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25 浏览次数:1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文山月考) 某同学在暑期游学时,参观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博物馆,看到了下面文物和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他参观的是(    )

    A . 元谋人博物馆 B .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C . 西安半坡博物馆 D .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 2. (2024·伊通模拟) 下列能够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 种植水稻 B . 种植粟 C . 住干栏式建筑 D . 使用青铜器
  • 3. (2024九下·思明模拟)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 . 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 . 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 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 4. (2024·中山模拟) 《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一传说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 . 夏有禹,终称王 B . 除水患,稳民生 C . 夏传子,家天下 D . 炎黄德,尧舜继
  • 5. (2022七上·昭阳期中)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 . 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 . 开始学会保存火种 C .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 . 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 6. (2023七上·楚雄期中) 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3七上·楚雄期中)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根本原因是(    )
    A .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 生产工具的改进
  • 8. (2023七上·楚雄期中) 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 9. (2023七上·安乡县期中) 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 . 兼收并蓄 B . 多元一体 C . 一脉相承 D . 丰富多彩
  • 10. (2023七上·澧县月考)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11. (2023七上·应城期末)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下列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经历了“知道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懂得人工取火”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早期人类顺序是( )
    A . 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 B .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 . 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 . 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 12. (2023七上·腾冲期末)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容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秦始皇 D . 大禹
  • 13. (2023七上·腾冲期末) 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自周口店的电报称:“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后来这一头骨被证实是我国某古人类的化石,这一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蓝田人 D . 河姆渡人
  • 14. (2024七下·德庆开学考) 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仓颉和嫘祖 C . 尧和舜 D . 盘古和蚩尤
  • 15. (2024七下·德庆开学考) 人们借助考古发现,距今约258万年至1万年末期的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  )
    A . 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 B . 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 . 人类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 .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 16. (2024七上·阿克苏期末) 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的石镰、石刀等;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骨耜,可以用来翻地。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 )
    A . 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 B . 原始农业状况的重要依据 C . 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依据 D . 早期文字形成的重要依据
  • 17. (2022七上·龙岗期中) 距今约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 . 用火烹饪食物 B . 贫富分化出现 C . 原始农业产生 D . 早期国家出现
  • 18. (2023七上·衡山期末) 如果你去北京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A . 元谋人、北京人 B . 北京人、山顶洞人 C . 山顶洞人、元谋人 D . 北京人、半坡聚落
  • 19. (2023七上·邵阳期末) 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 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意在说明华夏族( )
    A . 诸夏并存邦国林立 B . 相互杂居交融多元一体 C . 炎黄部落分布广泛 D . 炎帝黄帝成为华夏始祖
  • 20. (2023七上·衡阳期末)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 . 他们都过着群居生活 B . 元谋人使用磨制石器劳动 C . 北京人会使用火来御寒照明 D . 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七上·忠县期末)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 (1) 观察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我国境内确认的最早远古人类名称?请简要介绍一下该古人类的生活状况。
    2. (2) 观察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B、C所指的人类遗址名称。其中,距今年代更久远的是哪一个?(写出字母代号即可)
    3. (3)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黄河流域是最早种植粟的地区,在A、B、C三处遗址中(写出字母代号即可)
  • 22. (2023七上·叙永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

    材料三: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1. (1) 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
    2. (2)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这种办法历史上叫作什么?
    3. (3) “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4. (4) 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