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市四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月...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 1. (2024·潮阳模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观河姆渡遗址时说,河姆渡先民开拓了人类稻作文明史,表明浙江余姚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这反映了( )
    A .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 . 手工业成为当时主要的生产部门 C . 河姆渡居民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D . 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起源地之一
  • 2. (2024九下·惠来模拟)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该学派是( )
    A . 儒家 B . 道家 C . 法家 D . 墨家
  • 3. (2023七上·余江期中)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 . 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 C . 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 . 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 4. (2024九下·兴隆台模拟)  《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5. (2024九下·银川模拟) “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材料中的“动机”是指( )
    A . 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B . 弘扬传统思想文化 C . 消灭种种异端学说 D . 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 6. (2024七下·潜江期中)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大一统王朝 B . 秦朝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唐朝开创科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 D . 元朝确立行省制,君主专制到顶峰
  • 7. (2024九下·衡阳月考) 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根据下图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关键词:秦统一中国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 . 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8. (2024七下·新邵期末)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的活力”在后世体现为( )
    A .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发展 B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C .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D .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 9. (2024九下·衡阳月考) 《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 民族的大交融 B . 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 . 社会相对安定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10. (2024九下·衡阳月考) 下列四个历史事件中,与其他三个性质不同的一项是( )
    A . 甘英出使大秦 B . 鉴真东渡日本 C . 玄奘西行天竺 D . 文成公主入藏
  • 11.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有人说,它仿佛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一度承担着沟通南北的重担;它属于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沉淀了兴衰更迭的家国记忆,汇聚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与力量。以下体现该内容的是( )
    A .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B .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C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2. (2024九下·衡阳月考) 诗歌往往能在-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社会风貌,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 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峦一陈桥兵变 B .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一玄奘西行 C . 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分封制度 D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一开元盛世
  • 13.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其目的在于( )
    A . 推动教育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B . 节约军费开支,减轻百姓负担 C . 防止武将跋扈,避免政局动荡 D . 减少矛盾冲突,缓和民族关系
  • 14.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到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官方设立的市内进行,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人们在城内任何地方都可建立商店,开设作坊店铺,还可以推车挑担沿街叫卖。由此可知,宋代( )
    A .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 商业完全脱离政府的管辖 C . 重农抑商政策解体 D . 商业发展打破了坊市界限
  • 15. (2024七下·驻马店期末) 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    )
    A . 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 B . 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 C . 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 D . 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
  • 16. (2024七下·丹徒期末) 宋代商业贸易非常繁荣。下列四个选项中能够体现宋代商业贸易发展突破时间限制的是(   )
    A . 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了草市 B . 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 C . 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D . 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 17.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清朝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文学名著《红楼梦》创作面世并广泛传播:戏曲艺术推陈出新,国粹京剧逐渐形成并流传四方。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背景是( )
    A . 推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的强化 B . 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C . 设立军机处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D . 颁布禁海令与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18. (2024七下·沛县期末)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张骞通西域直接开辟了通往欧洲的路线 B . 玄奘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C . 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 .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 19. (2024九下·衡阳月考) 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不久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对上述措施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 B . 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 C . 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 D . 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
  • 20. (2024九下·衡阳月考)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 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B . 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C . 清朝在西北设置伊犁将军 D .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 21. (2024九下·雁江月考) 王同学在整理明代的学习资料,其目录中有“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应当是明代的(    )
    A . 经济发展 B . 文学繁荣 C . 对外关系 D . 科技成就
  • 22. (2024七下·淮安期末)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 . 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 . 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 . 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 . 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 23. (2024九下·海口模拟) 1040年,范仲淹因直谏触怒皇帝,被贬到陕西地区,参与宋朝西北边防事务。他当时的军事对手是(    )
    A .   契丹 B . 大夏 C . 大金 D . 蒙古
  • 24. (2024七下·望花期末)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丞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纵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明朝则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上述变化的实质是( )
    A . 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B . 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C . 相互制约,杜绝贪腐 D .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 25. (2024七下·防城期中) 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A . 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 . 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 . 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 . 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 26. (2024九下·衡阳月考) 经济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哉!

    ——班固《汉书》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材料一体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材料二描述了我国历史上哪一盛世局面?该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哪一重要政策有关?
    2. (2) 材料三中图1水利工程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请写出该工程的名称和修建者。图2是隋朝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它的中心是哪里?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若你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一农学著作?
  • 27. (2024九下·衡阳月考)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统治时期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中央行政制度,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与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国土)之广,咸(都)不逮(及)元。

             ----《元史.地理志序》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内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君主权力)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1. (1) 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回答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中央行政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材料中的统治措施,使唐朝出现了繁荣盛世,请写出唐朝出现的两个著名盛世的名称。
    2. (2) 材料二中《元史·地理志序》内容说明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结合图示回答,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
    3. (3) 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元朝政府在台湾、西域和西藏分别设置哪些行政机构?
    4.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四分别反映明朝和清朝中央统治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材料论述题
  • 28. (2024九下·衡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工具等产品的出口获得空前发展,产自中国的物品在世界各国展示出独特魅力。朱棣亲定国策主动派遣使团到他国进行友好访问。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8000人,乘船62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后来几次航行更加遥远。中国向海外发展有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海域扩张政策,将所及诸国纳入中国版图。二是实行睦邻友好政策,扶持和帮助海外诸国步入较为先进的文明行列。已经是”世界海洋大国”的明朝选择了后者。永乐年间,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明朝建立友好关系,并遣使来朝,其中苏禄、淳泥、满剌加等国还是国王亲自率队来华。今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正努力成为和平发展的推动者和全球治理的参与者,这也为我们进一步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 (1) 明朝派遣使团的远洋航行最远到达哪里?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