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1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图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这一文化遗存是( )

    ·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

    ·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雕刻精美的玉器

    ·遗址中发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 . 仰韶文化 B . 大汶口文化 C . 河姆渡文化 D . 良渚文化
  • 2. 《孟子·告子》中描述某一制度:“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这一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礼乐制 D . 郡县制
  • 3. 墨子提倡“兼爱”,主张“节用”,反对儒家有层次、差等的“仁爱”以及儒家倡导的厚葬和礼乐建设。这主要是因为两者( )
    A . 所处时代不同 B . 学术派别不同 C . 研究方法不同 D . 政治立场不同
  • 4.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秦国原来使用的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小篆这一统一汉字书写形式。这一做法(   )
    A . 消除了民族隔阂 B . 秉承了儒家思想 C . 实现了思想统一 D . 有助于文化交流
  • 5. 图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某一经济措施的示意图。这一经济措施( )

    A . 增加了百姓赋役负担 B . 破坏了商品物价稳定 C . 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D . 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
  • 6.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召开会议决定。这一变化( )
    A .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 完善了中央决策机制 C . 避免了决策失误 D . 防止了官员腐败问题
  • 7.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唐朝初期,实行均田制,并在此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B . 减少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C . 解决了封建土地兼并问题 D . 废除了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 8.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宋元时期,诗、词、散文和元曲等多种文学体裁获得发展。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 崇文抑武政策 B . 科举制的完善 C . 城市经济繁荣 D . 理学思想形成
  • 9. “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度 B . 郡县制度 C . 藩镇制度 D . 行省制度
  • 10. 清朝时期,奉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边疆治理原则。这一边疆治理( )
    A . 促进了统一多民族的发展 B . 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分裂隐患 C . 贯彻了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D . 保证了王朝统治的长治久安
  • 11. 图为明清时期粮食需求和生产状况示意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粮食产量持续提升 B . 经济结构不断调整 C . 生产技术获得突破 D . 人地矛盾日益加剧
  • 12.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他们著书立说,介绍西方知识。其中,徐继畲编撰的著作是(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瀛寰志略》 D . 《孔子改制考》
  • 13. 19 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洋务派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这场运动( )
    A . 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B . 唤醒了民众救亡意识 C . 推动了早期现代化 D . 动摇了封建政治制度
  • 14. 甲午战争前外商银行是以汇兑业务为主;甲午战争后,开始争夺对中国借款,逐步控制了清王朝的财政和金融。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B . 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C . 洋务运动探索的失败 D . 民族企业获得较大的发展
  • 15. 自晚清开始,以秋瑾为代表的一批女革命家兴办女学,参与革命,并提出了争取男女同等的参政权、受教育权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
    A . 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B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 女权意识逐渐增强 D . 封建伦理思想已经彻底瓦解
  • 16. 1915 年,袁世凯称帝之后,云南宣布独立讨袁。 1917 年,张勋复辟消息传出,“普天同愤”,各省军民“来电反对,高可盈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
    A . 儒家纲常伦理根深蒂固 B . 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 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民主革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
  •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宣布保持中立,采取观望态度。但到战争后期,北洋政府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北洋政府这一立场变化主要是基于( )
    A . 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B . 军事实力显著增强 C . 顺应国内民众的强烈诉求 D .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 18. 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艰难的道路选择,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起了一场力求破旧立新,并呼吁青年要实现自我变革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 )
    A . 促进了思想文化革新 B . 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 C . 推动了新式教育兴起 D . 表达了工农群众诉求
  • 1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
    A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B .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 . 借鉴了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 20. 1935 年 12月 9 日,在北平发生了一场反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反对华北“自治”的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这场运动( )
    A . 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 . 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D . 抵制了日军对华北的侵略
  • 21. 会议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次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八大
  • 22. 1953 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集中有限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是( )
    A . 银元之战 B . 米棉之战 C . 土地改革 D . 一五计划
  • 2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英雄人物。他们所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不怕牺牲、坚定信念 B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 . 敢为人先、改革创新 D . 廉洁奉公、执政为民
  • 24. 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将村内土地的经营权分给农户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这一制度的实施( )
    A . 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B . 有利于释放农村经济活力 C . 摆脱了农业个体生产束缚 D . 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25.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国际会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当今中国( )
    A .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 .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C .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 .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题,共计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 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学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据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 (1) 指出“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在政治上的主要不同,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在对外交流方面的主要表现及其消极影响。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 当时大型远洋海船贸易范围已拓展至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欧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对来到中国的外商,宋廷照顾得很周到,使其能安心往来贸易。 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据王伟超《试论宋代经济的三驾马车》

    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高峰,宋朝的发展最为突出。宋朝彻底完成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海外贸易直接面对富庶的中国沿海。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完备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宋朝的造船技术世界第一,造船能力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宋朝商人的贸易范围。

    ——据代谦、高雅婷《刀锋上的商业革命》

    1. (1) 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主要表现。
    2. (2) 简要说明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是《京报》《顺天时报》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报道

    《京报》

    《顺天时报》

    学生界之大风潮

    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队赴总统府、天安门并至东交巷英美法意驻京使馆……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北京学生大骚动

    昨下午一时,中华门内突有北京各学校学生等一千余名……在该处集齐,即结队至东城堂子胡同内赵家楼地方曹汝霖住宅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房……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

    注:《京报》由革命志士邵飘萍于1918年 10 月5 日在北京创办,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进步报纸。《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纸,属于日本文化侵略中国的一部分。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 (1) 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两份报刊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知识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 年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年 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增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增速(%)

    1952

    679.1

     

    119

     

    1953

    824.4

    21.3

    142

    19.3

    1954

    859.8

    4.3

    144

    1.4

    1955

    911.6

    6

    150

    4.1

    1956

    1030.7

    13

    166

    10.6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材料二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 以一九六六年同一九五六年相比,棉纱、原煤、发电量、原油、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了起来。 工业布局有了改善……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工业方面的成就,并说明这一时期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