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实用性联考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8-02 浏览次数:14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杜甫七律《登高》是历来唐诗选本必选之作。明代探讨“唐人七律第一”的问题,这首诗成了一个焦点,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之后四百年来几成公论。

    “七律第一”的提法,始见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沧浪诗话》是频频赞颂杜甫的,可是说到“唐人七律第一”,却不提杜甫。

    至明中叶,明人对“唐人七律第一”的命题发生了强烈兴趣,更多文人参与探讨,又补充了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崔颢《雁门胡人歌》、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以及杜甫四首作为候选,共计七人十一首。

    其中,王世贞提出杜甫《登高》《秋兴八首》(之一、之七)及《九日蓝田崔氏庄》四首候选,随后,其弟子胡应麟在这四首杜诗中选出《登高》,并把它从“唐人七言律第一”拔高到“古今七律第一”。此后虽有不赞成者,但因未能提出更有力的竞争诗作,故胡应麟一锤定音。

    在诗歌浩如烟海的中国,《登高》能登顶四百多年而不坠,这绝对不是一桩偶然事件,而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将其他候选作品跟《登高》比较,来窥探古典诗学的终极理想。

    崔颢的《黄鹤楼》,因为《沧浪诗话》的影响,在“唐人七律第一”的角逐中,最初是《登高》最强的竞争者。早在明初,高棅《唐诗品汇》收“七言律诗”九卷,即取崔颢、李白等为“正宗”,崔颢居首,而另置杜甫为“大家”。而《黄鹤楼》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在前四句不合七律体式,明人胡震亨即指责:“今观崔诗,自是歌行短章,律体之未成者,安得以太白尝效之,遂取压卷?”许学夷虽然宣称“崔颢七言律有《黄鹤楼》于唐人最难超越,太白尝作《鹦鹉洲》《凤凰台》以拟之,终不能及”,但也不得不承认它不够“合律”。尽管如此,《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侍宴隆庆池应制》《积雨辋川庄作》等诗,形式都不弱于《登高》,却也全被淘汰,这说明:形式只是入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内容仍然是决定因素。

    那么,《登高》的内容,跟其他候选作品有何不同?

    《黄鹤楼》之外,最有可能跟《登高》竞争的,其实是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比较这三首诗。首先,三诗写景都极为出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皆千古名句。但我们仔细辨析,三诗的场景壮阔有别,激发的情感实有差异,套用西方美学术语,王维激发的是“优美感”;杜甫激发的是“壮美感”,直面超越个体的庞大宇宙;崔颢的“壮美感”则介于两诗中间,强于王维而弱于杜甫。在壮美的强度上,三诗呈现出杜甫>崔颢>王维的排序。

    三诗还有另一差异,《登高》和《黄鹤楼》是悲剧性的,而《积雨辋川庄作》则是喜剧性的。自古希腊以来,欧美诗学便认定悲剧高于喜剧。跟胡应麟同代的莎士比亚,他的喜剧再好,也没人认为可以匹敌他的四大悲剧。实际上,“悲剧高于喜剧”是东西方文艺的共同预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从未进入候选名单。三诗的悲剧强度,依然呈现出杜甫>崔颢>王维的排序。

    《登高》前两联有宇宙的宏伟,后两联有个体的悲怆,两相叠加,个人的悲怆遂有了宇宙尺度的重量,其他诗跟它比都显得分量太轻,远不如《登高》“气象雄盖宇宙”,遂被淘汰。

    (摘编自杨志《“古今七律第一”神话及其心理根源》)

    材料二:

    萧涤非在《杜诗选注》中这样评《登高》:“虽是一首悲歌,却是拔山扛鼎似的悲剧。”

    这里的悲剧是一种美学范畴,它的客观基础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是把个体人生的痛苦和毁灭演示给人看。但悲剧绝不等同于悲哀、悲惨或者不幸,也不是所有人的苦难都具有悲剧之美,悲剧和崇高常常是形影相随的,它要求表现出崇高的因素。

    首先,悲剧人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伟大或正面的品格和素质。杜甫无疑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他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忠贞的信念和伟大的人文关怀等,他始终积极的入世直面惨淡人生,都足以说明这是一个高尚的灵魂。所以诗中所写的虽然是个人的不幸,却依然有悲剧的震撼力。

    其次,悲剧人物的不幸痛苦必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必然性。造成杜甫不幸的原因有多种,但安史之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这场持续八年的灾难使强大的唐帝国走向衰落。残酷的战争使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样杜甫的不幸便不仅仅存于“私人生活”的狭小领域,在其个人悲剧的后面有着社会性的现象,这样的悲剧是接近崇高的。

    崇高使诗的境界更为阔大,悲剧使其情感更加深挚,这正是本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激赏的原因。

