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字形 | 释义 | 任务 |
天 | 1 ▲ | ⑴根据字形,在①处补充“天”字释义。 ⑵根据字形和《说文解字》,你认为“国”的本意是 A. 拿起武器保卫疆土领域 B. 用石头围成一个圈 ⑶根据海报主题,要从左边第二列“字形”栏中选择一个汉字作为宣传中心词。仿照示例,说明选择的理由。 示例:爱,爱护。爱国就是要将祖国时刻放在心中,用实际行动去爱护我们的国家。 | |
下 | 长横表示地平线,短横表示方位符号。 | ||
国 | 或,邦也,从口,从戈,表示武器。(《说文解字》) | ||
家 | 本意指屋内、住所,后引申为家庭。 |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
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
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
老管事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
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地倒念着:
中华抗日英雄
耿振华吾儿收
父字
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
清雪还照旧地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地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哪里去找去!现在锯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
“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
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闹革命的时候,还偷偷地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
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
“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
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
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
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
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地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
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
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地睡着。
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
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
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
“伐呀,不伐白不伐。”
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
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
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
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
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
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
耿大先生死了。
1941. 3. 26
(有删改)
① | → | 管事取信,三人看信 | → | ② | 父思成疾,伐树写信 | → | ③ |
角度 | 句子 | 批注 |
动作解读 | A. 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地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 | 整宿静坐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的父亲。 |
台词设计 | B. 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 | 这句台词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 |
心理把握 | C. 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 | 耿大先生为什么要砍倒所有榆树? |
A. 茂密高大的榆树 B. 被砍倒的榆树 C. 光秃秃的榆树桩
示例:我选C。光秃秃的榆树桩,象征东北大地在日军蹂躏下痛苦的现状。以此作为主要布景,表达了对敌人的仇视,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
A. 家信 B. 漫天大雪 C. 年迈的父母
第二单元 5黄河颂/光未然 6 老山界/陆定一 7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 8*土地的誓言/端木募良 9木兰诗 |
要求:结合单元课文和《北中国》文章内容,突显爱国精神,体现文章主题,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抒情方式,语言流畅得体,100字左右。
材料一:
●良渚博物馆
展览名称:梦回良渚,传承文明
展览形式:文物、图片、视频
展览内容:
第一展厅——水乡泽国:讲述良渚文化和太湖的形成,再现湿地王国的崛起与发展。
第二展厅——文明圣地:讲述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以及背后的城市文明。
第三展厅——玉魂国魄:讲述良渚的玉器文明,以及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传承的影响。
●浙江自然博物院
活动名称:一抹中国红,共创中国图
活动形式:互动实践
活动内容:
为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理解国庆节的意义,由博物院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去户外采摘树叶,回到馆内后,课程老师进行讲课,最后利用采摘回来的树叶通过剪切粘贴到中国地图的模板(纸质)上,制作属于自己的中国地图。
●浙江博物馆
展览名称: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展
展览形式:文物、图片、视频
展览内容:
一张张满载历史印迹的珍贵图片、一件件充满家国情怀的珍贵文物、一幕幕展现革命史实的珍贵影像,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浙江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取得浙江解放的光辉历程,展现了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革命精神。
材料二
图1 图2
(数据来源:猎豹用户研究中心)
材料三
A. 他人影响 B. 兴趣动机 C. 被动选择
一颗青菜:文物是过去的东西,没什么意义,而且归还文物是国家政府之间的事情,我们中学生做不了什么,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闪闪红心: |
叶秀发传
明·宋濂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辄擢①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②长溪簿③ , 后调安庆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④ , 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⑤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不得近,邑赖以完。 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
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蔽衣一袭,至无以为敛。
(选自《宋宪文》卷十)
[注释] ①擢:选拔。②授:任命。③簿:古代官职名,“主簿”的简称。④浚濠:挖深护城河。⑤亟〔jí〕:急忙,赶快。
文言语句 | 方法借鉴 | 字词释义 |
日为备御计 | 词类活用法 | 日: |
金人犯蕲、黄二州 | 成语推断法:秋毫不犯 | 犯: |
骑兵将迫 | 查找字典:破。①逼,威胁;②接近,靠近;③紧,急。 | 迫: |
苟先去之 | 语境推断法 | 苟: |
会 金 人 使 谍 者 至 秀 发 擒 之 亟 斩 于 城 门 以 徇
金人来犯 | → | ①_______ | → | ②________ | → | 斩杀间谍 | → | ③_________ |
家 人(跪在地上,哭求):“金人来犯,我们赶紧逃走吧!”
叶秀发( ▲ ):这正是臣子竭尽全力为国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
链接材料: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节选自曹植《白马篇》 |
甲同学: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爱国人士,他们的爱国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乙同学: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普通人,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国的热爱。
丙同学: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将爱国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根据三位同学的讨论,谈谈你的见解或分享你的经历。
要求:⑴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⑵字数600字左右;⑶不得抄袭、套作;⑷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