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潼南区六校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八下·潼南期中) 歌曲《走进新时代》中唱到“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2. (2024八下·神木月考)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

    A .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 .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 3. (2024八下·阿荣旗期中) 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B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4. (2024八下·潼南期中)  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图)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5年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大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 . 工业门类齐全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地区分布均衡 D . 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 5. (2024九上·南宁开学考)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说明(    )
    A . 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 . 它是真正反映人民意志的宪法 C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 . 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6. (2024八下·安次期末) 在中国百年现代化历程中,私营企业在1956年集体消亡,这独一无二的历史现象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是(  )

    A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B . 全国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 C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 . 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
  • 7. (2024八下·潼南期中)  对一个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
    A . 焦裕禄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王进喜
  • 8. (2024八下·长泰期中)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叙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 . 时间 B . 背景 C . 内容 D . 影响
  • 9. (2024八下·潼南期中)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烙印。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③“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④“打倒走资派”“造反有理”

    A . ②①④③ B . ②④③①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①②③
  • 10. (2024八下·潼南期中) 1984年联想、青岛电冰箱总厂、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即后来的万科)等公司纷纷成立。财经作家吴晓波称这一年为“中国公司元年”。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11. (2024八下·潼南期中)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 )
    A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 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2. (2024八下·潼南期中)  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 . 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 C . 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 设立经济特区,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
  • 13. (2024八下·潼南期中)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其中实物史料主要是通过实物本身的形态、结构、质地、原料和工艺等提供历史信息,体现史料价值。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
    A . 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军枪支 B . 《中美联合公报》 C . 《开国大典》油画 D . 香港回归仪式亲历者的电视采访录影
  • 14. (2024八下·潼南期中) 2017年10月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

    ④生物进化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5. (2024八下·长春期末)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 . 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 .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5分,第18题6分。请在答题卡作答。
  • 16. (2024八下·潼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缺乏编制五年计划的实践经验,而且统计资料严重不足,对国内资源状况不明,对原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太清楚,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只能采取边制定、边执行的办法,不断进行修订、调整、补充,前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终于形成了我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蓝图。1955年3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原则通过了五年计划草案。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主持拟定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一五计划”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意味着置其他事业于不顾,适当地安排了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56》

    材料二

    中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获得土地的农民有着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农业产品的要求,又有两极分化的危险。就组织起来互助合作,才能发展生产,共同富裕。1953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中国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摘编自黄道霞《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

    材料三 1980年1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的农业工作会议指出:“分田单干也不等于资本主义,没有什么可怕,群众已经认可了。到底哪种制度合适?主要看增产是否显著,农民收入是否增加,大多数群众是否欢迎。”……安徽的经验很快得到中央的肯定____逐渐在全国农村推广,农村改革历程的开启,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新的民本思想。

    ——摘编自孙明杰《万里农村改革中的民本思想》

    材料四 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在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农业科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1976-1998年,农业科技使农民累计增收3500亿元,解决了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摘自李洪文《中国神龙的世界传奇》

    1. (1)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达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A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的编制进行了多次帮助和指导。

      B我国一五计划的编制遇到了很多困难,采取了边制定、边执行的办法。

      C在一五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注意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按比例、协调发展。

    2. (2)  图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
    3. (3)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三中“”处所指的是中央政府哪项有关农村的改革制度?并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制度得以在全国推广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5. (5) 中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综上,依据我国农业政策发展史谈谈你有何认识?
  • 17. (2024八下·潼南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从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四

    材料五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般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位置后填错误。

      A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的取得与中华民族精神面貌无关。

    4. (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指出图中A、B处所指代的事件?并谈谈你对B处时间转折性地位的理解。
    5. (5) 据材料五,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6. (6) 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 18. (2024八下·潼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20世纪我国的重大政策简表(部分)

    时间

    政策

    1950年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1958年

    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3年

    新中国实行“三大改造”

    20世纪70年代末

    中国开始农村改革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