    (摘编自郭杨波、周涛《崇高与悲剧之美——杜甫〈登高〉赏析》)

    1.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代探讨“唐人七律第一”的问题,杜甫的《登高》成了一个焦点,此诗也因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B . 胡应麟把《登高》从“唐人七言律第一”拔高到“古今七律第一”,因为没人能提出更有力的竞争诗作。 C . 胡震亨和许学夷对《黄鹤楼》的态度不太相同,但就其被淘汰,他们的看法却一致,就是不合七律体式。 D . 《登高》能登顶七律有其深刻的根源,两则材料都从悲剧的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角度新颖独特。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人评《登高》“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评价意见都出奇一致,说明“古今七律第一”名副其实。 B . 严羽虽然频繁赞颂杜甫,但在“唐人七律第一”上却不提杜诗,大概与他“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诗学趣味不符。 C . “悲剧高于喜剧”是东西方文艺创作的共识,《黄鹤楼》虽然具有强烈的悲怆色彩,但其强度不及《登高》,这也是两诗的差异。 D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气呵成,.三联对仗,绝无重复,被誉为“老杜第一快诗”,但因为诗中有轻快的喜感,未进入候选名单。
    3. (3) 下列选项,最能支撑《登高》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的一项是(    )
      A . 王世贞:“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斤两不足)。” B . 施蛰存:“杜甫作此联(“无边落木”两句),肯定是先有下句而后凑配上句的。” C . 胡应麟:“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D . 施补华:“起处‘鸟飞回’三字亦勉强属对,无意味。”
    4. (4) 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悲剧和崇高形影相随,因此苦难才具有悲剧之美,萧涤非对《登高》的评价首先强调其“悲歌”就基于此。 B . 文中对悲剧内涵的阐述,与鲁迅对悲剧——“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揭示有着较大的差别。 C . 杜甫的老病孤愁不是个人的,具有社会历史的必然性,读此诗我们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不是居高临下的怜悯。 D . 杜甫有崇高的政治理想,忠贞的信念和伟大的人文关怀,杜诗虽然都表现他个人的不幸,但都具有悲剧之美。
    5. (5)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登高》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的原因。
  • 2. 现代文阅读Ⅱ

    洗澡记

    赵文辉

    村委会主任小星是文玉一手提拔上来的。为了感激村支书的栽培,村里的事小星总是抢着干。劲儿用大了,有些事就做过了。就跟短跑比赛一样,狠劲冲,结果把裁判也撞翻了。小星就是这样,乡里来了领导,文玉还没吭声,他却先打了招呼握住乡领导的手不松;村里有个红白事请干部,小星嗓门贼大,指三挥四,文玉没了说话的份儿。事情越来越严重,小星走路居然也走文玉前头了!文玉的眉头不由得皱成了疙瘩,心里也沟沟壑壑地不平起来。不满

    秋里庄稼被砍倒后,来了一支“秸秆禁烧工作队”,一行五人全从县教育局抽调。送他们来的是一辆“依维柯”,像只大犀牛威风凛凛地停在村委会门口。村干部从里面迎出来,小星不知不觉又走到了文玉前面,和工作队队长吕科长握手问好。其他队员把他当成了支书,一一与他见面,却冷落了一旁的文玉。文玉在心里狠狠冷笑了几声。

    午饭安排在村会计家,整了几个家常小菜,酒是当地生产的“百泉春”。会计告诉工作组,酒是文玉自己掏钱买的,菜是他家自留地长的,今天用家宴欢迎大家。刚端起杯,文玉就对小星说:“两位主要领导不能都在这儿喝酒,你喝了这一盅赶紧去南地看看,要是哪家趁这时候把秸秆烧了,咱可全完蛋了!”小星本想跟吕科长他们猜几个枚,他还会喝“楼上楼”,这下子全用不上了。小星只好将酒喝下,又往嘴里填一筷子猪头肉,匆匆去了。文玉心里说:不怕你能,就怕不给你这个机会!

    谁知才一会儿,小星竟回来了,一进门就向文玉汇报:“我巡逻了一圈儿,没啥问题,为了保险起见,我又让支委们组成临时巡逻队,重点在南地……我赶紧回来,说啥也得给吕科长敬个酒!”文玉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却又不好发作。刚喝了两盅,文玉忽然一拍脑袋,猛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差点儿忘了,下午乡里有个综合治理会,两点开始,你赶紧去吧!”小星的“楼上楼”又没表演成,肚子还是空空的。他不情愿地站起身,朝那盘牛肉狠狠盯了两眼,去了。

    等小星从乡里回来时,酒事已经结束。小星说:“支书,会不是今儿个开的……”文玉很夸张地拍拍脑门儿,说自己糊涂了:“嘿,明儿个的会我咋记成今儿个的了?”。心里却乐开了花。下午开会布置禁烧工作,文玉总觉得小星碍眼,一个念头砰地冒出来。

