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一中“此河”指的是什么?开通“此河”有什么作用?
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依据材料三,写出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并回答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诗中的惨状是由哪一事件造成的?该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 隋大业年间,增设进士科,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子弟通过门第进入仕途的局面。
——摘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为防止一些人通过钱财考入进士,又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摘编自《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 据文献记载: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人;北宋武举共开科考试28榜,共取士868人,平均每年5人。 ——摘自《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之教训,采纳了重臣赵普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以加强中央集权。北宋中央从兵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三方面着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中央对地方官僚权力的制约机制,有效防止了地方藩镇官僚乱权现象的发生。
——摘编自《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中央权制度之初探》
材料三 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的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发展。而民族融合和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改变了宋、辽、西夏、金对峙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状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观察材料一,A处应是哪一时期?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现象?
材料二中的图一是我国宋朝出现的哪一农业生产工具?说一说图二所示货币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