,殊为不易;可是,即使是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有的时候,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笨拙的精神依然是最好的精神。

    1. (1) 关于背诵,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 熟读和背诵的过程其实是一个逐步加深理解、渗透和影响的过程。 B . 背诵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耗时费力。 C . 一些关系到良好人文素养形成的经典作品和重要篇章还是有必要熟读甚至背诵的。 D . 背诵虽然是古老而笨拙的读书方法,但是直到今天依然可以借鉴。
    2. (2) 关于“抄写”的意义,文中有哪些阐释?
    3. (3) 文章结尾在论述“背诵”和“抄写”的时候,为什么说“古老的方法仍然是最好的方法”?请结合原文内容加以解释。
六、作文(60分)
  • 13. (2024·江油模拟)  生活自有精彩,感动需要表达,我们会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叹,为他人的精神气度而慨叹,为自然丰物的美丽神奇而惊叹,为伟大时代的灿烂辉煌而赞叹……

    请以《送给你,我的感叹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