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减负提质示范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 1. (2024八下·道县月考) 语段阅读

    【文段一】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按顺序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____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____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文段二】

    ①对于二十四节气,中国人当然并不陌生,它以温润的“滴答声”写入中国人的基因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留下深痕。②这也许是世上最诗意的历法,四时轮回,与你邂逅二十四次,像一封封时光信笺,悄然告诉你世事变迁。③它是实用的,千百年来,它____着稻香谷熟,____着蛙鸣蝉唱,它____着叶落花黄,____出雪甜梅香。④它是诗意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从民谣、谚语到诗词文赋,文人们被节气的风吹出万千( ),平平仄仄的诗行在大地上蓬勃生长,随着季风四野吟诵。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内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piāng    销声匿迹    风雪(zǎi)途    感概 B . 然piān    销声匿迹    风雪(zài)途    感慨 C . 然piāng    消声匿迹    风雪(zài)途    感慨 D . 然piān    消声匿迹    风雪(zǎi)途    感概
    2. (2) 请给文段画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承载    引导    演示    沉淀 B . 装载    引领    演示    沉积 C . 承载    引领    展示    沉积 D . 装载    引导    展示    沉淀
    3. (3) 以下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按顺序次第开放。 B .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C . 它以温润的“滴答声”写入中国人的基因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留下深痕。 D . 这也许是世上最诗意的历法,四时轮回,与你邂逅二十四次,像一封封时光信笺,悄然告诉你世事变迁。
    4.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人生永远一帆风顺,____,____,____,____。所以,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精华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财富。

      ①我们的祖先都通过文字,通过这种物象之网的编织,给我们构建了高价值的解决方案

      ②但是有一件事我们保证得了

      ③我们付出的努力一定能获得回报

      ④那就是任何困境和困顿

      A . ②③④① B . ③②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④③①
    5. (5) 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 B . 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C . 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D .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
    6. (6)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 B . 《小石潭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C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按内容体制分为“赋、比、兴”,按表现手法分为“风、雅、颂”,二者合称“诗经六艺”。 D . 《回延安》是运用“信天游”的形式,使用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语,展示出了浓郁的东北风情。
  • 2. (2024八下·道县月考) 古诗文默写。

    诗苑漫步,同学们吟诵“①,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气势;吟诵“③,④。”(《诗经•子衿》)感受夸张修辞技巧所造成的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吟诵“⑤,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感受劳役者对贵族统治者的质问和指责;吟诵“芳草鲜美,⑥”(陶渊明《桃花源记》)感受桃林繁花遍地的美景;吟诵“⑦,⑧”(柳宗元《小石潭记》)感受作者被贬官之后,内心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 3. (2024八下·道县月考) 综合性学习: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

    【材料一】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材料二】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活动,通过熄灯一小时等实际行动引领低碳生活,推进节能减排。该活动在全球128个国家的4600多座城市同步进行。

    1. (1) 结合上述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叫低碳生活。
    2. (2) 结合实际,请提出三点切实可行的“低碳生活”建议,方便大家践行。
    3. (3) 请为学校开展的“低碳生活”实践活动,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则宣传语。
二、阅读与理解。(共44分)
  • 4. (2024八下·道县月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

    1. (1)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三处)

      以 视 西 北 男 子 游 惰 不 事 生 产 者 其 俗 洵 美 矣

    2.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屋舍俨        见四野禾油油 B .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C . 中往来种作        丈夫方担粪灌园 D . 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家之中
    3.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的作者是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B . 甲文以写实的笔法,反映在现实中经过多年战乱,终于过上了自由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图景。 C . 乙文中作者描绘了一幅男耕女耘、夫妇协同持家的农家风情图。 D . 乙文作者特别赞美“江北之俗”,即妇女也勤劳的风俗,将之与西北男子的“游惰”习气相比较,视界显得尤为宽阔。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 5. (2024八下·道县月考)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事

    (明)滕毅

    虎战龙争二十秋,江秋日夜自东流。

    道旁无语王孙泣,天际含颦帝子愁。

    苜蓿风烟空壁垒 , 蒹葭霜露满汀洲

    多情惟有西山月,永夜依依照白头。

    【注释】①含颦:皱眉。形容哀愁。②苜蓿(mù xu),一种草类。③壁垒:古时军营的围,泛指防御工事。④汀洲:水中小洲。

    1.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标题提示我们,这首诗是作者有感于生活中的某事来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B . 首联“虎”“龙”比喻当时的英雄豪杰,“虎战龙争”写出了二十年来群雄角逐,战事连绵不断的情形。 C . 颔联延续上一联内容,“泣”“愁”二字写实,呼应了“无语”“含颦”,展现了“王孙”“帝子”的悲苦形象。 D . 颈联写景,植物的繁茂与壁垒空无一物形成鲜明对比,并以此营造了深邃沉郁的意境。
    2. (2) 请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填写下面的表格。