    晚上文玉悄悄把村里福堂约到家里。福堂当年和小星竞争过村委会主任,落选了却一直不死心。文玉开门见山问他还想不想当村主任。福堂回答:“谁不想谁是这个——”用手比画了个王八。文玉笑笑,说:“秋罢又该换届了……”福堂多精的人,赶紧求文玉指点:“你可得支持我!”文玉说:“我只能在两委会上把你当作候选人提出来,选上选不上全看你的群众基础了。”福堂屁颠屁颠走了,第二天就开始培植自己的“群众基础”,村里大街小巷挂满了标语:“赵福堂向全村父老问好!”“赵福堂保证把养老院建好!”过八月十五,福堂又挨家送了两盒月饼、一小壶花生油。

    文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没人的时候就想哼哼几嗓子。这天去河边溜达,见四下无人就扯开嗓子来了几句《朝阳沟》:走过了一架山翻过了一道岭……河里忽然钻出一个人,夸他:支书唱得不错呀!文玉吓了一跳,见是吕科长。文玉知道秋水伤身,赶紧冲吕科长摆手,让他上来。

    吕科长爬上来,一边用毛巾擦身,一边解释:他坚持冬泳多年了,不碍事。秋天正是冬泳的开头。

    文玉松了一口气,瞅着冷凛凛的河水问吕科长:“冬泳没点儿硬劲可做不来,你是哪一年开始的?”

    “说来话长,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吕科长告诉文玉,是他当中学校长时的事儿。那时在学校,他每天喝水都是办公室烧好送来。有一天一直到半上午,还不见送开水。他就去了一趟办公室,原来水已经烧好了,只是负责送水的小王去县里送材料,又没交代别的同志。水就在小王桌子角搁着,伸手就可提走。可他嫌提水掉份儿,就一声不吭离开了办公室。过后越想越惭愧,越想越觉得难为人师表。为了洗去精神上的垃圾,他跳进了满是冰凌的河里……吕科长叹一口气:“瞧瞧我当时精神垃圾有多厚,都结成茧了。好多人,都让这些垃圾给埋了、毁了。”

    文玉听了,不由得脸红起来,像被人掴了一巴掌。自己、自己……这些天都对小星做了些啥呀?想一想,越发脸红开了,好像又让人掴了一巴掌,他忽然甩掉鞋呼呼啦啦把衣裳扒了个精光,不顾吕科长劝阻,扑通一声跳进了河里。跳下去的一瞬间,文玉可着嗓子喊了一句:“洗澡了!洗澡了!”

    (原载《新乡日报》2014年4月11日)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村委会主任小星是文玉一手提拔的,可他并不领情,根本不把文玉放在眼里,事事争先,引起了文玉及其他人的不满。 B . 工作队的午饭安排在村会计家,会计告诉工作组酒是文玉自己掏钱买的,说明会计善于逢迎,工作能力在小星之上。 C . 村支书文玉安排小星去南地巡逻,而后又特意安排他去乡里参加综合治理会,主要是担心小星过于热情,喝酒误事。 D . 相比于小星的单纯、不谙世事,小说更侧重于揭示一些村干部的官僚作风,以引起社会对农村基层干部作风的关注。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为史家笔法,在立意方面要求实录和劝诫,作者展现农村基层干部的现实问题,表达他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关切。 B . 小说开篇交代小星为感激村支书的栽培而抢着做事,可他没能把握分寸,用劲过大,为后文被文玉“排挤”埋下伏笔。 C . 文玉把赵福堂约到家里,给他指出一条“上位”之路,即利用换届之机排挤小星,小说在此设下悬念,然而悬而未决。 D . 小说语言平实、质朴、简洁,当然也不乏幽默和讽刺,这种语言风格与所表现的现实比较吻合,看似平淡,事小意深。
    3. (3) 小说中文玉的心理变化很微妙也很丰富,小说是通过怎样的心理变化来刻画文玉这个形象的?
    4. (4) 小说插入吕科长自述其冬泳以及坚持冬泳的原因的内容,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晋灵公不。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宣子)、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 , 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

    (节选自《左传·宣公二年》)

    材料二: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 , 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规谏》)

    材料三:

    唐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徵),乃匿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徵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帝素敬徵,欲尽其言。徵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节选自《隋唐嘉话》)

    【注】①胹:煮。②溜:通“霤”,屋檐下接水的沟槽。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陛下A废B万机C事D畋猎E不满F十旬G未为H大乐。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指行君道,“秦地可尽王也”的“王”表示称王或统治,两者用法相同。 B . 诸,相当于“之于”,与《论语》“君子求诸己”中的“诸”用法不相同。 C . 稽首,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用于十分正式且庄重的场合。 D . 鹿台,原指商纣王建于淇县的楼台,本文指唐高祖李渊建于宫苑里的楼台。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厨子因没有煮熟熊掌而被杀,士会和赵盾知道其中的原因后,深感忧虑,认为此举有违君道,于是先后进谏,但都徒劳无功。 B . 在苏世长看来,君王争天下,犹如逐鹿,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人便放手了,所以获鹿者不应该再追究同猎者当初的夺鹿之罪。 C . 苏世长明知宫殿乃李渊所建,却佯说是隋炀帝所作,旨在劝告高祖须节俭,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后尘,招来灭国之祸。 D . 魏徵向唐太宗禀报事情时,乘机讲古代帝王由于玩物丧志而亡国的故事,含蓄委婉地劝他,他醒悟,便悄然把鹞鹰捂死怀中。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魔贼之。

      ②语久,帝惜鹞且死,而帝素敬徵,欲尽其言。

    5. (5) 晋灵公、唐高祖和唐太宗对待讽谏的臣下,各持什么态度?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建业【注】

    丁开

    谁遣凄凉满眼中,蘋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该诗写于南宋灭亡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以问句发端,语气较强烈,“遣”字,用得十分精当,说明建业的残破是人为的灾难。 B . “龙蹲虎踞”指建业地势的雄伟险峻,“马去牛来”是用典,这里指南宋江山已经易主。 C . 颈联追叙覆亡原因,转入议论。南宋诸臣只知直言争辩,结果导致了百年政权迅速覆亡。 D . “乾坤颠倒”是对建业凄凉、龙蹲虎踞、马去牛来、千人诺诺、百岁匆匆等情况的总括。
    2. (2) 嵇康有言:“亡国之音哀以思。”丁开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哪些“哀思”?请联系诗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琵琶行(并序)》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对声音进行了类比联想,与《李凭箜引》中“”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 (2)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请写出其中一组:“。”
    3. (3) 文学作品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联想。许多古诗词中都含有浪漫奔放的夸张,我们高中教材里就有许多,比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这二十个字,把一年当中打头的四个节气描绘得形象而又生动。在二十四节气中,由于“立春”位列第一,成了新的一年开始的标志。立春,奏响春之序幕,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周朝以来,古代的帝王会在这一天主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天子沐浴后亲率百官去都城东郊迎春,以求____,五谷丰登。《诗经·小雅》云:“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在人们的心目中,春天,是绿色的,是水嫩的,是温暖的,是____的,是充满希望的。

    农谚说,____。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埋头努力、辛勤耕耘的季节。没有辛苦的春种,哪来丰厚的冬藏。这多么像人的一生,青春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倘若省略了年轻时候的努力和奋斗,也就无法享受到后来成功的喜悦与荣耀。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春”更需“春立”,我们要确定目标,立定志向,方能不负春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或俗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错误,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金岳霖在纯粹论理的逻辑学著述中,征引《红楼梦》故事作为分析的例子,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真实”的小说,真实小说里有真理。真理有科学真理、逻辑真理、历史真理、生活真理等,而____。作者通过小说建构了一种可想象的或可经历的真实生活的一个社会关系系统,即“构成我们日常经历的总和的东西”。也就是说“真实小说”里的人的生活,____,即给读者真实的感受。

    金先生用《红楼梦》故事作为案例分析:你可以设想林黛玉嫁给他人而不是贾宝玉。严格说,你的设想并无矛盾。从纯粹的一致性看,林黛玉可以嫁给他人,____,她就不是林黛玉,而是另一个不同的人,并且对她的描述事实上是不恰当的。因为对林黛玉的描述被看作恰当的,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在某种程度上认识的林黛玉,在婚姻问题上是非贾宝玉不嫁的。

    这给予读者一个历史、情感、文化、环境、习惯、风俗的真实想象的生活世界,即换了林黛玉的生活世界,她就不是林黛玉。金先生说:“我个人认为真理可以分为了解世界的和改造世界的。”由此可知,像《红楼梦》这类含藏极为丰富的“真实小说”里的“真理”正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利器。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金岳霖从逻辑学的角度鉴赏《红楼梦》,成为逻辑论理之极佳的案例,令人耳目一新。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曲高和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

    3. (3) 有的文本把上面文段中加点词“含藏”改为“蕴含”,请简要分析这两个词在表意上的不同。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四章》第十一章)

    事物中的“有”给人便利,而其中的“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能够“有”,如“成功”,在于“无”发挥作用,如摒弃私心、杂念等,让“私心、杂念”等成为一种“无”的存在。反过来说,不肯“无”,故不能“有”。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面对各种“有”和“无”的权衡、选择,这些都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