      内容

      诗情

      该诗所记为秋景。先写“江流”,然后描写壁垒中、汀洲上的各种植物,颈联中①“”一词,亦能明确“秋”之节令。尾联再借②这一意象,用③的修辞,衬托出诗人情感的深沉厚重。

      即事感怀类作品可以表现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可以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等。综合来看,这首诗表达了④

  • 6. (2024八下·道县月考) 说明性文章阅读。

    集成电路——社会信息化的“引擎”

    ①集成电路是通过在半导体基片上制作晶体管、电阻、电容和导线等,控制电子在固体中的运动,并封装在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人们由其形貌,给集成电路取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芯片。

    ②集成电路的主要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硅。人们常见的砂石中,就含有硅元素。一块黑褐色的硅石片,看上去不起眼,但经过人们的创新设计和加工制造,便成为集成电路。自1958年集成电路发明以来,随着设计和制作技术不断进步,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就处理器而言呈每24个月增长一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现在,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上百亿个晶体管。

    ③得益于集成电路,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占地150平方来,重30吨,耗电140千瓦,计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如今,超级计算机计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亿次,并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研究、太空探索、基因测序、天气预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移动通信领域,也得益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进步,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枝术(5G)已经普遍应用。

    ④手机、电脑、卫星、高铁、工业机器人中的集成电路千差万别,但都做着类似的事:信息的获取、存结、处理和传输。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构成的信息中枢,已经融入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构筑信息社会的基石。比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更准确地进行流调,手机扫码成为生活中的常态,还有汽车导航、网购商品、数字支付,都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集成电路构成的信息终端之间,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的交换。

    ⑤未来,集成电路将在更多维度和更大空间发展起来,前景广阔,信息化社会和数字时代需要这样的“引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相信这一朝阳产业将从多维度、多方面推动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

    (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集成电路的基底材料,是地球上除氧之外含量最丰富的元素——硅。 B . 单一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每24个月增长一倍。 C . 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 D . 在移动通信领域,通信网络传输速率不断提高,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已经普遍应用。
    2.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集成电路——社会信息化的‘引擎’”,“引擎”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说明了集成电路在社会信息化中的核心地位。 B . 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集成电路就是芯片。 C . 第③段中加点词“约”表示估计,说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由大概1.8万个电子管组成。 D .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以集成电路与软件构成的信息中枢,已经融入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构筑信息社会的基石。
    3. (3)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了哪些内容?
  • 7. (2024八下·道县月考) 文学作品阅读。

    又“训”了父亲一顿

    张金刚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④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

    ⑤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⑥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

    ⑦父亲说,办完事给我娘买点儿饼干。我急了:“千万别买甜的,她血糖高!”父亲低下声:“可她就想吃甜的呢。唉,年轻时,你娘哪舍得吃呀,有啥好吃的都紧着你们、紧着我。七十来岁的人了,想吃就吃点儿。我听了她一辈子话,依着她吧!”又心酸,又好笑,又担心:“那一定少吃,记得吃降糖药,听到没?”父亲:“哦。”

    ⑧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

    ⑨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

    ⑩其实,父亲还是很“听话”的。我“训”他“上房顶摔着咋办”,他就再没上房晾晒过东西、扫过雪;我“训”他“冬天生炉子,晚上一定盖好炉盖,窗户留条缝”,他就每天晚上检查好几遍……

    ⑪每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干过包工队,土里刨食,吃过许许多多苦……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害我一直自卑地,自食其力地苦拼到今天。可父亲又谈何容易?

    ⑫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的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⑬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选自《桂林日报》2021年1月31日,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把“训”父亲的情节补充完整。

      情节

      对父亲的态度——“训”

      父亲进城到银行改医保卡密码

      “不知道疫情吃紧呀”

      “我家不是你家呀!”

      父亲进门搓鞋底、带鸡蛋;

      “不用搓啦!”

      “千万别买甜的”

      父亲说用小渔网从大河里捞小鱼。

      “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

      我中午有个应酬

    2. (2) 品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握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3. (3) 有人说结尾语段写女儿,与表现“我”与乡下父亲的感情无关,应该删去。你赞成吗?请说明理由。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训”父亲这种行为的看法。

      【链接材料】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选自《论语•为政》)

      释义: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最难。遇到事情,由年轻

      人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老年人享受,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1. (1) 《经典常谈》是作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填作品名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2. (2) 阅读《经典常谈》后,你认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刃”字是在“刀”形上加上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属于形声字。 B . 书中介绍了《说文解字》《史记》《尚书》《周易》等文化经典著作。 C . 《<诗经>第四》提到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 . 朱自清按照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这一原则来撰写《经典常谈》。
三、表达与写作(共50分)
  • 9. (2024八下·道县月考)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文题一:亲情是什么?是温暖的关怀,是永久的怀念,是离去的背影,是难忘的争吵……请选取典型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题目自拟。要求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

    文题二:我们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所感触,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针对你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要求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